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遏制中國的“印太戰略”是如何穩步推進的

2018年08月09日 16:17:07 來源: 中國青年報

    2017年年底,特朗普借其就任美國總統後的首次亞太之行,高調宣示了美國的“印太戰略”。今年以來,美國採取多種舉措推銷和充實“印太戰略”,意在遏制中國發展,必須引起我們高度警惕。

    排他性聯盟范圍不斷擴大

    2018年5月30日,在美國夏威夷珍珠港,美國國防部長馬蒂斯主持了太平洋司令部改為印度-太平洋司令部的儀式。就名稱更換本身而言,並沒有太大的實質意義,因為新的印度-太平洋司令部的轄區、部隊建制等,與原太平洋司令部相比,並沒有發生明顯變化。但這一更名,不僅落實了美國“印太戰略”的代言人和執行主體,更重要的是展示了美國落實這一戰略的決心。

    在此背景下,“印太戰略”的聯盟范圍明顯擴大。對于美、日、印、澳原有聯盟國家而言,美國遏制中國的姿態更加明顯、措施愈加多元、力度不斷強化——日本原本就是“印太戰略”的提出國,在努力改善與中國關係的同時,加強與美國聯盟關係的勢頭一如既往;印度總理莫迪于4月27日特意訪華,在年度香格裏拉會議上也稱中國為“關鍵夥伴”,但同時對“印太”願景表現出積極的態度;澳大利亞一方面從中國獲取巨大的經濟利益,另一方面在“印太戰略”中表現得異常活躍。

    6月7日,美、日、印、澳四國在新加坡舉行了第二次安全對話,除繼續聚焦互聯互通、海上安全、地區秩序與安全等議題,美國強調東盟在“印太地區”的“中心地位”,將東盟國家拉入“印太戰略”的企圖十分明顯。東盟10國中,越南和印度尼西亞對“印太戰略”表示明確的支援。

    源于借助域外力量平衡不斷增長的中國影響力的動機,越南與美國的關係明顯加強。今年3月5日,美國海軍“卡爾·文森”號航母載著5000名士兵停靠越南峴港市,進行了為期4天的訪問。這是1975年越戰結束後美軍大型艦只首次訪越,“歷史性的”象徵意義不言自明。

    印度尼西亞早在2013年就對當時還是學術概念的“印太”表達了興趣,甚至曾提議東亞峰會與會各方簽署“印太條約”。印尼作為橫跨太平洋和印度洋的群島國家,通過推動構建有利于印尼的“印太”概念,以加強自身在地區和國際社會中地位的企圖非常明顯。

    此外,作為南太平洋國家的新西蘭,也希望通過加入“印太戰略”中的“島鏈戰略”,以提升自身在南太平洋地區的地位和影響力。今年以來,新西蘭第一次將“中國威脅論”寫入其國防政策。7月初,新西蘭宣布斥資16億美元向美國訂購4架先進的反潛巡邏機,用以加強海上監控。這是該國幾十年來規模最大的一筆軍購,暴露出新西蘭響應“印太戰略”的衝動。

    美國在擴大印度-太平洋地區聯盟范圍的同時,對中國的排斥也已經赤裸裸地顯現出來。“環太平洋”演習是一個以美國為主導,印度洋、太平洋沿岸國家參與的兩年一度的多國大型聯合軍演。今年5月,美方取消了中方參與“環太平洋-2018”演習的邀請,美國建立排他性地區軍事聯盟的針對性昭然若揭。

    針對性軍事體係穩步構建

    今年以來,美國加強在中國周邊的軍事存在動作頻頻。7月初,位于日本青森縣三澤基地的日本航空自衛隊首個F-35A戰機中隊宣布形成作戰能力。7月30日,日本首艘搭載“協同作戰能力”係統的“宙斯盾”驅逐艦在橫濱下水。“協同作戰能力”係統具有高度敏感性,因為裝備這一係統就意味著美日之間可在戰時實現戰場目標資訊的大容量高度共用,從而實現二者之間的高標準協同作戰。

