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感悟軍營年味

2018年02月14日 12:49:19 來源: 解放軍報

    原標題:警惕,一盞護佑安寧的長明燈——感悟軍營年味

    年是什麼?

    許是一對火紅的春聯,許是一串清脆的鞭炮,許是一桌最想動箸的年夜飯,許是一堆合家圍坐的紅炭火。

    其實,“年”曾是一頭怪獸。

    相傳,年獸頭長觸角,兇猛異常,平時深居海底,除夕夜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年”來時,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燈火通明、守更待歲,以驅惡避害。

    “不知初點人何在,只見當年火至今。”年獸自然是不存在的,但除夕夜點燃長明燈,已經成為一種年俗。

    然而,有一個地方,有一種人,這盞長明燈不止點亮在除夕,而是燃于內心,永不熄滅。

    這個地方叫軍營,這種人是軍人,“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橫戈馬上行”,而且越是“萬家團圓日,舉國歡慶時”,越要“挽弓當滿弦,將士帶甲眠”。

    明代著名將領于謙曾在北國統兵戍邊,適逢春節,百感交集,賦詩一首。其中“年年馬上見春風”之句,描寫的正是邊關將士徵衣未解過大年的情景。

    “幾處離人徵戰苦,天涯盡處望鄉關。”從古至今,軍人最渴望過年,而軍人的字典裏卻鮮有“年”這個字。戰爭沒有間歇期,節日就是戰備日。軍人與年,永遠是一幅金戈作筆、沙場為紙、徵塵著墨的戍邊圖。

    又是一年情濃時。春節,中國人最為濃重的鄉愁;年味,中國人最為沉醉的味道。但是,軍人的“年”字,一筆寫每逢佳節倍思親,一筆寫龍城飛將今猶在,只能把這一抹鄉愁深埋心底,把這濃鬱的年味化作濃烈的戰味。

    這就是軍人的年,只能這麼過——“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

    年,意味著團圓、祥和、祝福,最不喜歡戰爭、槍炮和鮮血。雖然,“年”這頭怪獸從沒出現,而戰爭這頭怪物卻從未遠離。戰爭,是須臾不可回避的話題;戰備,是分秒不可懈怠的大事。仗不會等到“過年後”才開打,也不會等你“準備好”再進行。

    過年戰備松懈,無異于給對手送大禮。越戰時期,北越軍總指揮武元甲秘密發動“春節攻勢”,而美軍總指揮威斯特摩蘭則斷言:“就算把耶誕節、感恩節、美國獨立紀念日加起來,也比不上這個節日對越南人那麼重要。”結果可想而知,毫無戒備的美軍被打蒙了,被迫重回談判桌。

    春節不愛戰爭,戰爭卻愛春節。戰爭沒有預演,備戰永不懈怠。我們常説,國不可一日無防,軍不可一日無備。對于軍人而言,這“一日”,就是每一分、每一秒,尤其是“通宵燈火人如織,一派歌聲喜欲狂”的春節,更要箭在弦上、引而待發,“睡覺也要睜只眼”。

    軍人最懂硝煙味。冰峰哨卡,緊握鋼槍的雙手越有力,父老鄉親走親訪友的雙腳就越輕盈;夜幕四合,緊盯星空的眼睛越明亮,兄弟姐妹安然入夢的神情就越安詳;風雪沙場,衝鋒陷陣的殺聲越激越,中華兒女砥礪奮進的腳步就越鏗鏘……

    這就是軍人的年,應該這麼過——“寒風裂徵衣,飛雪裹戰袍”。

    山一程,水一程,夜深千帳燈。又是一年將盡夜,“萬裏未歸人”又將抒寫一首怎樣的“出塞曲”、吟唱一闋怎樣的“將軍令”?

    遙看雪域邊關,一雙雙警惕的眼睛凝視遠方,一支支巡邏的隊伍再次出徵,涉林海雪原,越高寒山地,戰甲轟鳴,硝煙彌漫,哨所上“情燃萬家燈火,劍擋塞外胡風”的春聯寫盡戍邊官兵的使命與擔當。

    穿越藍色海疆,一艘艘戰艦解纜起航,劈波斬浪如利劍;潛艇快速下潛,大洋深處起烽煙。迎面,山島竦峙、浪花飛濺;身後,城鄉沃野、年味正濃。蒼茫大海上,一群頭枕著波濤的水兵默默為祖國守歲值更。

    仰望萬里長空,一架架銀鷹呼嘯升空,雷霆出擊,如一枚枚巨大的“箭矢”,巡邏在祖國的空域,俯瞰著歡慶的大地,日夜守衛空天安全,用戰鬥的姿態劃出一道道美麗的航跡。

    直面維和戰場,從亞洲到非洲,從地中海東岸到撒哈拉沙漠,恐怖襲擊頻發,局勢持續動蕩,炮火連天,戰火紛飛。我13支維和分隊官兵直面硝煙、嚴陣以待,用“砥柱屹中流”的脊梁,挑起“執戈衛和平”的重擔。

    這就是軍人的年,永遠這麼過——“劍戟多砥礪,神州無烽煙”。

    今夕何夕,張燈結彩、歡聲笑語,親人如此珍視溫情、渴望團聚;今夕何夕,國的安寧、家的祥和,軍人時時枕戈待旦、百倍警惕。

    萬裏邊關萬裏寒,萬家團圓萬家暖。

    不管今夕,無論何夕,軍人永遠是華夏大地壯美山河的守歲人,永遠是護佑祖國安寧的長明燈,永遠是和平的守護者。(張順亮)

【糾錯】 [責任編輯: 韓松豫 ]
新華炫聞客戶端下載

相關稿件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101161298123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