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精兵之路——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集團軍發展歷程回眸

2017年04月28日 14:01:52 來源: 新華社解放軍分社

    新華社北京4月28日電(吳琪)國防部新聞發言人楊宇軍27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説,中央軍委決定,以原18個集團軍為基礎,調整組建13個集團軍,番號分別為: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第七十一、七十二、七十三、七十四、七十五、七十六、七十七、七十八、七十九、八十、八十一、八十二和八十三集團軍。

    從最多時的70軍到如今的13個集團軍,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歷經多次精簡、改編,不斷朝着精幹、高效的現代化精兵之路砥礪前行。

    看數量:從“70個”到“18個”

    1948年11月1日,中共中央軍委發出《關於統一全軍組織及部隊番號的通令》,對全軍的組織編制番號作統一規定。

    各野戰軍所轄縱隊改稱軍,全軍共編第一野戰軍、第二野戰軍、第三野戰軍、第四野戰軍和華北軍區野戰軍。四大野戰軍和華北軍區野戰軍共下轄帶有軍的19個兵團,全軍五大野戰軍和兵團共下轄70個軍,其分佈是:第1野戰軍共有12個軍,第二野戰軍共有10個軍,第三野戰軍共有16個軍,第四野戰軍共有19個軍,華北軍區野戰軍共有13個軍。

    從新中國成立前夕到2003年,人民解放軍先後進行了10次大裁軍,共涉及52個軍,其中撤銷29個軍,改編23個軍。

    2006年12月29日,新華社發布中國政府《2006年中國的國防》白皮書,首次向全世界公布: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機動作戰部隊共有18個集團軍。

    至此,中國人民解放軍由70個軍濃縮為18個集團軍:第27軍、第38軍、第65軍、第16軍、第39軍、第40軍、第20軍,第26軍、第54軍、第1軍、第12軍、第31軍、第41軍、第42軍、第13軍、第14軍、第21軍、第47軍。

    看階段:逐步瘦身、精幹合成

    第一階段:新中國成立前夕至1982年9月,撤銷和改編38個軍。

    這期間人民解放軍先後進行了7次大裁軍,共撤銷和改編了38個軍,其中15個軍撤銷,23個軍改編成軍兵種部隊和經濟建設部隊。

    15個軍被撤銷:第8軍、第58軍、第70軍、西北獨立軍第1軍、西北獨立軍第2軍、西北獨立軍第3軍、第52軍、第53軍、第61軍、第62軍、第18軍、第17軍、第48軍、第22軍、第44軍與第45軍合併為第54軍。

    4個軍改編成海軍:第30軍、第10軍、第35軍、第44軍。

    6個軍改編成空軍: 第49軍、第51軍、第25軍、第11軍、第33軍、第15軍。

    3個軍改編成公安部隊:第33軍、第34軍、第29軍。

    3個軍的部隊改編為炮兵:第4軍、第7軍、第3軍(大部分部隊1952年6月合併到第1軍,軍部改編為西北軍區軍政幹部學校,所屬部隊兩個師合到第1軍部隊,兩個師改編成炮兵和空軍)、

    7個軍的部隊改編為經濟建設部隊:第5軍改編為農建師、第19軍第57師改編成中國人民解放軍石油工程第1師、第9軍所屬部隊改變成新疆農業建設兵團第7、8、9師、第2軍所屬部隊大都整編成新疆農業建設部隊、第6軍所屬部隊改編成新疆生産建設兵團的農建部隊、第36軍改編成建築工程部隊、第37軍改編成建築工程部隊,

    第二階段:1985年百萬大裁軍,撤銷8個軍,成立集團軍。

    1985年,鄧小平宣布中國人民解放軍減少員額100萬,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批准轉發《軍隊體制改革、精簡整編方案》,此後,全軍體制改革、精簡工作全面展開。

    第11軍、第43軍、第46軍、第50軍、第55軍、第60軍、第66軍、第69軍被撤銷番號。同時,為適應軍隊發展和未來反侵略戰爭的需要,進一步完善陸軍體制編制,人民解放軍逐步將陸軍軍改編為諸兵種合成集團軍。

    第三階段:1997年---2003年兩次大裁軍,撤銷6個軍。

    1997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在80年代裁減軍隊員額100萬的基礎上,在1997年至1999年三年時間內再度裁減軍隊員額50萬,第64軍、第67軍被撤銷。

    2003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在“九五”期間裁減軍隊員額50萬的基礎上,在2003年至2005年三年時間內再度裁減軍隊員額20萬,第23集團軍、第24集團軍、第28集團軍、第63軍被撤銷。

    看效果:質量高效、科技密集

    人民解放軍歷經10次大裁軍,不僅精簡了軍隊、兵員數量,而且還使解放軍的裝備、兵種合成、部隊編制等方面發生了顯著變化。

    第一個變化:從解放戰爭初期的徒步化,歷經騾馬化、摩托化、機械化,到如今的信息化。武器裝備和兵員運載工具、機動能力、防護能力、火力打擊能力不斷提升,同時,我軍也不斷加強信息技術,特別是與指揮、控制、通訊、計算機、情報、監視和偵察相關的能力“信息化”建設,我軍國防先進水平不斷提升。

    第二個變化:由單一的步兵軍轉變為多軍兵種合成的集團軍。

    1985年百萬大裁軍後,人民解放軍以步兵為主體的陸軍軍全部改變成多兵種合成的集團軍,在集團軍編成內,構成了以裝甲兵、步兵組成的地面突擊力量,以炮兵、防空兵、陸軍航空兵組成的火力支援力量,以偵查兵、通訊兵、工程兵、防化學兵、氣象兵和電子對抗專業分隊組成的作戰保障力量,以運輸、修理、管線、衞生、軍需、器材等專業分隊組成的後勤保障力量。這是人民解放軍現代化正規化建設進入新階段的重要標誌。

    在此之前,人民解放軍的步兵軍不包括炮兵、裝甲兵、工程兵、防化兵等兵種,這些兵種都自成體系,戰時臨時配屬給步兵軍。

    目前,人民解放軍陸軍的集團軍通常包括步兵、炮兵、裝甲兵、工程兵、防化兵、電子對抗兵、航空兵等諸多軍兵種。

    第三個變化:作戰單元小型化、合成化、模塊化。

    1948年11月1日,中央軍委頒發《關於全軍組織及部隊番號的規定》,命令各野戰軍所轄縱隊改稱軍,當時軍的編制是軍、師、團、營、連、排、班的編制;現在部分集團軍改為軍、旅、營、連、排、班的編制,作戰單元逐步小型化、合成化、模塊化。

    在陸軍軍的變革中,不僅步兵的數量大大減少,騎兵、司號兵等不適應現代戰爭的兵種和專業被取消,偽裝部隊、特種偵察兵、氣象兵等新型兵種專業不斷産生。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由70個軍演變成18個集團軍,實現了由數量規模型向質量效能型、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的歷史性轉變,打造出了高質量、高效能、高科技的精銳之師。

    在這輪改革強軍中,原18個集團軍調整組建為13個集團軍,這是對陸軍機動作戰部隊的整體性重塑,是建設強大的現代化新型陸軍邁出的關鍵一步,對於推動我軍由數量規模型向質量效能型轉變具有重要意義。

【糾錯】 [責任編輯: 楊茹 ]
新華炫聞客戶端下載

相關稿件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100291295801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