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今天戰場對決有哪些不同以往

2018年05月17日 07:58:02 來源: 解放軍報

    引言

    當前,新軍事革命正在使戰爭工具——武器裝備發生斷代性的飛躍,不僅極大地改變了武器裝備的面貌,而且提高了武器裝備的作戰能力,軍隊的預警偵察和戰場監視能力、戰場機動與突擊能力、遠端攻擊和作戰能力、精確制導和打擊能力、全天候作戰能力、全維安全防護能力、特種毀傷作戰能力、綜合作戰保障能力等大幅度提升;這些變化正在從根本上改變著我們曾經熟悉的戰場,使我們對未來戰場的認知始終處于不斷被追趕超越的變化之中。

    從作戰力量上看,今天戰場對決突出表現為技術密集的精兵對抗,依靠人力密集的數量優勢的作戰方式面臨挑戰

    當前戰場上作戰人員的密度,隨著軍事技術和武器裝備的發展特別是隨著“殺傷力指數”大幅增加已呈現不斷下降趨勢。在今天戰場上雖然作戰中通過物質和能量釋放來達成毀傷效果的規律沒有改變,但兩軍決勝更多地表現為技術的較量,信息化水準的較量,效能型部隊正在取代規模型部隊,無人智能化兵器已經能夠遂行作戰。這就啟示世人:精兵制勝。今天,我們在堅持積極防禦與人民戰爭這兩大傳統制勝法寶,同時必須堅持以技術發展驅動編成創新,科學調整規模結構,創新力量編成,加強國防科技創新,加大先進科技成果轉化運用力度,加速推動軍事力量體係由數量規模型向品質效能型轉變,著力構建中國特色現代作戰體係,加快提升基于網絡資訊體係的一體化聯合作戰能力、全域作戰能力。

    從作戰空間上看,今天戰場對決突出表現為相關空間擴大而主戰場相對狹小,利用廣闊後方分散耗敵的作戰方式面臨挑戰

    信息化條件下,遠端精確打擊兵器在先進的偵察監視和指揮係統的支援下,能夠做到不完全依賴集中兵力而集中火力。由于火力集中方式的改變,使敵對雙方形成了兩個戰場,即一個是弱勢一方兵力相對集中的主戰場,另一個是強勢一方兵力相對分散的副戰場。主戰場與副戰場一定程度上的分離,使得弱勢一方打不到、打不準和打不痛對方,因而,也就失去了物質和能量釋放的條件。這就啟示世人:外線制勝。今天“三非”作戰的特點決定了在戰略內線態勢下發起戰役戰鬥上的外線反擊極為困難,積極防禦需要將戰略防禦前伸,適時前置戰略防禦陣地、前推戰略防禦基線、增大戰略防禦的縱深,以積極的戰略外線反擊作戰才能達成戰略防禦的目的,以在空間上積極前出的作戰行動才能摧毀敵戰爭能力和戰爭潛力。

    從作戰時間上看,今天戰場對決突出表現為節奏緊湊的速戰速決,通過持久作戰轉換戰局的作戰方式面臨挑戰

    在信息化條件下作戰,軍隊具有的遠端精確打擊力、快速投送力、超常毀傷力、特種作戰能力等,戰術性使用往往能收到戰略性效果。特別是戰略、戰役、戰術各個層次,參戰的諸軍兵種之間,能夠基于戰場態勢的共同感知,最大限度縮短偵察、監視、判斷、決策、行動的環路閉合時間,作戰意圖可以瞬間迅速轉化為參戰部隊乃至武器平臺的快速行動,作戰行動“發現即摧毀”,戰役行動“時間越打越短”。一場戰爭可能濃縮為一次戰役甚至是一次戰鬥。如海灣戰爭打了42天而伊拉克戰爭僅打了兩個多星期。這就啟示世人:速決制勝。積極防禦在堅持自衛立場的前提下,注重後發與先發辯證統一,更加強化戰略反擊意識、前提戰略反擊時間,通過有效的戰略攻勢作戰,力爭在戰役、戰鬥包括戰略性戰役、戰鬥上搶佔先機,將外部侵害遏制在最小狀態或者待發之時,有效管控危機、遏制戰爭、打贏戰爭。

