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面導讀

·“先鋒軍”轉型記:第39集團軍某紅軍旅“師改旅”改革記事

·紅25軍將領徐海東之女徐文惠講述父輩的長征

·歷史沿革

·榮譽傳統

·經典戰例

·英雄模範

·組圖:長征記憶&強軍路上

—————————————————————————————————————————————————————————————————————

“先鋒軍”轉型記

陸軍第39集團軍某紅軍旅“師改旅”改革記事

    新華社北京7月31日電(記者王天德、馬令)1984年,一位76歲的外國記者沿着長征路線重拾那些凝聚着中華民族精魄的紅色記憶之後寫道:“中國的長征從來就沒有結束,紅軍的長征僅僅是這次長征的序幕。”

    這一預言,早已在新中國由“一窮二白”到世界強國的大步跨越中印證。

    而今天,延續紅25軍血脈的陸軍第39集團軍某紅軍旅“摩步師改機步旅”的深刻轉型,正是“中國的長征”的一個生動展現。

    80年前,他們是第一個到達長征落腳點的“先鋒軍”。

    80年後,他們是深化改革強軍大幕開啟前先行轉型的“先行軍”。

    考驗

    改革,叩問着軍人的信念。

    2013年底,“師改旅”轉型正式開啟,而一份考卷早已擺在每一名官兵之前。

    機關編制縮減、職位崗位變動等一系列與個人利益息息相關的問題如何面對?

    歷史總是在一次次考驗和抉擇中寫就。

    1934年肅反擴大化,紅25軍300餘人被認定有問題,可他們寧可幹伙伕、當挑夫也要一直跟着隊伍走過九死一生的長征。平反後,很多人説的第一句話就是:請組織發給我一支槍,讓我上戰場!

    “吳煥先率部千里找黨”“徐海東五千大洋送中央”……一個個洗滌靈魂的故事,是先輩與後人的對話,也是信仰之力的感悟和傳遞。

    那年7月,得知“師改旅”的消息時,任師政委近3年、正在國防大學學習的高大光,一種“人未回、家已沒”的失落頓上心頭。

    暑假期間,他從師機關、直屬隊到各個團挨個地轉,反復囑咐各級帶兵人一定要穩住心神、抓好部隊。

    幾個月後,隨着一紙任命,“降級”為旅政委的高大光又鉚在了新的崗位上。

    而鮮有人知,面對組織另行安排的徵詢,高大光主動“下放”的堅持和堅決,“關鍵時期,我的部隊更需要我!”

    這個三十年戎馬倥傯的軍人,在大半輩子與戰士們摸爬滾打之間,深刻讀懂了我黨我軍在世界不可思議的目光中從苦難走向輝煌的真諦——“黨員幹部的信念堅定、引領有力,使群眾在一次次嚴峻考驗和殘酷鬥爭中‘鐵心向黨’!”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站在改革轉型的風口浪尖,掂着個人得失的官兵,一定會想起這樣一幕幕場景:每一次選人用人、物資採購的陽光透明;每一次訓練場上、高危科目前,領導幹部的率先垂範……

    這一次編制調整,全師300多名幹部分流,94名家在駐地的異地交流,沒有一個逾期報到,沒有一個滯留部隊,沒有一個提出特殊要求,沒發生一起嚴重違紀問題。

    3年來,漫長的轉型之路上,一個個接踵而至的考驗寫就着一份份令人回味的答卷:面對跨專業、調崗位任職等變動,全旅圓滿完成上級賦予的新《大綱》試訓,多次擔任集團軍以上賦予的民主評議黨員、主題教育、“學傳統、鑄軍魂”等重要工作的先行試點……

    嬗變

    當新軍事變革吸引了世界的目光,美國前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的一個比喻愈加發人深思——給亞瑟王宮廷裏一位騎士一支M-16自動步槍,如果他拿着這件武器,騎上他的馬,用槍托砸他對手的腦袋,這樣就不是轉型。如果他躲在一棵樹後邊,開始射擊,這樣做才是轉型。

