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軍事科學研究要把創新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2018年06月14日 18:50:26 來源: 解放軍報

    5月16日,習主席在視察軍事科學院時強調,堅持理技融合、研用結合、軍民融合,加快發展現代軍事科學,努力建設高水準軍事科研機構。這一重要指示,精準把握了科技強國與科技興軍的高度統一,深刻揭示了現代軍事科研大整合大交叉大突破的創新圭臬,擘畫了産學研用一體的生動格局,為新時代軍事科研創新指明瞭方向。

    堅定不移走好理技融合創新之路

    習主席指出,要深入研究理論和科技融合的內容、機制和手段,把理論和科技融合的路子走實、走好。理技融合這一全新理念、全新模式,將帶動軍事科研領域興起一場管理革命,成為大科學時代軍事科研的基本范式。恩格斯指出,“革命將以現代的軍事手段和現代的軍事學術來與現代的軍事手段和現代的軍事學術作戰”。未來軍隊是科技密集型軍隊,未來戰爭是混合特徵凸顯、科技含量劇增的信息化智能化戰爭,唯有從理論與技術兩個坐標軸解析,才能揭示建軍治軍規律、探索制勝打贏機理。

    實現從“形融”到“神融”的跨越。著名物理學家海森伯認為,“在人類思想史上,重大成果的發現常常發生在兩條不同的思維路線的交叉點上”。軍事理論與軍事科技研究思維模式大不相同,從“形融”到“神融”,首先應建立理念認同感、路徑認同感、模式認同感。缺乏技術支撐的理論是空洞的,沒有理論引領的技術是盲目的。應突破唯理論、唯科技“二元分立”的思維桎梏,克服不想融、不願融、不會融的利益掣肘,立起理技並重的理念,把理與技作為戰爭研究的孿生結合體、軟硬復合體,實現理技一體驅動創新發展;立起交叉創新的理念,培塑“理論+”“技術+”交叉思維,以理謀制勝之道,以技礪打贏之器;立起深度融合的理念,形成“科學突破—運用構想—裝備研發—戰法創新”和“概念開發—技術研發—裝備物化—戰法創新”的雙閉環創新鏈路。

    實現從融力到融智的跨越。這輪改革重塑我軍新的軍事科研體係,實現了軍事理論與軍事科技兩支隊伍大會師、兩股力量大協作。但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從力量攏起來到智力融起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應堅持知識驅動促融合,開展理技融合型創新平臺試點,利用聯合作戰實驗等天然的理技融合劑耦合器,把理論研究線、技術研究線、項目管理線“三線”人員融在一起,實現混合創新;開展理技融合型創新團隊試點,把理技融合的重心下沉到課題組,在科研攻關中培養像錢學森那樣理技兼通的大家名家。

    實現從機制到范式的跨越。《未來戰爭形態》的作者保羅·斯查瑞講,新技術只是戰爭形態出現重大顛覆性變化的催化劑,但是一旦與條令和編制的創新相結合,戰場上將呈現“范式轉移”。理技融合的自覺,是在科研項目實踐中塑造、在運作機制流程中規制、在科研范式轉移中固化而成的。應把握理論研究與科技研究的共性要求,優化完善理技融合頂層設計,在試中研、在研中融,在探索理技融合的實踐中不斷總結新經驗新做法,上升為融合規律,固化為融合規章,凝結為融合文化,形成理論先導、技術支撐、理技一體推動軍事科研創新的新范式。

    堅定不移走好研用結合創新之路

    習主席指出,要打通從實踐到理論、再從理論到實踐的閉環回路,讓軍事理論研究植根實踐沃土、接受實踐檢驗,實現理論和實踐良性互動;要堅持聚焦實戰,抓好科技創新成果轉化運用,使科技創新更好為戰鬥力建設服務。軍事科研戰線擔當起引領軍事變革謀超越、服務強軍勝戰謀打贏的使命職責,應堅持從戰爭中學習戰爭,從強軍實踐中來、到強軍實踐中去,下大氣力解決好“三個脫節”問題,推動軍事科研成果從理論走向實踐、從實驗場走向戰場。

