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練成“人魚肌”,一個不小心卻吃成了“兔子饑”?富含蛋白質的産品隨處可見,尤其近年來健身風潮甚旺,為了減脂增肌,許多人會有意識地少吃糖、多吃肉。可是,那些僅靠蛋白質來獲取卡路裏、拒絕脂肪或碳水化合物的人們,真能僅僅依賴一種食物健康無恙地生存下去嗎?
科技頭條
“蛋白質中毒”:
只吃瘦肉會引起身體不適
如果想要保持身材完美,飲食中控制糖分的攝入很重要。這個道理,即便不健身的人也懂。而隨著年齡增長,活力下降,身體也需要攝入蛋白質以保持肌肉質量。近年來,健身界對減脂有統一的認知——對于減肥和塑造好身材來説,蛋白質就是最重要的營養素。
對于想要練出“人魚肌”或“馬甲線”的“減脂族”而言,為了能夠在短期內迅速“增肌”,甚至不惜將脂肪和糖類的攝入都降到最低,多糖多油的食物基本不碰,每天單單只攝入含蛋白質的食品。可是你知道嗎,這種“極少糖類+極少脂肪+極高蛋白”的飲食搭配方案,看似營養健康,卻極有可能會引起“兔子饑餓症”。
“兔子饑餓症”並非如字面所見,意指像兔子那樣“不吃肉”就會引起饑餓;相反,這種罕見的急性營養不良症狀,偏偏是由于“只吃肉”所導致。眾所周知,兔子肉以“精瘦”出名,相對于脂肪含量均佔30%左右的牛肉、豬肉和羊肉而言,只有約8.3%的脂肪的兔子肉,簡直能成為減肥者們的福音。然而,若我們一味攝取瘦肉而拒絕脂肪,身體的肌肉線條非但不會變得精雕細琢,反而會造成腹瀉,同時還會引起頭痛、乏力及視力模糊不清等各種身體不適。“兔子饑餓症”,是北極探險家維爾加爾默·斯蒂凡森在加拿大北部居民身上發現的一個現象,那裏的居民除了兔子肉很少接觸其他食品,飲食極度缺乏脂肪。有研究者認為,為了避免因營養不良而死亡,“兔子饑餓症患者”必須改善飲食結構。
今時今日,富含蛋白質的産品隨處可見,可是我們人體真正需要多少蛋白質呢?高蛋白質的飲食方式,真的能幫助我們塑身嗎?
專家解惑
早餐吃富含蛋白質的食物有利于減重
近日,澳大利亞科學和工業研究組織發表了一篇名為《蛋白質平衡:體重管理的蛋白質新概念》的研究報告,專家認為,早餐吃富含蛋白質的食物有利于減重。在這份研究中提及,最新科學實驗證據支持以往“每餐至少攝入25克蛋白質有利于控制饑餓感、增強肌肉代謝”的結論。
盡管在過去20年間,人們的肥胖率幾乎翻了一番,但大家其實已經越來越注意自己的飲食健康——譬如説,將白面包換成黑面包和全麥面包,又或者將全脂牛奶換成脫脂牛奶。那麼,相對于其他成分,富含蛋白質的食品對于我們而言,“亮點”究竟體現在哪裏呢?就此話題,記者採訪到食品營養專業、國家高級營養師鄺舒婷老師。
“蛋白質是人體細胞、組織、器官的重要組成成分,是一切生命的物質基礎,可以這樣説——沒有蛋白質就沒有生命。”鄺老師告訴記者,蛋白質之所以能夠增強飽腹感,為我們的食欲增加“敵人”,是因為它可以增加體內“腸促胰酶肽”等物質的分泌,同時降低饑餓素,這樣便能讓我們在無形之中減少食物的攝入。
蛋白質的優點很多,不但有利于骨骼健康、預防骨質疏松,還可以提高肌肉質量和力量,相信這便是所有的健身房教練將它視為“增肌神器”的最主要原因。“對于健身人士而言,蛋白質是組成肌肉的基本原料,人體的發育以及受損細胞的修復和更新,都離不開蛋白質。攝入充足的蛋白質才能增加肌肉組織,達到塑造肌肉線條的效果。”鄺老師這樣解釋道。
蛋白質雖好,攝入過量也會得不償失
毋庸置疑,在健康養生中佔主要位置的便是蛋白質。從蛋白球到蛋白棒,從谷物到湯飲,那些增加了蛋白質含量的主食類産品,近年來佔據了市場。有調查顯示,在2016年,全球蛋白質補充劑的市場價值達124億美元,顯然很多人都認為自己需要攝入盡可能多的蛋白質。
但有部分專家認為,若使用高價産品,從而獲得比人體所需更多的蛋白質,反而會帶來更大的危害。“一般人群的蛋白質攝入,只要能維持人體代謝的需要即可,盲目攝入大量蛋白質,就有可能損害人體健康。”鄺老師告訴記者,短時間內攝入大量高蛋白的食物,很可能會引起蛋白質過敏,肝臟也會將多余的蛋白質轉化成肝糖原或肌糖原貯存起來。
如果蛋白質在體內有剩余,甚至還會轉化成我們最不想要的“脂肪”。“蛋白質在體內代謝的産物氨、尿素、肌酸酐等含氮物質,是需要經過腎臟排泄的,過甚的話就會為肝臟和腎臟增加工作量,帶來負擔的同時還令體重上升,可以説是得不償失。”
-
減肥有望!小鼠實驗發現抗肥胖靶點 可減少脂肪含量
2018-08-23 07:11:22
-
小鼠實驗表明只有脂肪才會導致肥胖
導致肥胖的關鍵食物是什麼?科學家的一項最新實驗顯示,導致小鼠肥胖的唯一因素是飲食中的脂肪含量。相關研究近日發表在最新一期的《細胞·代謝》雜志上。2018-07-16 08:25:06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展,怎麼消除“遊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