近日從內蒙古自治區衛生健康委獲悉,通過近兩年推廣應用,該自治區已發放電子健康卡(碼)1855萬個,覆蓋全區總人口的74.2%,使用頻次達到6076萬次,人均使用3.3次,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效。
記者了解到,為打通就醫堵點,2019年,內蒙古加快推廣應用居民電子健康卡替代就診卡,制定印發《關于限期取消“就診卡”實現“掃碼”就醫的通知》,要求二級以上公立醫院停止發放和使用“就診卡”,全部通過“居民電子健康卡(碼)”開展診療活動。
目前,該自治區75家三級醫院全部應用居民電子健康碼“掃碼看病”,95%以上的二級醫院通過電子健康碼為群眾提供診療服務,有效解決了“一院一卡、重復發卡、互不通用”等就醫堵點問題。同時,在自治區、盟市兩級全民健康信息平臺部署電子病歷數據庫,依托居民電子健康卡(碼)基本信息形成的主索引,初步實現了醫療健康服務數據的跨區域、跨機構互通。
該自治區還建設“便民服務功能應用共享係統”,開發預約挂號、線上支付、檢查檢驗結果查詢等便民服務功能。今年,拓展了居民電子健康卡(碼)服務功能,有效應對疫情防控,上線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健康碼係統。截至10月末,全區各地申領“疫情防控健康碼”達到1197萬個。
同時,以居民電子健康卡(碼)作為入口部署建設“雲診室”工作,開展遠程會診、線上咨詢、上下級醫療機構門診協同診療、線上處方、處方流轉、藥品線下配送等服務,實現了依托居民電子健康卡(碼)的線上與線下醫療服務融合。
此外,根據內蒙古鼠疫疫情防控需求,依托居民電子健康卡(碼)研發上線了“鼠防碼”,用于全區各級醫療機構鼠疫防控的預檢分診、流調排查和個人信息登記工作。
記者了解到,下一步,內蒙古將對居民電子健康卡(碼)、社保卡、醫保卡、銀聯卡等介質進行集成融合,逐步在費用報銷、金融支付、醫療服務、公共衛生、健康管理等便民服務實現“一碼通用”。(記者柴羽佳)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展,怎麼消除“遊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