    從作戰兵器上看,今天戰場對決突出表現為對抗雙方裝備的“質差”,作戰人員戰場能動作用的發揮面臨挑戰

    人類戰爭發展史一再表明,軍隊始終是時代科技的集合體,誰奪取了科技優勢,出其不意地首先使用某一新型武器裝備或某一新型作戰力量,就易獲得作戰上的顯著優勢。戰場上武器裝備上的“時代差”或“質差”,將大大制約和束縛戰爭中人力因素的發揮。特別值得注意的是,今天人的因素越來越遊離于人的自身,開始更多地轉移或物化到武器裝備上,無人智能化作戰裝備數量爆發式增長、體係日趨完備、效能更加突出,人可以非現場、非直觀、非接觸地實施作戰行動,開辟了無人智能化作戰嶄新樣式。這就啟示世人:利器制勝。戰爭中人的主觀能動性雖然一定程度上可以彌補武器裝備的劣勢,但卻不是無限的。沒有稱手的武器裝備,人的主觀能動作用就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我們應牢固樹立科技是核心戰鬥力的思想,努力提高科技創新對軍隊建設和戰鬥力的貢獻率,在實戰化訓練中提升人與武器結合水準,實現先進的武器與高素質的人員有機統一。

    從作戰指揮上看,今天戰場對決突出表現為以信息技術為支撐的一體化指揮控制,強調施謀用計的指揮模式面臨挑戰

    戰爭對抗不僅是力量的對抗,也是智慧的對抗。作戰指揮既然被稱之為藝術,説明它不是照條文操作或單純計算就能解決的,同時謀略制勝必須依據一定的技術工具才能充分顯示出作用。在我軍的傳統作戰中,高超的指揮藝術是以弱勝強的重要制勝要素。然而,隨著情報偵察技術迅猛發展,戰場透明度大幅提升,戰場留給謀略運用的空間越發狹小。海灣戰爭、科索沃戰爭、伊拉克戰爭等戰爭實踐表明,面對戰場復雜性的增加,單純的技術,或者單純的謀略,都不可能掌控戰場的主動權。這就啟示世人:設計制勝。戰爭設計應該謀技並舉,既體現著先進謀略思想更體現著先進技術要求;既要講求作戰指揮的傳統思維謀略,又要注重開掘技術謀略,以更寬廣的視野,更敏銳的思路,更遠大的眼光,積極汲取科學技術的最新成果,注重增強謀略科技構成,為我軍堅持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插上科技翅膀。

    從作戰形式上看,今天戰場對決突出表現為信息化、智能化、一體化的諸軍兵種聯合作戰,單一軍兵種主導的作戰面臨挑戰

    技術決定戰術,技術手段的改變必然引起作戰方式的改變。由于高新技術廣泛運用到軍事領域,現代戰爭正在進入核威懾下的信息化時代。作戰日益向信息化、智能化方向發展,向陸海空天電網一體化方向發展,向諸軍兵種聯合作戰方向發展。甚至戰術行動需要戰略級聯合力量的支撐。如伊拉克戰爭中,美軍空中打擊與地面攻擊一體、正面攻堅與敵後襲擊一體、戰鬥勤務保障與作戰行動一體,在聯合作戰指揮中心的統一指揮控制下,陸海空天密切配合、協調一致,多種作戰樣式相結合,以高度聯合的統一作戰行動,牢牢掌握著戰場主動權。在美軍多種作戰力量、多種作戰樣式綜合打擊下,伊軍幾乎沒有組織起像樣的抵抗就全線失利。這就啟示世人:聯合制勝。任何單一軍種都很難主宰戰場的作戰行動,任何作戰行動都離不開整個作戰體係的支撐,體係對抗、聯合制勝特徵更加顯著,發展網絡型分布式戰役布勢,實現兵力兵器分散部署與毀傷能量集中的高度統一,才能達成聯合作戰的整體威力。

    從作戰保障上看,今天戰場對決突出表現為精確化、專業化的綜合作戰保障,傳統意義上的支前形式面臨挑戰

    今天戰場的物資消耗極為巨大,保障內容不僅局限于物質油料,資訊、技術等新型要素成為保障的重點。單純的軍隊準備已經難以支撐戰場需要。過去我們講軍隊打勝仗人民是靠山,人民支前是我們的制勝法寶。今天信息化戰場綜合作戰保障不僅要求綜合保障的數量,更加強調保障的及時性準確性專業性,而這些都不再是傳統的支前方式能夠做到的。資料顯示,在伊拉克戰爭期間,美軍的支前就是以勞務外包形式承包給美國甚至盟友的跨國公司來承擔。這些人員甚至一度超過美軍在伊拉克駐軍人數。這就啟示世人:融合制勝。把軍民融合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堅持發展和安全兼顧、富國和強軍統一,形成全要素、多領域、高效益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格局,逐步實現國家各領域戰略布局一體融合、戰略資源一體整合、戰略力量一體運用,努力開創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協調發展、平衡發展、相容發展新局面,構建一體化的國家戰略體係和能力,使國家潛力能夠快速凝聚為作戰能力。(柯文 許新)

【糾錯】 [責任編輯: 蔡琳琳 ]
新華炫聞客戶端下載

相關稿件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19903129874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