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戰場打贏才是軍人該爭的“第一”

2018年10月26日 14:31:55 來源: 解放軍報

    原標題:戰場打贏才是軍人該爭的“第一”——在嚴抓練兵備戰中推動積弊糾治走深走實

    一名領導下部隊調研,部隊介紹今年以來拿了很多“第一”。他詳細了解後,卻發現這些“第一”,有不少是與打仗不相關的事。調研結束,他語重心長地告誡部隊:戰場打贏才是軍人該爭的“第一”,對打仗沒用的“第一”,得再多都沒有太大意義。

    文無第一,武無第二。軍事領域向來是最具競爭特質的領域。對軍人而言,“見第一就爭,見紅旗就扛”是矢志不渝的追求和目標,全力以赴、奮勇爭先的精神什麼時候都不能丟。但所爭之“第一”必須是與戰鬥力建設有關的“第一”,所扛之“紅旗”必須是飄揚在勝利高地上的“紅旗”。如果不看“第一”成色,不管是否有利于提高戰鬥力,事事都去“爭第一、扛紅旗”,就容易分散部隊精力,使官兵朝背離打仗的方向用勁,造成導向偏移、重心遊移。

    兵者,以戰為本。軍人真正的榮耀需在戰場上獲得,真正的功勳要在硝煙中建立。一旦眼睛裏盯的“第一”過多,既想著安全第一又想著業務第一、“獎牌”第一,這也想問鼎、那也想奪魁,就會讓自己眼花繚亂,擾亂一心備戰的主業,最終可能“第一”拿了一大堆,戰鬥力建設卻原地踏步甚至有所退步。

    軍人生來為戰勝,打勝仗靠的是實打實的真本領。而這個本領,是平時訓練場上無數個“第一”的積累。今年以來,全軍上下掀起群眾性練兵比武熱潮。從指揮員比武考核到戰役參謀比武,從“巔峰”特戰比武競賽到“奇兵”係列新型作戰力量比武,從“金頭盔”“金飛鏢”到“國際軍事比賽-2018”,一個個“第一”的誕生,都有著鮮明的指向性:拉近與戰場的距離,用含金量、含戰量讓“第一”名副其實。

    戰爭是最嚴酷的審計師,也是最嚴格的裁判員。作戰雙方誰能最終“奪冠”,主要看誰的“第一”成色更足、分量更重。甲午海戰前,北洋水師“定遠”“鎮遠”艦在噸位、火炮口徑、射程等方面都居“亞洲第一”,而這些“第一”卻沒能換來戰場上的勝利,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在人員素質、戰爭理念等與戰場關聯度更大的比拼上沒有取得“第一”,最終導致慘敗。血淋淋的教訓告訴我們,一支軍隊,打仗的本事不足,是最致命的不足。我們只有以存亡之心對待備戰打仗,切實把武藝練精湛、把本領搞過硬,堅決破除一切假大空的東西,才能不辱使命、不負重托。

    與打仗無關的“第一”裝點不了門面,戰勝不了對手。這個道理,很多人都懂,但在實際工作中,有些人卻依舊“我行我素”。有的片面強調單項業務工作重要性,與中心工作爭“頻道”、搶“時段”,搞“業務第一”;有的為了突出自己分管工作的“地位”,巧設名目、巧立項目,開展花樣繁多的評比競賽,搞“獎牌第一”;有的片面以安全論成敗,把抓安全與提高戰鬥力對立起來,搞 “安全第一”……凡此種種,導致基層官兵疲于應付,對練兵備戰造成幹擾,理當戒之。

    “制心一處,無事不辦。”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名利的牽絆過多,“東一榔頭,西一棒槌”,其他事必定幹擾中心工作、衝擊練兵備戰,到最後就可能如狗熊掰玉米一樣,什麼也得不到。珍惜和贏得那些對打仗有用的“第一”,一門心思鑽研打仗,練就一劍封喉的真本領,才能為打贏蓄足底氣。

    爭什麼樣的“第一”,不僅能反映一名軍人的價值取向,也能反映一個單位、一級黨委的政績觀。搞建設、抓戰備,是堅持“打贏政績”還是搞“出彩政績”,是注重“潛性政績”還是重視“顯性政績”,是重用“點兵的”還是青睞“點菜的”,最能檢驗出政績觀是指向打仗還是指向別的地方。正確的政績觀樹不牢,“第一”越多,與戰鬥力建設的初衷就越遠,官兵的意見也會越大。

    沒有哪一種榮耀,比戰勝敵人更高;沒有哪一種“第一”,比“比武第一”更有價值。面對風起雲湧的國際局勢,我們只有加快練兵備戰的步伐,以“只爭第一”的信念和姿態迎接下一場戰爭,才能挺立強軍打贏的潮頭,向黨和人民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劉德成 作者單位:軍委辦公廳)

【糾錯】 [責任編輯: 蔡琳琳 ]
新華炫聞客戶端下載

相關稿件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199031299797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