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看一家有軍味的企業如何趟出軍民融合發展新路

2018年08月31日 11:27:17 來源: 解放軍報

    脫下軍裝,闖出一片新天地——看一家有軍味的企業如何趟出軍民融合發展新路

    習主席強調,軍轉幹部是黨和國家的寶貴財富,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力量。脫下軍裝,不少軍轉幹部步入企業,在地方經濟建設的大潮中逐浪前行。柳傳志、任正非……這些年,商界名人曾經的軍旅生涯被屢屢提及,成為人們探究企業成功背後秘訣的一個獨特視角。

    過去10多年裏,由退役老兵莫景猷創辦的某技術公司,一次次出現在大型活動的保障現場,承擔無線電通信保障任務。這家有軍味的企業,頻頻亮相軍地舞臺,既服務部隊,又支援國家經濟建設,在一次次實踐中展現過硬實力。

    25年的風雨創業路,老兵莫景猷帶著一群老戰友奮戰商海,創造了復轉軍人在地方建功立業的示范效應,也趟出了一條軍民融合發展的新路。

    有了這個平臺,底氣更足了

    “人的潛力是無窮的。25年前,我申請離開部隊,一是給年輕人騰位置;二是為了兌現無線電裝備國産化的承諾。”見到記者,老兵莫景猷開門見山,講起自己“退役從商”的緣由——

    “上世紀80年代,我軍不少無線電監測核心設備依賴進口。有一次,我牽頭研發某係統,急需一款關鍵設備,從國外購買耗時太久,嚴重影響科研進度。當時,我暗下決心,一定要自主創新,研制出國産無線電設備。”

    1993年4月,53歲的莫景猷同幾名退役的戰友一起帶著幾萬元的啟動資金,在一間40平方米的小屋裏,開始了無線電監測設備的研發。

    “無線電頻譜管理技術不僅滿足部隊需要,也能為國家社會經濟發展保駕護航。”搞了一輩子無線電頻譜管理技術研究的莫景猷,對一同創業的老戰友講,只有把“老本行”做到極致,才能做到“退役不忘本、余熱獻祖國”。

    莫景猷一番發自肺腑的話,感動了不少退役老兵。老莫帶著這些戰友,奮戰在全新的戰線上。從最早的搬移式無線電監測儀到手持式無線電監測儀,再到本世紀初的各種新型産品……莫景猷所在公司推出的一款款産品凝結著一個個老兵的智慧。

    “你們不要有思想包袱,來到這裏放心幹。”那幾年,為了給軍轉幹部穩定心神,莫景猷説了無數次這樣的話。

    2003年,已在地方創業10年的軍轉幹部李紅宙被老戰友推薦到老莫的企業。當時,企業有人提出質疑,認為李紅宙年齡偏大,離開專業崗位太久。莫景猷了解後,主動致電:“這裏是老兵的家。你來吧,只要肯幹,一定有施展才華的舞臺。”

    入職不久,李紅宙陪同莫景猷踏上北上的火車。這次,他們帶著全新産品,參加國家有關部門組織的産品性能測試。測試當天,工作人員將多臺檢測設備放在一幢20多層樓的不同點位,李紅宙利用他牽頭研發的一款手持式無線電監測儀,準確找到檢測設備的位置,相關部門當即簽下訂貨單。

    “莫總,這個産品還不錯吧。”返程路上,李紅宙終于放下思想包袱,一路上樂得合不攏嘴。

    相似的故事同樣發生在總工程師張笑語身上。自主擇業後,他選擇來到這家企業,並挑起了科研大梁。一年裏他研發的兩項新技術先後被部隊採用並得到官兵好評。“部隊與社會雖然只有一墻之隔,卻是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我們離開部隊後,最怕適應不了社會,如今有了這個平臺,我們的底氣更足了。”張笑語説。

    硬體部經理沈華勳感受頗深。沈華勳退出現役後,來到企業技術攻關團隊,他創新研發的諸多無線電技術産品,獲得多項國家和省市級科技進步獎,本人也成功入選地區“精英引領人才計劃”。

    今天,越來越多的“李紅宙”“張笑語”“沈華勳”在這個企業快速成長、創造價值。“軍轉幹部是寶貴財富。他們有的是資歷較深的‘指揮員’,有的是精通專業的‘操縱手’。”莫景猷認為,只要保持一顆初心,努力適應角色轉變,勤學善思,他們在地方這個大舞臺同樣能發光發熱。

    讓最可愛的人成為最有用的人

    每一位步入社會的軍轉幹部,內心都有過忐忑與不安。莫景猷認為,這是軍轉幹部的正常心理反應。

    每次企業應聘軍轉幹部,莫景猷都會講一些故事激勵這些素未謀面的戰友。

    ——馬歇爾由美國陸軍參謀長轉任國務卿,幹得同樣出色。艾森豪威爾退出軍界擔任哥倫比亞大學校長,也一樣風生水起,為日後當選總統積累了“資本”。

    ——在全球500強企業中,近三分之一的高級管理人員有著軍人出身的背景。二戰以來西點軍校出身的著名企業董事長有1000多名、總裁和副總裁多達5000多名。我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後,500強企業中,涌現出一批優秀企業家,其中不乏軍人出身。