    從摩步師到機步旅不僅是有形因素的革命性躍升,也是觀念形態的革命性進步,而旅長韓向春一言概之,“核心就是要培養出一大批既能夠繼承發揚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又能在信息時代陸軍建設中大有作為的人才。”

    如今,由摩托化步兵改為機械化步兵的4連,已是多次在上級聯合實戰演練中脫穎而出的“尖刀連”,可幾年來連長錢宏傑卻一直甘當“小學生”——從改編之初作為旅駐連見學代表到全軍先進單位“神槍手四連”取經開始,他一直帶着連隊沿着先進兄弟單位的“車轍印”前進,越過了一道道彎路溝渠。

    長征時期,放下鋤頭拿起槍的紅軍戰士曾邊行軍邊在沙地上練寫字,在一點一滴的轉變中逐漸完成了向世界強軍的一次次嬗變,如今那些遠去的身影早已被高學歷、高素質的新生代士兵替代,而不變的是刻苦學習、熟練本領、只爭朝夕的前行步履。

    派幹部到兄弟單位見學、開辦軍事培訓班、實行跨兵種交叉授課……幾年來,一系列新舉措,讓這個傳承着光榮傳統與輝煌歷史而又年輕的機步旅迅速煥發生機。

    2013年底,這個旅的工化營築城連改為築城偽裝連。

    “別看僅增添了兩個字,但這背後體現了現代陸軍精簡高效、高度融合作戰理念的深刻變革。”那段日子,連長張帥像一隻停不下來的陀螺:白天,鉚在訓練場,逐個新裝備、新專業進行學習;晚上躲在學習室內學習理論知識,背記專業教材,學習筆記記了密密麻麻一厚本。

    一次演練車輛偽裝,張帥不慎把腳崴傷。他強忍傷痛,帶領官兵按照大綱規定時間完成任務。當天他摸索總結出特種車輛四步快速偽裝法進行推廣,有效提高了訓練成績。

    改編時,擔任4年坦克營長的陶永偉平調到工化科長的陌生崗位。他二話沒説,像釘子一樣釘在訓練一線,靠“摸着石頭過河”的鑽勁、拼勁,使多項新列裝裝備當年形成戰鬥力。   【詳細】>

———————————————————————————————————————————— 
 

歷史沿革

    這支部隊的前身是1930年9月成立於鄂豫皖蘇區的商光邊獨立團;1932年11月編入重新組建的紅25軍,1934年10月在吳煥先、徐海東率領下孤軍長征、率先到達陜北;1935年9月編為紅15軍團75師223團。

    1937年改編為八路軍第115師344旅687團,1939年2月組建冀魯豫支隊;1940年,在黃克誠帶領下南下華中,率先打通華北八路軍與華中新四軍戰略&&,後改編為新四軍第3師8旅。

    抗戰勝利後,先期挺進東北,改編為東北民主聯軍第2縱隊4師,1948年11月改編為39軍115師。【詳細】>

榮譽傳統

    這支部隊在戰火中鑄就了厚重榮譽、赫赫威名,形成了“勇當先鋒、勇敢攻堅、勇奪勝利”的“三勇”精神。

    南征北戰3000余次、殲敵14萬餘人的輝煌戰績,使“百戰百勝第三營”、“鐵騎守備連”、“鐵的連隊”等50余個英雄集體威名遠揚。

    在練兵備戰、抗災愛民、改革強軍的時代擔當中,贏得“抗洪搶險愛民模範連”“衛國平暴英雄連”“衛國先進政治處”等榮譽稱號,多次被評為“軍事訓練一級師”“全軍先進司令部”、“全軍青年工作先進單位”等全軍和軍區先進,圓滿完成渡海登島實兵演習等大規模演練任務。【詳細】>

經典戰例       英雄模範

    戰爭年代,這個旅先後參加直羅鎮戰役、平型關大捷、鹽阜反“掃蕩”、遼沈、平津、廣西戰役和抗美援朝一至五次戰役,累計作戰3千余次,殲敵14萬餘人,他們孤軍長征在被譽為“長征四大惡戰”之一的獨樹鎮戰鬥中突出重圍,以不足3000人的兵力粉碎了20余倍頑敵的圍追堵截,成為四路長征大軍中最先到達陜北的部隊……【詳細】>

