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國防科大畢業學員最後一課:別忘了我們的約定

2018年07月10日 08:04:21 來源: 解放軍報

    在最留戀的時刻復誦最神聖的誓言

    每年畢業季,母校都會用各種方式送別自己的學子,也會送上臨別的寄語與贈言。方式有多種,有的將“感恩”作為最後一課,有的希望學子們將“初心”珍藏于心,還有的希望學子們記住曾經的“苦難輝煌”。對于國防科技大學國際關係學院的學子們來説,母校的寄語是“忠誠”。

    這份囑托就好像每次臨行前,母親都會為孩子整理行裝、係好扣子一樣。只不過,母校為學子們係緊的,是人生的第一粒“扣子”——理想信念。

    把忠誠作為學員畢業時的最後一課,它是一種莊嚴的儀式,在最留戀的時刻復誦最神聖的誓言;它是一份樸素的情感,哪怕已經交代了千百遍,哪怕知道你已經長大,還是會忍不住叮嚀、嘮叨;它更是一份特殊的榮耀,因為特殊的職能使命意味著特殊的忠誠要求,同時也彰顯著學子們特殊的忠誠純度。

    著名作家柳青説過:“人生的道路是漫長的,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尤其是在人年輕的時候。”緊要處顯忠誠,點滴間鑄忠誠。無論是入學的第一課,還是畢業的最後一課,無論是平時課堂上教員們的諄諄教誨,還是畢業時母校的臨別寄語,都是為了打牢學員們的人生底色,走好之後的軍旅人生路。

    令人欣喜的是,學員們走過的軍旅路雖然不長,還沒有經歷過很多磨難和考驗,但黨旗前的鏗鏘誓言、日常點滴的行為舉止,還有那畢業時的戍邊申請,都已經無聲地證明:忠誠的血液已經在他們身體裏悄然流淌。(朱安慶)

    別忘了我們的約定——國防科技大學國際關係學院給畢業學員的最後一課

    金陵梧桐茂密時,道是情意最濃。

    那天,天空晴朗,國防科技大學國際關係學院畢業學員焦菲,特地來到綜合樓前的革命先驅雕像群前,與先輩的雕像合了一個影。

    “我要把這張照片珍藏,無論去往哪裏,先輩們的無限忠誠和勇氣智慧是我永遠奮鬥追求的方向。”焦菲的話,是許多畢業學子共同的心聲。

    臨近畢業,這所學校與畢業學員們又一次重溫了那個早已許下的約定:你們懷揣光榮夢想投身軍旅時,在這裏堅定理想;你們背上青春行囊奔赴戰位時,在未來牢記初心。

    學員焦菲在畢業前夕,到革命先驅雕像群前致敬。王泓鈞 攝

    無論你走多遠,不要忘了55號的印痕

    熄燈號響後,自習室裏很靜,靜得只聽見學員徐文斌的翻書聲。這張陪伴了他4年的課桌上,一本素雅的小冊子被靜靜攤開——書名叫《55號印痕》,裏面承載著80余位教員對全體畢業學員的臨別叮囑。

    “青春時,要把最寶貴的精神印刻進人生。”翻看小冊子第一眼時,徐文斌腦海裏蹦出來這樣的感受。

    板橋街道振興路55號,在這個對他來説無比熟悉的校園裏,流傳著無數教員與學員的點滴故事。在《55號印痕》中,教員們的寄語雖然各有不同,但字裏行間都映射著一個厚重的囑托——忠誠。

    “無論你走多遠,我都希望你們能牢記使命……”看到副教授方曉志的寄語時,徐文斌一下子想到了兩年前的自己。

    “部長閣下,請您移步這邊,我們馬上要前往會場。”那是一次重要的外事活動,還是大二學員的徐文斌作為聯絡員,在與外方工作人員溝通後,落落大方地將對方高級官員,從駐華使館的轎車上請至會議用車,確保活動順利進行。

    這次活動中,還有很多需要徐文斌獨立完成的任務,徐文斌都完成得有禮有節。“外交無小事,每一刻,你都是國家的形象。”帶隊出發前,方教授的囑托給了他獨當一面的勇氣。

    “在任何時候,都要保持忠誠的氣節,都要有在絕境險境中的過人膽略。”“風險和考驗也許會不期而至,希望你們敬終如始,堅守忠誠。”“忠誠、奉獻、嚴謹、求實是人生的基石,你們是55號永遠的牽挂。”……一句句語重心長的叮囑,讓學員們在“最後一課”更加深刻地懂得了忠誠的意義。

