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狙擊槍“綁繃帶”,這是啥學問

2018年07月09日 19:24:34 來源: 新民晚報

    似乎從《我的兄弟叫順溜》開始,國內軍事題材影視劇大量出現綁著“繃帶”的狙擊槍的鏡頭。現實中,狙擊槍上的“繃帶”究竟有何功效?中國戰士用的到底多不多呢?

    布料有“制勝奧秘”

    合格的狙擊手,除要有“百步穿楊”的射擊能力外,更要有高超的偽裝技能。

    早在一戰的塹壕戰中,英德等國狙擊手為了遮擋槍身上的金屬光澤,已有用各色布料遮蓋金屬槍身以免暴露的意識。後來歐美各國開辦高級狙擊手學校時,偽裝課程裏有專門的隱藏用槍內容,要求狙擊手針對不同背景準備不同顏色的布條,為了讓用槍進一步融入環境,有時候還要給槍支纏上稻草和樹枝等,避免有“違和感”。好萊塢電影《兵臨城下》中,蘇聯狙擊手瓦西裏端著纏滿“繃帶”的狙擊步槍四處穿行,讓人印象深刻。

    越戰時期,深入熱帶叢林的美軍特種兵為了圖方便,幹脆用直接的噴漆方法給個人用槍“整容”。臉上涂著迷彩、身穿虎紋迷彩服,手裏拿著相同迷彩圖案的狙擊步槍的綠色貝雷帽士兵,成為那場戰爭的“符號”。

    進入現代戰爭,隨著材料不斷進步,各國已有槍械專用迷彩偽裝布,背面有不幹膠,可隨意剪裁後貼到槍上,這些布料結實耐用、不會褪色,可適應復雜戰場環境且便于更換。為降低狙擊手的紅外特徵,各種可遮蔽紅外特徵的迷彩槍衣也應運而生。

    歷史其實是這樣

    都説“藝術高于生活”,但不能太脫離生活。當年,抗戰題材連續劇《我的兄弟叫順溜》很受歡迎,但劇中主角所持的狙擊步槍道具著實有些“煞風景”,出鏡的那把美制約翰遜M1941半自動步槍壓根不可能進入中國戰場,狙擊手拿布條包裹槍身的做法,在真實的歷史上,並不為參戰官兵廣泛採用。客觀來説,影視劇組努力展現那段可歌可泣的歷史是值得肯定的,但道具考證也應貼近歷史,這樣才能起到良好的傳播效果和教育意義。

    抗美援朝戰爭期間,中美雙方在群山中展開激烈的狙擊戰。志願軍精選了優等射手,配上相對好的步槍,狙殺美軍的軍官、機槍手、觀察員及各種膽敢出來活動的散兵遊勇,最後打得美軍就連出來送飯和上廁所都提心吊膽。無奈之下,美軍從國內調來狙擊教官跟志願軍狙擊手對戰,這些人大多經歷過二戰,擅長各種偽裝術,其中就包括為用槍包布條。相比之下,出身貧苦、沒受過正規訓練、裝備簡陋的中國戰士憑著愛國熱情和堅強毅力,面對強敵毫不遜色,屢屢擊殺美軍高手,創造了優良戰績,再次證明了戰爭決定性的因素不是裝備,而是人!

    以我軍戰績最高的狙擊手張桃芳為例,其狙殺記錄高達214人,他所使用的蘇制莫辛·納甘步槍陳列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裏。然而無論歷史照片還是博物館中展出的實物,該槍都沒有纏上“繃帶”。更為不易的是,這把步槍連瞄準鏡都沒有,可見我軍當年條件之艱苦、裝備之落後。

    進入新世紀,隨著我軍武器裝備發展突飛猛進,更為精良的專用狙擊步槍陸續列裝部隊,一大批經過專業培訓的狙擊手不僅在作戰訓練中大顯身手,還在各項國際軍事比賽中不斷射金奪銀。今天,狙擊手已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隊伍裏看不到的“戰神”,而各種“繃帶”才真正成為他們必備的“神器”!(趙彥)

【糾錯】 [責任編輯: 蔡琳琳 ]
新華炫聞客戶端下載

相關稿件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199031299100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