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備戰謹防“注意力陷阱”

2018年07月02日 11:12:35 來源: 解放軍報

    二戰期間,為了加強對戰機的防護,英美軍方調查了作戰後幸存飛機上的彈痕分布,決定哪裏彈痕多就加強哪裏。然而,統計學家沃德指出,更應該注意彈痕少的部位。因為,這些部位受到重創的戰機,或許多數已經墜毀、沒有機會返航,相關數據容易被忽略。事實證明,沃德是正確的。

    注意力指向不同,作出的判斷截然相反。這一現象值得深思。許多時候,人們關注的只是事實的一個點、一條線、一個面,而非事實的原貌、真貌、全貌。然而,“事實不因為被忽視而消失”,如果止于粗淺、片面、有限的觀察,就容易墜入“注意力陷阱”,被主觀經驗所蒙蔽,形成錯誤的認識、作出錯誤的判斷。

    很多時候,“沒注意”是因為“沒想到”。斯大林格勒戰役中,蘇軍的密集火力成功壓制了德軍的炮兵陣地。可不知從哪裏冒出來的一個炮兵連,突然對蘇軍實施了破壞性打擊。蘇軍費了不少力氣,也沒能找出德軍炮兵連的準確位置。原來,老謀深算的德軍炮兵指揮官將火炮架設在河上,蘇軍對此根本沒有想到。

    看得見什麼,看不見什麼,不只是“注意力”的問題,往往是“思想力”的問題。軍事對抗,不只是物質力量的比拼,更是高強度的腦力角逐,最忌思維僵化。只有保持頭腦的敏銳性、思維的開放性,敢于對現有的知識係統、思維模式、認知習慣等進行突破,提高逆向思維能力、辯證思維能力、創新思維能力,才能透過現象看清本質,從而贏得戰場的主動。

    有時候,看得見的地方,反而容易“視而不見”。抗美援朝戰爭中,我軍搶佔敵後要點三所裏,面對強敵空中偵察優勢,我穿插部隊再怎麼偽裝也難以隱蔽,索性一改常規,大膽減掉偽裝,以行軍隊形沿公路跑步奔襲敵後。敵機反覆偵察,判斷這是一支從前線換防下來的“友軍”,非但沒發動空襲,甚至還通知三所裏守軍為“友軍”備好飯菜。正因為我們充分利用敵人的“視覺盲區”,才産生了出其不意的效果。

    擺脫了“注意力陷阱”,往往就能在常法之上找到非常之法。戰爭是最具不確定性的王國,有時需要從已有的因果關係中,變因為果、由果溯因地去發現新現象、新規律;有時需要從事物狀態的對立面來認識事物,或從事物功能的反方向來尋求辦法。“入口”被封閉,不妨考慮一下“出口”;“加法”不行,可以想想“減法”。如此,或許就會“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熊漢)

【糾錯】 [責任編輯: 李朋芳 ]
新華炫聞客戶端下載

相關稿件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10118129905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