    目前,美國在韓國駐軍達2.85萬人,美國正將美軍駐韓國總部從首爾遷往首爾以南70公里的平澤漢弗萊斯軍營。在美朝關係明顯緩和的情況下,駐韓美軍下一步的任務是什麼?華盛頓智庫新美國安全中心亞太安全項目主任帕特裏克·克羅寧直截了當地説:“駐韓美軍和韓國軍隊已經在考慮更廣泛的地區任務,可能對旨在展示對半島以外共同利益和價值觀支援的行動越來越有興趣,包括南中國海以及印度-太平洋部分地區。”

    美國國防部于5月23日宣布收回對中國參與“環太平洋”軍演邀請的同時,公布越南將受邀首次參與這一演習。一“拒”一“拉”,美國企圖利用南海爭端離間中越關係,進而將越南打造成遏制中國的前沿抓手的意圖十分明顯。

    6月19日,美國國防部發布了《2019年度國防預算案》,其中對“印太戰略”有了係統性的描述,制定了一套針對中國的“整體戰略”,包括支援美國與日本、澳大利亞和印度開展聯合軍事演習,加強安全合作,以對抗中國在亞洲、東南亞和其他地區日益增長的影響力。其中值得特別注意的是,“加強臺灣防禦能力,包括開展對臺軍售”等內容。

    特朗普政府上任以來,已經明顯地加強與臺灣之間的關係。在美國取消中國參加2018年度“環太平洋”軍演的邀請之後,臺灣軍方即詢問是否可以加入這一演習,美方沒有給予回應。但此事仍然值得繼續觀察,因為鼓噪讓臺灣加入這一軍演的美國政界、軍界人士並沒有放棄努力。

    支撐性經濟計劃漸出雛形

    一個沒有經濟架構支撐的軍事戰略如果不能説是“無根飄萍”的話,至少也是不牢固的。特朗普政府的“印太戰略”當然需要經濟架構的支撐。就在特朗普政府四面開火進行貿易戰的時候,用以支撐“印太戰略”的經濟計劃出手了。

    8月1日至5日,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展開了訪問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等國的東南亞之行。7月30日,蓬佩奧在美國商會發表的一個政策性演講中表示:“我們致力于保持在印度-太平洋地區的經濟交往是因為它對美國人民和我們夥伴的國家安全有利。很顯然,美國的國際經濟未來有很大一部分是在這個地區。美國將通過1.13億美元的新計劃,支援未來的基礎領域:數字經濟、能源和基礎設施。這僅僅是美國對印度-太平洋地區和平與繁榮的新時代經濟承諾的定金。”

    蓬佩奧的“首付款”計劃剛一提出,安倍立即表示出“希望為印度-太平洋地區的高品質基礎設施建設出一份力”的態度。事實上,早在7月1日,日本國際協力銀行已經宣布,將設立一個新融資機制,在今後3年裏提供約500億美元資金,以亞洲各國有助于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項目為對象,包括建設地熱和風能等發電設施,以及開發節能性高的智慧城市等。

    7月31日,澳大利亞外長畢曉普宣布了美、日、澳三國在印度-太平洋地區展開基礎設施合作的方針。隨後,日本國際協力銀行、美國政府旗下的金融機構海外私人投資公司、澳大利亞外交貿易部等,在共同聲明中表示“正在磋商合作的框架”。

    毫無疑問,美、日、澳在東南亞國家之間出手,意在對衝中國“一帶一路”倡議對東南亞國家的吸引力和影響力,以服務其遏制中國的“印太戰略”。然而,幾乎就在美、日、澳出手的同時,8月2日舉行的中國-東盟10+1外長會達成了“南海行為準則”單一磋商文本草案,這無疑將成為中國與東南亞國家之間加強合作的重要著力點。加上中國多年來的努力,已經使得區域國家認識到,在自家門口掀起風浪絕非益事。鄰居不可選擇,遠親不如近鄰。美、日、澳的企圖能在什麼程度上達成,是一個不小的疑問。

    總的來説,美國已經實現將“印太”從地理概念向“印太戰略”的轉變,採用政治打壓、外交拉幫結派,通過軍演、軍售等造成有利于美國的軍事聯盟和軍事態勢,以及為“印太戰略”提供經濟架構支撐等多樣手段,不斷將“印太戰略”做實,其已經和正在産生的地緣政治影響,值得我們認真審視和高度警惕。(吳敏文 國防科技大學資訊通信學院)

【糾錯】 [責任編輯: 劉憬杭 ]
新華炫聞客戶端下載

相關稿件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100001299295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