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銳讀丨兵器買家賣家“看點”多

2018年01月05日 08:35:03 來源: 解放軍報

    資料整理:王柯鰻 圖表制作:梁晨 數據來源: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

    大多數時候,它們只是被貯藏起來或用于演練,以威懾換取和平;少數時間,它們被用于戰場,毀滅生命和財産。這些絕不便宜更不單純的特殊商品,就是武器。

    當今全球武器貿易總交易額究竟是多少?這似乎是個一言難盡的話題。不過,有一個趨勢不可不知——全球大型武器係統的轉運量在5年內已上升至冷戰結束以來的最高水準。

    某種程度上,兵器買賣是反映大國博弈的風向標,是國際安全局勢的晴雨表,而軍火百強榜單的排名,也是強國角力的舞臺。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自1990年起,每年發布前一年全球軍工百強企業的相關數據(不包括中國企業)。2017年年底,其發布的相關報告指出,2016年全球前100家軍工企業軍售總額達3748億美元,同比上漲1.9%,從而結束了此前連續5年的下跌態勢。近期,美國國防安全合作局宣布,2017年美國軍火公司共出口價值約420億美元軍火,比2016年大漲超過20%……

    種種跡象表明,國際軍貿市場正在“轉向”。相比于此前幾次市場變化,這次“轉向”幅度不猛,甚至有些悄然而至的意味。但深入分析不難發現,在國際軍貿市場相對平靜的外表之下,內部卻暗流涌動,呈現出諸多特點。

    看賣家

    美國獨大愈加難撼 細分市場角逐升溫

    美國霸佔全球軍備出口國頭把交椅已有多年。在2012-2016的5年間,美國軍火出口佔到全球33%。而在2016年世界“百強軍工企業”榜單中,美國企業更是佔了38席,銷售額達總額的57.9%。目前,2017年度其他國家軍售數據尚未公布,但以美國420億美元的出口額,絕無他國能望其項背。進入2018年,美國與歐亞各盟國的長期軍事合作延續良好,中東又有沙特、卡塔爾等國新拋出巨額訂單,其全球軍售霸主地位將愈加牢不可撼。

    軍售總額的大幅領先,並不代表美國在細分市場上沒有挑戰。其在全球軍售市場最大的競爭對手俄羅斯,雖然近年來總體市場份額有所下降,但在一些優勢領域卻競爭力極強。就在2017年下半年,土耳其不顧北約強烈反對,簽署了購買俄S-400型防空係統的重大合同。盡管此項軍售因激烈的政治博弈而尚存變數,但已讓不少北約國家感受到俄制武器的森森寒氣。

    當然,美國“挖墻腳”的功夫毫不遜色。在俄羅斯的最大軍售市場印度,美國的動作可謂咄咄逼人。自2016年起,美國就有意向印度打包轉讓完整F-16戰機生産線。2017年10月,美國國務卿蒂勒森訪印時,更是親自上陣進行遊説,可謂誠意滿滿。如果生意談成,印度將從美國承接全套生産設備,不僅可以滿足本國採購需求,還可能擁有世界數千架F-16的維護和零配件市場。屆時,印度對俄式戰機的進口需求必將大幅萎縮。

    美俄之爭針鋒相對,其他新老軍工體之爭則綿裏藏針。被歸入“新興軍工體”的巴西、韓國和土耳其等國軍貿漲勢明顯。其中,韓國的表現最為搶眼。韓國曾為西方國家軍工企業提供過係統零部件。近年來,韓國大舉進軍菲律賓、印尼、泰國等亞洲國家武器市場。據統計,2016年韓國軍工企業銷售額增長20.6%,達到84億美元。隨著2018年韓國國防預算大增7%,其軍工銷售還有上漲潛力。

    與“新興軍工體”增長相對應的,是澳大利亞、日本、波蘭和烏克蘭等“其他老牌軍工企業”軍售額的下降,其中要數與韓國軍工産品高度“同質”的日本軍工企業下滑最猛。其中,三菱重工2016年軍售額下降4.8%,而川崎重工和三菱電機軍售更是分別下降16.3%和29.2%。

    看買家

    亞太地區佔據鰲頭 歐洲中東此消彼長

    在國際軍貿進口市場中,亞太地區穩居頭名,這一方面取決于其無出其右的巨大經濟體量,另一方面則歸因于多個國家不斷膨脹的軍事戰略。

    印度、韓國和日本都在全球武器進口榜單前列。既是全球主要武器進口國,又致力于成為全球主要軍工強國,是這些國家的一致特徵。在2012-2016的5年間,僅印度一國就佔到全球軍貿進口總額的13%。它不僅大量引進蘇-30戰機、T-90坦克,採購“阿帕奇”直升機,還在俄羅斯幫助下發展航母。上述項目都是持續燒錢大戶,在可預見的將來,印度的軍貿額度都將保持高位。韓國軍貿進出口額同步大幅增長,整體軍事實力不斷上升。日本近年來處心積慮松綁“武器出口三原則”,如今日本自衛隊已經離“自衛”的初衷越來越遠。

    除了上述國家,印尼、越南等東盟國家的武器進口上升趨勢也十分明顯。可以預見,伴隨著地區國家經濟實力的持續提升,亞太將長期佔據全球軍貿進口首席。

    世界另外兩大武器進口地區是歐洲和中東。近年來,上述兩區域呈現出明顯的此消彼長態勢。

    過去5年,歐洲國家武器進口整體有所下降,降幅主要由西歐地區貢獻。在最新的世界武器進口榜前十名中,已經很難找到歐洲國家的身影。為數不多的增長主要集中在東歐地區,但它們只佔到整個歐洲份額不足1/4。誠然,美國總統特朗普自上任以來對北約盟國提升軍費給予了強大壓力,但這能在多大程度上轉化到武器進口中還有待觀察。

