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明天軍醫的樣子,今天這樣塑造

2018年09月21日 18:46:38 來源: 解放軍報

    9月中旬,解放軍總醫院組織新接收畢業學員崗前集訓,集訓學員正在進行隊列訓練。徐 汀、殷祥燁 攝

    路過軍容鏡時,馬重總會下意識地整理自己的著裝。這位海軍軍醫大學博士畢業生,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緊張而又激動。

    他和其他199名醫學專業畢業學員一起,迎來人生中的重要日子——正式成為新組建的解放軍總醫院第一批入職科技幹部。

    “你們趕上了一個好時代,能夠一畢業就站在解放軍總醫院這個起跑線上,開始人生和事業的起跑。”在剛剛結束的為期3周的崗前集訓中,解放軍總醫院院長任國荃的話回響在馬重的心頭:“做一名合格的新時代解放軍總醫院醫務工作者,不僅是機遇,更是挑戰。”

    這一天,地處首都繁華鬧市、有著“全軍醫療旗艦”之譽的解放軍總醫院裏,人頭攢動。置身其中,馬重感到“渾身都是使不完的勁”。

    剛剛過去的3周崗前集訓,這家醫院以一種特有的方式打量並塑造著包括馬重在內的這群年輕人,這群年輕人也倣佛打開了一個全新的未來。

    集訓學員正在進行急救訓練。徐 汀、殷祥燁攝

    一張課程表折射了什麼——

    兩個“更貼近”,描繪軍醫的素質圖譜

    爬起身時,馬重隱隱約約感到手臂有點痛。撩開衣袖一看,胳膊蹭了一大塊皮。

    在這場“衛勤技能和訓練”課目中,不少畢業學員像馬重一樣,在後送傷員訓練的戰術動作中受了傷。讓負責集訓的教官們欣慰的是,他們沒有一個放棄訓練。

    “軍事素養是軍醫的必修課。” 在集訓動員中,院長任國荃以一種不容置疑的口吻説,“軍醫跟普通醫生最大的不同,除了要具備醫學專業上的高素質,還要擔當起‘姓軍為戰’的本色。”

    為了銘記這個本色和初心,參觀院史館成為集訓中的重要一課。解放軍總醫院的前身可以追溯到井岡山時期的紅軍小井醫院,是一所經歷過戰火洗禮的大型綜合性研究型醫院。歷史上這家醫院歷經多次重組重塑,始終沒有丟下“姓軍”的本色。

    這份初心和本色,在接下來中國工程院院士付小兵的一堂課中得到了更直觀的印證。那堂課,付院士講的兩件事給學員們留下深刻印象——

    第一件事:上世紀八十年代,他在前線目睹官兵傷口難以愈合的疼痛,心裏痛苦極了。“從那時候開始,我就決定了要研制治療戰創傷的藥物,服務我們的戰士。”

    第二件事:一次參加國際會議,他和同事們不敢坐在前排。“那時候我們國家的醫學並不發達,一直處在跟別人學的邊緣。”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軍醫?某種意義上,院士付小兵所講的兩件事,構成了這所全軍最高醫學殿堂的人才培養的最根本邏輯和動力。院長任國荃幹脆用兩個“更貼近”來描述他們所要塑造的人才方陣的前進方向——“更貼近世界醫學專業最前沿,更貼近基層部隊和戰場最前沿”。

    事實上,崗前集訓的課程表正是圍繞這兩個“更貼近”設計展開。在這張包含63個專題、183個課時的課程表裏,這群畢業學員要學習政治理論、軍事基礎、人文社科、科技創新、業務技能、政策制度、醫院文化等7大模組的內容。

    “我們的軍醫,只有具備堅定的信仰、寬廣的視野、廣博的知識、專業的素養和令行禁止的作風,才能達到兩個‘更貼近’的目標。”在任國荃看來,這次前所未有的崗前大集訓,不僅是對傳統作風的繼承發揚,也是對這群未來軍醫們的素質重構的開始。

    一份量化考評表折射了什麼——

    三個“心”,傳承養成嚴謹求實的作風

    畢業分配時,學員周鑫曾以為“到總醫院工作,可以告別疊軍被了”。可他沒想到剛來集訓,就因為新被子沒疊好,內務被扣了分。

    這是此次集訓量化考評的一幕。集訓隊將學員內務、作風、訓練等細化為5個方面15條考評實施細則,全程考評監督。

    在後來的品質管控課上,周鑫意識到,在今後的工作崗位和成長道路上,還有更多的“量化考評”在等著他。“今天只是被子沒疊好被扣了分,而走上工作崗位‘每一分’的背後,都可能是病人的健康,甚至一個鮮活的生命,以及自己所熱愛的醫學生涯。”他説。

    這份認識上的轉變和深化,正是解放軍總醫院領導期待看到的一幕。他們希望,這群即將上崗的年輕軍醫們,不僅能在量化考評中得高分,更能明白量化考評背後的價值和意義。

    “第一要靜心,從端正價值追求中端正未來工作的態度;第二要用心,從做好每一件事中養成好習慣;第三要小心,從各種規章制度中領悟紀律的神聖威嚴。”該院政委徐寶龍反覆叮囑的這三個“心”,便是這份量化考評表背後的價值所在——讓這群未來的年輕軍醫們傳承並養成嚴謹求實的作風。