    80多年的崢嶸歲月,這個旅英雄輩出,徐海東、吳煥先等老一輩無産階級革命家的事跡家喻戶曉;在槍林彈雨中,“全國戰鬥英雄”楊印山、“一級戰鬥英雄”倪祥明等戰鬥英雄、一等功臣130余位衝鋒在前;在和平建設裏,“愛民模範”鄭春滿、“共和國衛士”臧立傑、“偵察尖兵”曹廣奎等一大批先進典型屹立時代潮頭……【詳細】>

新華社北京7月31日電(馬令、閆石、海洋)2015年9月,延續着紅25軍血脈的陸軍第39集團軍某機步旅,隆重歡迎開國大將徐海東的女兒徐文惠“回家”。

    徐海東是紅25軍締造者之一,她在這支部隊深情尋找父親的記憶,也留下了一段段父親永生難忘的長征故事。

    徐海東將軍與家人合影(右一為徐文惠)

   孤軍長征,千里尋找黨中央

    1935年7月,在戰鬥中繳獲的一張國民黨統治區報紙,讓時任紅25軍軍長的徐海東,仿佛在黑夜中看到了黎明的曙光。

    “很多年後,父親仍清晰記得報紙上的一段內容。”徐文惠説。

    那是報紙上的一條消息:“共軍一、四方面軍在川西會師後,繼續向北逃竄,先頭部隊到達松潘……”

    自從1934年11月11日中共鄂豫皖省委在河南光山花山寨舉行會議決定長征以來,紅25軍由此第一次知道了黨中央和中央紅軍的消息。

    1934年4月17日,鄂豫皖蘇區紅25軍在安徽金寨豹跡岩重新組建,徐海東任軍長,吳煥先任政委,獨立挑起堅守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重任。

    1934年11月16日,紅25軍從河南省羅山縣何出發開始孤軍長征,穿越平漢路,轉戰桐柏山、伏牛山,進至陜南,以2984人的兵力粉碎了20余倍於己頑敵的圍追堵截,在鄂豫陜邊區站穩了腳跟。

    當在國民黨統治區報紙上得悉中央紅軍和紅四方面軍已在川西會師,並有北上的動向,徐海東隨即召集軍部人員在長安縣灃峪口召開了一介緊急會議,決定紅二十五軍西進、北上,“極力與陜北紅軍集成一個力量”,“配合紅軍主力在西北的行動,迅速創造新的偉大的鞏固的革命根據地。”徐海東説:即使全軍3000人都犧牲了。也要把黨中央和統一、四方面軍迎接過來。

    出秦嶺,馳騁隴南,過渭河,翻過六盤山,行軍路上,官兵們紛紛問徐海東,“中央到了那裏?”“毛主席也來嗎?”“哪一天能會面?”

    “其實,父親也不清楚,但心底始終有一個聲音‘一定要見到黨中央和毛主席,一定會見到他們!’於是,他就不斷鼓勵大家,‘同志們,快啦,就會見到毛主席了!’徐文惠的記憶中,每當父親講起這段故事,總是充滿自豪——這一舉措,使部隊士氣空前高漲,不少官兵腳板都是大泡加小泡,可沒有掉隊的。”鞋子破了,赤着腳走;肚子餓了,緊緊腰帶!”

    西蘭公路是各路國民黨軍圍剿中央紅軍的一條大動脈。8月中旬,為鉗制敵軍,配合中央紅軍北上,面對人數眾多、武器裝備精良的敵軍,紅25軍主動出擊,整整切斷這條公路18天。  【詳細】>

 

 

紅25軍將領徐海東之女徐文惠講述父輩的長征

 
 

 

責任編輯:蔡琳琳

新華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凡本網註明"稿件來源:新華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新華社和新華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註明"稿件來源:新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網未註明"稿件來源:新華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着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稿件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新華網",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

③ 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與新華網&&。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19903129191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