    在莫景猷看來,軍轉幹部大多是30到40歲的青壯年,在地方還可以再拼20至30年。他們不一定會像名人那樣成功,但只要敢想敢幹、勤奮努力,是金子總會發光,是人才總會出彩。

    “我們的科研人員,三分之一以上有從軍經歷;企業高層領導,有一半源于部隊團以上幹部。”聊起日益壯大的企業團隊,莫景猷充滿自豪。在這位老兵眼中,當過兵的人紀律觀念強、素質過硬,是可堪大用之才。

    有了有用的人,就有了做産品的硬實力。2015年,民用無人機市場開始爆發式增長。聽著頭頂越來越多的“嗡嗡”聲,莫景猷陷入沉思:誰來監控防不勝防的無人機?這些“小東西”是不是輕而易舉就能“侵入”軍營?

    莫景猷深知,無人機具有低空域、目標小、速度慢等特點,傳統空域監管手段可能對其缺少有效辦法,而這恰恰給有無線電監測專業特長的他們帶來了機遇。

    “沒有經驗可循,我們就嘗試自主創新。”軍轉幹部韓兵和沈柯主動請纓受領研發任務。

    兩位“老兵”沒有想到,這項任務之難,遠在意料之外。國內外各型無人機無線電頻率范圍並不統一,怎樣研發出一款能夠監控覆蓋所有無人機的設備?他們帶領團隊對比了20多種解決方案、提出了4種總體架構設計,光是調研試驗就持續了一年多。

    正當産品即將上市時,一則新聞讓他們找到了市場契機。2017年4月,某機場出現多起無人機“黑飛”幹擾民航飛行事件。面對空域監管領域出現的新難題,韓兵帶著研發的無人機監測管制係統找到了相關管理部門。

    某開闊地域,沈柯為民航、無線電監管部門多位專家進行操作演示。演示全過程短短幾分鐘,在場專家連連讚嘆。

    售後部副總經理申朝生,原來是部隊一名工程師。來到企業,申朝生沒有止步于修好每一臺設備,而是在技術創新方面尋求突破。在一次外場維修時,申朝生發現,公司某套監測係統中的模組進口費用很高。

    “一定要啃下這塊硬骨頭。”經過2個多月的攻關,申朝生愣是把難題解決,維修費用降低到千元。

    “剛到公司時,申朝生只是普通的修理工人。現如今,他已成為技術研發部門的骨幹力量。”講起每個人的成長史,莫景猷如數家珍。

    脫下軍裝,初心不變

    莫景猷始終銘記一個信條:自己是部隊培養出來的幹部。離開部隊,依然要守護這份軍人情懷,為國家和軍隊多出一把力、多盡一份心。“如果説一家企業也有初心,那麼我們的初心就是:打造民族品牌,支援國防建設。”莫景猷説。

    有一次,部隊某型裝備出現缺口。部隊領導找到莫景猷,時限是3個月,能完成就在合同上簽字。莫景猷沒有任何猶豫,立即簽字。

    第二天,大家看到莫景猷、余雷、趙茍生3位老員工親自在大門口挂上橫幅:大幹七八九,奮力戰三伏。

    “炎炎夏日,車間內再熱也沒有人提出開空調。”工程部負責生産調試的趙茍生對記者説,由于該型設備在環境試驗環節用電負荷極大,為確保調試順利,公司上下統一關上空調,保障緊急任務的用電需求。

    在露天的測試場上,驕陽似火,一股股熱氣向上升騰,人只要站一會便汗如雨下。軍轉幹部詹道榮做完膽囊手術第二天,就出現在現場。

    那一年,莫景猷75歲,余雷50歲,趙茍生53歲,詹道榮53歲。

    交付裝備的那天,部隊領導激動地説:“莫總簽下的不是合同,簡直是軍令狀。”

    “以前大家都是軍人,關鍵時刻我們依然要拿出軍人的血性與擔當。”一路走來,軍品部經理張必超感觸很深,脫下軍裝10多年,他不僅沒有遠離部隊,那顆心反而與部隊越來越近。

    自主擇業前,張必超只是某研究所工程師。他清楚地記得,有一年,一名部隊士官向研究所寫信反映某型裝備返修率高的問題。一直負責研發的張必超傻了眼,原來自己造的裝備,離實戰要求還有不小差距。

    前段時間,張必超與陸軍某旅一名技術員聯繫格外頻繁,以便跟進解決配發該旅的無線電監測設備的使用問題。即使周末,他也要驅車數百公里到營區答疑解惑。“平時多解決一些問題,戰場打贏就多一分勝算。” 張必超説。

    “脫下軍裝,變的只是身上的衣服,不變的是那顆對祖國和軍隊的赤誠之心。作為軍工人,更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把忠誠寫在‘為國礪劍’上。”莫景猷説。(劉勵華、陳鵬、郭豐寬)

【糾錯】 [責任編輯: 蔡琳琳 ]
新華炫聞客戶端下載

相關稿件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199031299441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