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王碩威:國産航母總師系統中最年輕一員

2018年05月05日 09:50:41 來源: 人民日報

    原標題:中船重工七〇一所高工王碩威——

    奮戰在國防裝備建設第一線

    他是我國首艘國産航母總師系統中最年輕的一員,先後經歷了我國兩艘航母和部分海軍裝備第三代艦艇的研製工作。

    2017年4月26日,我國第一艘國産航母順利下水,他與設計團隊集智創新、攻堅克難,實現了“鑄大國巨艦,助圓夢藍海”的心願。

    他就是第二十二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中船重工第七〇一研究所高級工程師王碩威(見上圖,資料照片)。

    “有條件要幹,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幹”

    王碩威上學時學的是應用電子專業,在當時是“香餑餑”。他的同學畢業後紛紛前往一線城市,他卻偏偏來到武漢的一個研究所,因為他深知,這裡研製海上巨艦,是離自己理想最近的地方。

    入所的10餘年間,王碩威和許多青年艦船設計師們先後經歷了海軍裝備第三代艦艇和兩艘航母的研製工作。他們擔起了時代賦予的重任,迅速成長為“艦船研製國家隊”的“中流砥柱”。

    由於專業技術功底過硬,王碩威成為“遼寧艦”電磁兼容設計的主要負責人。解決電磁兼容設計是保障甲板作業安全的基礎,是形成航母戰鬥力的重要前提。可在當時,既無經驗也無圖紙,更沒有規範標準,在這個號稱當今“最為複雜的巨系統工程”的&&上,電磁狀況的複雜程度超乎想象。

    “有條件要幹,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幹!”為了攻克技術瓶頸,王碩威帶領團隊查資料,搞倣真,做試驗,從全艦電磁兼容性頂層規劃論證開始,逐步摸索出了一條從頂層設計、問題預測到多層控制、分階段驗證的設計路線,開創性地提出了航母電磁兼容性1:1陸上聯合試驗。

    最終,王碩威帶着一支平均年齡不到35歲的設計師隊伍圓滿完成了全部試驗內容,發現並解決了關鍵電磁兼容性問題,有效化解了電磁兼容設計技術風險,為“遼寧艦”順利交付作出重大貢獻。

    “我們青年人獲得了歷史性機遇,離不開國家提供的廣闊舞&”

    在“遼寧艦”航行試驗期間,出於節省試航試驗時間和保證良好試驗環境的考慮,王碩威負責的電磁兼容試驗項目,選擇在晚上10點到次日凌晨5點的時間段進行試驗。冬季海灣的深夜,人只要待上半小時就會渾身凍透。為了精確掌握第一手試驗數據,準確判斷試驗結論,王碩威和他的團隊在甲板上一幹就是一整夜,之後還要回到艙內進行數據分析。就這樣連續兩個月,王碩威和他的團隊取得了寶貴的全船電磁環境分佈資料。

    2012年9月25日,“遼寧艦”正式交付入列海軍。王碩威卻無暇享受勝利的喜悅,又緊張專注地投入到我國首艘國産航母的研製工作中。

    面臨我國首次完整開展航母施工設計工作的艱巨任務,作為型號總體副總設計師的王碩威與團隊創新採用以總段為導向,以三維設計為&&,各專業協同推進的區域設計模式,極大促進了總裝廠建造與舾裝同步推進,顯著提升了航母的設計效率和設計水平,為確保國産航母下水出塢和啟動係泊試驗等重大節點順利完成,以及國産航母工程研製的順利推進作出了重大貢獻。

    作為兩型巨系統工程的設計師,王碩威深感光榮與自豪。“很多前輩一輩子只能經歷一到兩個型號産品的研製過程。我們青年人獲得了歷史性機遇,離不開國家提供的廣闊舞&!”

    “為有效履行新時代強軍強國歷史使命打造大國重器”

    把黨建工作轉化為推動航母工程建設的新動力——這是王碩威在大連施工現場的又一項神聖使命。

    “要把十九大精神落實到航母工程建設工作中去,實現從‘用起來’‘造起來’到‘強起來’的跨越,為有效履行新時代強軍強國歷史使命打造大國重器。”十九大剛剛閉幕不久,受上級囑託,身為七○一所大連現場黨支部書記的王碩威,就在第一時間為大家宣講會議精神。

    現場辦公環境簡陋,他組織大家利用不到5平方米的房間建成了“黨員活動室”;現場工作繁忙,他見縫插針地帶領大家學習十九大精神,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他還帶領現場黨支部用黨紀、黨章、黨性凝聚黨員思想,將優秀黨員和戰鬥集體配置到航母工程一線。

    如今在七〇一所,青年艦船設計人員已成為科研工作的主力軍,碩士以上人員比例超過75%,平均年齡不到37歲,一批年富力強的高學歷、高層次優秀人才在推動海軍武器裝備的跨越式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充分體現了青年裝備科研工作者的擔當。

    如今,王碩威和團隊仍奮戰在國防裝備建設的第一線,繼續用青春繪就海洋裝備事業新的壯闊圖景!(楊昊 徐紅艷 萬里)

    編輯:張驕瀛

【糾錯】 [責任編輯: 劉星星 ]
新華炫聞客戶端下載

相關稿件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100001298652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