    無論她去哪裏,都不會辱沒父輩的旗幟

    “媽,我去哪兒都好,您一定要注意身體,別擔心。”學員劉天語坐在宿舍樓的臺階上,安慰著電話那端因自己畢業分配而焦慮的母親,把心中的堅定説得是那樣的溫柔。

    母親並不知道,放下電話後,劉天語的眼淚已一滴滴地流下。其實,這樣的場景在5年的軍校生活中已經重復了無數次。

    劉天語是一名烈士的後代。她的父親很久之前在一次執行任務中英勇犧牲了。上軍校這幾年,劉天語從一個需要親人牽挂呵護的孩子,成長為一名英姿颯爽的軍人。

    曾經,不少人想走近劉天語,去了解她的成長歷程以及她與父親的故事,可她總是沉默以對。那是她心底的傷痛,不願意去觸碰,只有堅強起來,才能不讓母親失望。

    入學初,劉天語曾因環境陌生而缺乏歸屬感,一度“任性”要退學。後來,在隊領導的關心下,在戰友們的陪伴和鼓勵中,她不斷地成長進步。

    一次,在隊裏組織的“傳承紅色基因、弘揚英雄精神”交流會上,劉天語動情地説:“同學們的深情講述讓我回想起了自己的父親,想起了他駕駛戰機時的帥氣模樣。曾經,年少的我只看到了他的英姿與驕傲;現在,我更敬佩他的勇敢和堅持。我想像他一樣,將使命舉過頭頂,把責任扛在肩上,把事業裝進胸膛。”

    從那以後,她和身邊的同學一樣,變得越來越堅強,這個愛笑的女孩如今經常感染著身邊的人。

    馬上畢業了,劉天語正如教導員劉宏周前些天在畢業學員思想形勢分析會上評價的一樣:“無論她去哪裏,都不會辱沒父輩的旗幟。”

    和劉天語一樣,來自祖國西北的王曉偉也是烈士子女,也在5年前走進了學院,成為人民軍隊的一員。身邊的戰友談到他時,總會在最後加上一句“練起來真不要命”。備戰軍事基礎技能比武,他扛著水桶練奔襲;綜合演練中,他主動請纓,帶領全班固守高地;聯考備訓時,他帶傷推著戰友堅持到終點……

    2016年暑假,王曉偉在完成百余公里青海湖騎行後,再一次來到父親曾經戰鬥過的那片熱土。

    第一次到那裏時,年少的他曾問母親“爸爸去哪了”?而這一次,他選擇獨自一人。在他的騎行日志中有這麼一句話,倣佛是他與父親跨越時空的對話:“媽媽曾説您是英雄,而今我在軍營讀懂了您!”

    7月1日,王曉偉走進隊幹部辦公室,鄭重地遞交了早已寫好的《戍邊申請書》。那晚,他抬頭仰望星空:爸爸,我要走上您曾經戰鬥過的那片熱土。

    畢業學員收到教員親筆書寫的畢業寄語後,邊走邊交流。吳祺磊 攝

    精神的傳承,就是對母校最好的報答

    “畢業分配,你想好去哪兒了嗎?”一時間,樓下的宣傳欄前比往日多了許多喧鬧,和戰友們一起擠在其中的學員蔡雄,被不知是誰拋出的這個問題“撞”了一下。

    記得當年還是大一新生的蔡雄,第一次看到上百份《戍邊申請書》整齊地排列在自己面前時,自己也曾聽到過類似的問題……

    現在,蔡雄似乎已經明白,院訓中的“忠誠與奉獻”始終是與軍人緊密相連的,他也不再是當年那個談“戍邊”色變的毛頭小夥兒了。

    然而,在他親歷畢業季時發現,相比他的班長們,自己還是少了一分勇氣和從容。

    “學員在畢業時做出怎樣的選擇,其實最能反映他們的成長。”該院學員大隊政委常成在談及近期的畢業分配工作感受時説,坦然接受祖國挑選,志願到基層、到軍事鬥爭準備最需要的部隊去建功立業,才意味著我們通過4年的教育切實打牢了學員們的忠誠底色。

    據悉,該院全體畢業學員主動在畢業分配前向組織遞交了《戍邊申請書》,堅決服從分配命令。

    前幾天,學員宋嘉在與隊幹部談心交流中,談及自己的班長、現駐守在新疆塔什庫爾幹的畢業學員韓磊時,激動地説:“我不怕戍邊,我的班長去得,我怎麼去不得?”

    去年,韓磊在研究生畢業時,被分配至新疆喀什紅其拉甫口岸。韓磊在經歷了短暫的不適應後,憑借自身優異素質,在部隊快速成長起來。

    他在寫給學弟學妹的報告信中動情地講道:“基層是建功立業的地方,是需要人才的地方,更是空間廣闊能夠最大限度施展才華的地方。”在該院號召下,許多像韓磊一樣的畢業生,從雪域高原、大洋深海、演兵場和異國他鄉給母校寫來思想匯報。

    一封信就是一座橋,一段故事就是一份禮物。一屆屆畢業學員之間的“心路”就這樣在實踐中被搭起;一段段遍嘗甘苦、履險若夷的經驗收獲就這樣在贈予中被傳承。

    相信在嘹亮的號角聲中,畢業學員們將迎著新時代的朝陽開啟軍旅新徵途!(果翃宇、李嬡雯)

【糾錯】 [責任編輯: 劉星星 ]
新華炫聞客戶端下載

相關稿件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100001299103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