    與歐洲武器進口疲軟相對應的,是同期中東市場銷售額的大幅上漲。幾年來,沙特、阿聯酋、阿爾及利亞、伊拉克、卡塔爾等中東國家接二連三簽署大單。尤其是沙特,很多裝備都是只求最好不計成本。據《簡氏防務周刊》分析預測,未來幾年,沙特仍有340億美元的市場空間,僅海軍裝備就有望達到160億美元。

    看演進

    技術轉讓漸受青睞 軍貿范疇多維拓展

    多年以前,國際軍貿領域曾是典型的“賣方市場”,軍事強國通過技術封鎖和哄抬裝備價格牟取暴利,出口裝備大都落後本國現役先進裝備一代以上。更有甚者,某些“不良賣家”還時常將本國退役裝備高價兜售給其他國家和地區。而受選擇面所限,有時還會有不少國家和地區爭著充當“冤大頭”,不得不買。

    時過境遷,隨著新興軍工強國的不斷涌現,近年來國際軍貿逐漸進入“買方市場”。面對競爭,主要軍事強國調整了軍貿出口思路,在不斷降低武器出口門檻的同時,還經常連帶武器生産技術一並轉讓給買方。俄羅斯在此方面十分賣力,出口附帶技術轉讓的産品遍布陸海空天各維度,不僅包括蘇-30戰機、T-90坦克、S-400防空係統,甚至還有航空母艦這樣的超級大單。美國主導的F-35戰機項目也是個典型例子,該項目的共同出資國家達11個。

    出口附帶技術轉讓對買賣雙方都有較大吸引力。買方既能獲得先進武器裝備,又能同時引進強國軍事技術提升本國軍工水準,可謂一舉兩得。賣方則既能獲得高額的技術轉讓費,還能利用提供附加服務等繼續佔據買方市場,增加後續軍貿出口收入,也算一石二鳥。因此,附帶一定程度技術轉讓可能會逐漸成為未來全球軍貿市場大單的主流模式。

    出口思路變化的同時,“武器裝備”的概念內涵也日漸拓展。相比于單一的傳統安全裝備,如今的國際軍貿市場中,用于“反恐”“安保”等用途的裝備日漸豐富。隨著各國警用裝備不斷呈現出專業化和重火力發展趨勢,很多國家和地區的政府執法部門成為國際軍貿的重要買方。例如在中東、非洲等地,機動性較好的輕型輪式戰車和性價比較高的中低端輕武器很受歡迎。

    此外,軍工企業與民營企業的産品和技術融合越來越深入,“軍與民”的技術界限越來越模糊,武器裝備中民用規格元器件比例大幅增加,國際軍貿呈現出軍民交叉發展趨勢。未來,隨著非傳統安全理念的持續拓展和人工智慧等顛覆性技術的逐漸普及,國際軍貿發展將會愈發呈現出多樣化態勢。

    看趨勢

    “惡莊”不除“軍競”難休 破舊立新任重道遠

    縱觀國際軍貿市場,猶如一場賭局,各路玩家爭先恐後,而一著不慎,人人都可能被炸得體無完膚。

    這場軍貿賭局背後,站著一個“惡莊”,它掌控賭局、刺激玩家、花招不斷、“老千”頻出,軍貿市場在其策動下也迎來一波又一波高潮。

    美國坐軍貿“惡莊”,有其深層動因——

    從內部看,美國每年軍貿收入達數百億美元,軍工産業對拉動就業、促進制造業發展作用巨大。賣軍火一直是美國的看家生意。在今天的美國,依然有約1/4人口直接或間接地供職于和軍工生産有關的企業。軍工集團早已成為左右美國政治的重要力量,在其策動下,歷屆美國政府幾乎都是對外軍售的積極推動者。

    從外部看,美國通過軍售將其觸角伸向各個熱點地區,既便于將買家牢牢綁上自己的戰車,又便于遏制和打壓地區戰略對手,對其全球霸權起到重要支撐作用。

    明知“惡莊”霸市,除之卻絕非易事——

    一方面,國際軍貿出口美國佔據三分天下,世界百強軍工美國分去四成份額,全球軍費開支美國更是獨霸半壁江山,其對軍貿市場的控制力無人可及。美國軍備普遍技術優勢明顯,即便其二流裝備,在國際市場依然有相當競爭力,其行將退役的F-16戰機生産線都引得他國青睞就是典型例證。

    另一方面,歷史上,發別國國難財,向來是美國的拿手好戲,近年來,戲碼還在不斷翻新。朝核危機、東歐動蕩、敘利亞亂局等背後都充斥著美國的身影,而上述地區及周邊恰恰是美國最主要的軍火出口地。前不久,特朗普高調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再次引爆中東亂局。隨之而來的自然是該地區動蕩迅速加劇、軍備競賽大幅升溫和美國軍售的水漲船高。

    面對日益復雜的世界安全局勢,沒有哪個國家能夠置身局外,獨善其身。如何探尋走出當前國際安全局勢死結的路徑?唯有各國自立自強、凝聚共識、共贏未來。(國防大學聯合作戰學院 李路 本文係作者個人觀點)

【糾錯】 [責任編輯: 張驕瀛 ]
新華炫聞客戶端下載

相關稿件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100461297835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