    緊貼戰略決策,成為“思想庫”“智囊團”。軍事科研機構全面深入貫徹軍委主席負責制,必須把建立決策咨詢體係、發揮軍事智庫作用作為本分之責,圍繞習主席和中央軍委重大戰略關切,講真話報實情進諍言,能出主意、出大主意、出好主意,擔當起為黨立言、為國立謀、為軍立策、為民立命的政治抱負,在重大國是軍事問題上能夠提出正本清源、治國安邦、強軍勝戰之策。

    緊跟備戰訓練,做到“研為戰”“謀打贏”。《孫子兵法》講,“故其戰勝不復,而應形于無窮”。和平時期,軍事科研關注的主戰場就是演訓場,應改變與備戰訓練相脫節的狀況,以調查研究為橋和船,植根實踐、指導實踐。做好科研工作,必須深下去,深入部隊、深入基層、深入演訓一線,掌握第一手情況資料;必須蹲得住,撲下身子、耐住性子,把部隊作為出思想、謀創新的主渠道,檢驗條令、戰法、裝備的實驗田;必須重實效,堅持問題導向,善于挖掘提煉,積極謀對策、求創新,切實回答和解決好部隊急盼、改革急需、備戰急用的真問題難問題。

    緊盯強敵對手,當好“偵察兵”“瞭望哨”。軍事科學本質是戰爭的科學,戰爭的對抗性決定了科研之矢必須始終瞄準主要威脅、戰略對手和主要作戰對象,像對手研究我們一樣研究對手,真正做到熟知深知,摸清對手的脾氣,當好“偵察兵”“瞭望哨”。搞科研應抬頭看世界、埋頭鑽學術,以對手為師、對手為靶、對手為鑒,圍繞敵我雙方博弈鬥爭,知敵在先、料敵在前,遵循“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原則、創新發展戰略戰術,按照“人無我有、人有我高”抵消策略、研發非對稱前沿技術,實現彎道超車、換道超越。

    堅定不移走好軍民融合創新之路

    習主席指出,要堅持開門搞科研,加強協同創新,加強軍民融合,加強國際交流合作,推動形成軍事科研工作大聯合、大協作的生動局面。軍事科研成果發揮最大效益,離不開軍民融合大通道;軍民融合水準得到提升,重中之重是軍民兩用科技轉化運用。

    頂層統攬、聚焦重點。沒有重點就沒有戰略。經過長期積淀,我軍軍事科技成果豐碩,在全面停止有償服務的大背景下,需要從融合需求、融合規劃、重點項目等方面進行統籌,有步驟、有計劃轉化運用,同時應主動發現、培育、運用可服務于國防和軍隊建設的前沿尖端技術。把軍事科研軍民融合同步納入國家軍民融合發展需求、全軍軍事需求體係之中,形成常態化生成和對接機制;納入軍民融合發展規劃、全軍戰略規劃體係之中,論證提出近期專項計劃和融合項目。應充分發揮軍民融合體制優勢,對需要軍地共同攻堅的核心關鍵技術,抓緊論證發布目錄清單,動員軍地力量聯合集智攻關,有效突破“卡脖子”難題。

    立起規章、破除堅冰。科研成果雙向轉化渠道不暢,最主要原因是沒有成型明確的法規可循。應結合軍事科研軍民融合示范區、“試驗田”建設,不斷探索總結新路徑、新經驗、新模式,尤其是科技“軍轉民”,對哪些能融、誰來審批、如何監管、經費怎麼用、成果怎麼共用等具體問題,出臺明確的政策和制度,讓軍事科研成果合法合規進入戰場、進入市場。

    政策激勵、催生活力。國家深化科技管理改革,考慮之一是推進完善激勵機制,在政策上、機制上、待遇上給科研人員松綁助力。軍事科研軍民融合也需要政策激勵這個“指揮棒”,為科技軍民融合培植土壤、涵養水分,實現由不願融、不敢融向積極融、主動融轉變。應大力推開項目負責人制等科研管理制度,賦予項目負責人更大的學術自主權、團隊管理權、經費使用權和成果處置權,真正形成層級少、決策快、效率高的扁平化管理模式,形成鼓勵創新、寬容失敗、容錯糾錯的政策導向,形成貢獻與收益相匹配的激勵制度,從而把軍事科研創新活力充分激發出來,努力開創新時代軍事科研工作新局面。(袁志明

【糾錯】 [責任編輯: 楊茹 ]
新華炫聞客戶端下載

相關稿件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100291298944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