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野外駐訓,出了帳篷找不到“家”

2018年09月19日 15:07:15 來源: 解放軍報

    從空中俯瞰,營區與草原幾乎融為一體。蘇森林 攝

    最近,屢屢聽聞前來辦事的兄弟單位官兵三番五次在第77集團軍某旅野外駐訓地“迷路”,記者不禁心生好奇:這個旅的野營布設究竟有何“魔力”,為啥總是讓人“找不到北”?年年歲歲花相似的“野營村”,今年究竟有何不同?

    帶著疑問,記者來到駐扎在海拔4000多米雪域高原的該旅野外宿營地,只見數百頂帳篷、近千臺車輛毫無規則地散落于方圓百裏山垣之上,以往帳篷挨帳篷、車輛靠車輛橫平豎直的宿營套路變成了“兩頂帳篷一臺車”的分散部署模式。不僅如此,帳篷和車輛全部被一張張偽裝網嚴嚴實實地包裹著,遠遠望去,與茫茫草原融為一體。記者頓時明白,帳篷與帳篷、車輛與車輛間相距甚遠,每頂帳篷被偽裝網覆蓋後又“長”得一模一樣,怪不得讓人分不清。

    “剛到外訓地的頭幾天,我們也常常迷路。”運輸勤務營四級軍士長李俊德向記者提起了“初來乍到”時的尷尬經歷。那天早上,李俊德接到通知前往機關文印室取文件,可走出帳篷沒多久便迷失了方向,只好挨個帳篷挨個帳篷地找。等他取回文件抬表一看,這一趟耗時接近兩個小時。他告訴記者,當兵15年,年年外訓,“出了帳篷不認家”還是頭一遭。

    如何在重重偽裝中讓官兵找到目標?如何既利于戰備又方便工作?“野營部署看似雜亂無章,實則有規律、有方法可循。”作訓科科長李發駒告訴記者,在野營部署前期,他們便根據顏色、類型對偽裝網分門別類,將同類偽裝網全部下發給一個單位。比如,這個營偽裝網顏色綠中帶黃,網眼細而密,而那個營的偽裝網則為無規則迷彩,網眼大而疏。李發駒打了個很形象的比喻:“這就好比一張密語表,只是傳詞達意的不是數字,而是一張張看似相倣實則不同的偽裝網。”除此之外,他們還組織官兵對軍事地形學相關知識進行係統培訓,使其通過地域分格定位、標定參照物、手表時針判辨等方法識別方向。

    經李發駒這麼一解釋,記者放眼望去,很快便看懂了偽裝網上蘊含的“門道”。“要想回到帳篷,不僅要讀懂偽裝網,還要熟練掌握軍事地形學相關知識與技能。”修理一營三連中士劉洪波告訴記者,後者在暗夜條件下顯得尤為重要。最初幾次深夜前往彈藥庫站哨,值勤官兵就是依靠軍事地形學相關知識和技能順利到達哨位的。他由衷感嘆道,野外駐訓期間,就連在帳篷間往返這樣的小事都如此充滿打仗的氣氛。正是這樣貼近實戰的環境,才能倒逼大家進一步樹牢打仗意識,練強打仗本領。(田鴻儒 潘吉業 周林灼)

    值班員講評

    把與打仗無關的趕出訓練場

    值班員:中部戰區空軍地導某旅副參謀長 王 猛

    講評時間:9月14日

    剛才,我發現連隊組織緊急戰備拉動時,每名戰士腳下都有一個用白灰標識的記號。現場的帶兵幹部解釋説,這麼做是為了集合站隊時官兵迅速到位,隊伍整齊劃一。同志們,這種做法是“練為看、演為看”的具體表現,必須堅決糾正。

    無論是野外駐訓帳篷整齊搭設,還是戰備拉動做記號,其實稍加思考就應該知道不能這麼做,但為什麼類似這樣簡單低級的錯誤總是禁而不絕?説到底還是和平積弊在作祟,當和平官、練和平兵的思想嚴重,沒有隨時打仗、刀鋒割喉的緊迫感。

    清除思想深處的和平積弊,就是幹什麼事都要牢固樹立戰鬥力這個唯一的根本的標準,把一切與能打仗打勝仗無關的東西趕出訓練場。(楊勇、趙守創整理)

【糾錯】 [責任編輯: 丁鵬 ]
新華炫聞客戶端下載

相關稿件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100001299567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