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由傳茂文化和創新工場聯手打造的首次華語科幻AI人機共創寫作實驗項目《共生紀》正式啟動。在2020年最後的兩個月時間裏,于《共生紀》官方、知乎、微博等平臺,國內11位新銳科幻作家與AI算法將圍繞環保、人機關係、性別、文化多樣性等主題,協同創作多篇科幻文學故事。
《共生紀》所使用的AI寫作程序源于創新工場 DeeCamp 2020人工智能訓練營中的創新賽道冠軍項目“AI科幻世界”。這個團隊的大學生來自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喬治梅森大學等國內外著名高校。他們在一個多月的DeeCamp訓練營期間,自主設計研發了AI寫作程序的主要邏輯和這款智能寫作工具。
經陳楸帆等科幻作家嘗試,“AI科幻世界”已經可以輸出語法上非常通順,同時擁有一定文學表現能力的段落,例如具有科幻風格的敘事段落:
“我覺得自己是一只被人從墳墓裏面拉出來的兔子。一個聲音叫道:你在這裏幹什麼?我抬起頭,看見一個巨大的,渾身透明的身影,正站在我的頭頂上方。我知道這只是幻覺。因為在這個空間裏,不可能有另外一個人。”(由創新工場 AI 文本生成模型自動生成)
創新工場AI工程院執行院長王咏剛認為,“人機共創這種全新的體驗在前沿科技與文藝創作兩個維度都具有重要的探索和實驗價值。科技思維與文藝思維的碰撞,提供了一種探尋人類智慧與機器智慧之間的邊界與交集,展望人類未來各種可能性的前沿視角。”
創新工場AI工程院執行院長王咏剛
傳茂文化創始人、科幻作家陳楸帆認為,人機共創實驗使用更多的數據、更智能的算法,但目標並不是寫出更好的作品,而是打破邊界,展開對話,實現人與機器的動態交互,讓思想碰撞與流動。
科幻作家陳楸帆
據王咏剛介紹,AI人機共創寫作實驗不僅揭示了前沿AI科技的科研價值、人文價值,AI寫作程序內部使用的超大規模預訓練模型技術還具有極為重要的産品和商業價值。該模型由創新工場大灣區研究院首席科學家宋彥博士主持研發,它有可能成為下一代問答式搜索引擎及廣告推薦係統的核心技術,也將在金融、法律、財務、人力資源、零售、制造,以及醫療健康、教育等領域發揮巨大效用。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展,怎麼消除“遊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