    “做人要實,做學問要實,治病救人更要實,不實就可能出人命。一朝事發,悔之晚矣。” 集訓第一課上,院領導的這些話振聾發聵。

    “嚴謹求實的作風從哪裏來?不僅從自覺養成中來,還從紀律法規中來。”該院質控辦主任姚遠的這番話,被周鑫記在課堂筆記上。同樣被記下並被標注上重點記號的還有這些資訊:解放軍總醫院建立了首診負責制、臨床路徑管理辦法等20項醫療核心制度以及146項細化規章制度,每一項制度都監管著軍醫們的所作所為。

    如同集訓的21天裏,周鑫將時刻處在那張量化考評表的監督之下,姚遠反覆告誡學員們,醫院的每個角落都有滿意度測評表——“新畢業學員走上工作崗位的那一刻起,隨時都被置于群眾和規章制度的監督之中。”藥費比、病人住院天數……軍醫們寫在每一張病歷單上的數據,都會被詳細記錄、分析和排名通報。在姚遠看來,這些制度只有一個目的:讓每一名年輕軍醫,學會敬畏生命、堅守底線。

    紀律、制度、量化、考評……這些集訓關鍵詞,就這樣被夯實成這群未來軍醫成長坐標係中的作風“原點”。

    一紙協議書折射了什麼——

    一邊是選擇的“承諾”,一邊是成長的“承諾”

    張敏龍參加這次集訓,除了一張報名表,還有兩張紙壓在他的行李箱裏。

    一張是從老家醫院寄來的出生證明影印件,張敏龍的孩子剛出生沒多久,他就踏上了開往北京的火車;還有一張,是轉改文職人員的協議書。

    在這份協議書裏,張敏龍承諾:畢業後,視醫院崗位需要,自己願意無條件轉為文職人員。這就意味著,他們剛剛走上工作崗位,就有可能脫下軍裝。盡管如此,張敏龍和其他畢業學員們仍然毫不猶豫地在協議書上簽下了字。

    為什麼這麼多分配到解放軍總醫院的醫學高材生,願意脫下軍裝轉文職人員?在該院政委徐寶龍看來,這裏的吸引力和優勢不僅僅在于“解放軍總醫院”天然具備的平臺優勢,更在于“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良好環境和氛圍,以及激勵托舉年輕人成長成才的制度機制。

    一邊是學員們面對選擇的“承諾”,一邊是解放軍總醫院對他們成長成才的“承諾”。某種意義上,後一個“承諾”正是前一個“承諾”義無反顧的原因所在。

    隨著集訓的深入,一個值得期待的成長遠景,徐徐在學員們面前展開——

    連續三年開展學科人才建設主題建院活動,解放軍總醫院醞釀出臺了領軍、拔尖、新秀、臨床特殊人才以及專家組的“3+1”創新人才工程實施方案,與15個國家和地區的171家國際知名醫學院校建立聯繫。2017年啟動百人出國留學工程,確定75名公派出國留學資助對象,2018年再次派出28名人才到國外交流學習……

    這些激動人心的舉措,便是這所全軍最高醫學殿堂對這些年輕軍醫的承諾。

    在筆電的扉頁,張敏龍寫下院長任國荃對他們説的這句話:“你們是軍隊的希望、醫院的未來。”

    21天,僅僅是開始——

    無論是塑造還是成長,“種子”已悄然播下

    集訓結束那天,集訓班特地為學員們組織了一次集體生日。

    倣佛又過了一個“成人禮”,這群年輕軍醫在切蛋糕的時候,幸福的眼神裏泛著激動的淚花。

    21天很短,相比于這群畢業學員已經走過的和將要展開的人生而言,只是短短一瞬;21天又很長,有人在日記中感嘆:“這是我‘最長的21天’,從身體到心理、思想和精神,經歷了一次全方位的鍛煉……”

    談起這次集訓,這群年輕人説得最多的是百歲軍醫的故事。該院心血管外科學專家蘇鴻熙為了報效祖國,毅然謝絕了美方的挽留,經過重重艱險回到祖國;葉慧方教授一生都在為祖國和自己所熱愛的醫療事業奮鬥,在臨終之際不吃不喝,只為給醫療事業留下一具純潔的軀體……

    老一輩軍醫們的崇高情懷和優良傳統,如今已經找到了新的傳人。“不管學歷再高、平臺再大,也不管脫不脫這身軍裝,都不忘是祖國和軍隊培養了我。”馬重對自己即將來臨的事業有了規劃——深入崗位,了解衛勤和臨床需要,利用在國外學到的科研思維和方法,盡早做出能切實幫助臨床實踐的醫療成果。他説:“我要把集訓期間感受到的溫度帶到工作中,永遠做一個有溫度的好軍醫。”

    博士生張曉瑩對“姓軍為戰”有了更深認識,她打算未來多到基層部隊去,多到演兵場去,為戰鬥力建設貢獻屬于一名軍醫的力量。她説:“當我們知道根在哪裏的時候,即便是一片葉子,也知道飄的方向以及落地時的姿態。”

    21天,變化也許沒有想像中的大。但有些種子已悄然播下,有的變化正在悄然發生。

    對于這群畢業學員來説,成長僅僅是開始;對于這家醫院來説,塑造明天的軍醫,也同樣僅僅是一個開始。(趙文亮、楊成、黃坤宇)

【糾錯】 [責任編輯: 蔡琳琳 ]
新華炫聞客戶端下載

相關稿件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199031299587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