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整合方艙 透視信息化變革之窗

2018年11月21日 08:49:38 來源: 解放軍報

    原標題:指揮帳篷不見了、保障站點減少了,第81集團軍某旅新型指揮所——整合方艙,透視信息化變革之窗

    1987年該部參加演習時的指揮所。

    新型整合化指揮方艙。

    10月下旬,塞北大地,第81集團軍某合成旅一場全要素實兵對抗演練正在進行。筆者踏訪演兵場,尋找指揮所,發現以往高大寬敞的指揮帳篷不見蹤影,通信、後勤等保障站點也很少見到。取而代之的,是各類整合方艙,或藏匿于叢林溝壑,或機動于山野路上,不間斷實施指揮保障。

    這天,天還沒亮,炮兵營某連副連長高海武就打開炮兵指揮終端,接收氣象、地形等作戰數據,組織實施首輪炮火打擊。“這是作戰地域的氣溫、海拔……”高海武指著螢幕説,這些數據都來自上級指揮方艙,通過方艙統一收集歸納,再下發到作戰分隊,實現了作戰資訊整合共用。

    “這種便捷的資訊共用,以前想都不敢想。”合成四營營長韓濤記得,上世紀90年代他剛參軍入伍時,參加炮兵演習,副連長在陣地上等了整整2個小時,直到開炮都沒接收到氣象數據。最終,由于參數誤差,未能命中目標。

    如今,指揮手段已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該旅作戰指揮方艙內,指揮控制、情報偵察、通信綜合等指揮席位上鍵盤敲擊聲此起彼伏,大螢幕上多個目標資訊不斷刷新。氣象方艙、雷達方艙不斷把最新的氣象資訊、目標資訊傳輸至指揮方艙,指揮所統一處理後,瞬間便可分發到各作戰分隊。

    “以前的指揮所可不是這樣的。”負責指揮方艙保障的四級軍士長葉和平對旅史館裏一張演習照片印象深刻。照片裏,指揮所就是一個堆滿了電臺和有線電話的狹小空間,傳達指令全靠電臺和人工。

    上世紀90年代,部隊配發某新型輪式裝甲裝備,為提升指揮效能,該部自行組建了一批可移動的整合方艙。“説是整合方艙,其實就是在卡車裏裝上幾臺電腦,指揮員在卡車裏接收資訊、下發指令。”葉和平説,這種方式只能完成最簡單的資訊一對一採集傳輸,對散點多面的作戰資訊需求則無能為力。

    戰場戰機稍縱即逝,指揮效率尤為重要。一級軍士長謝良友記得,當年有一次和戰友作為前線搶修隊在陣地前沿待命,“等到維修資訊傳遞到搶修隊時,戰場裝備都被導演部‘裁’了”。

    資訊高度整合的新型指揮方艙,改變了原有的作戰指揮面貌。“205,前方樹林有‘敵’迫擊炮陣地,殲滅……”演練中,筆者在旅指揮方艙內看到,作訓參謀李東鵬將指令直接傳達給前沿的某合成營裝甲突擊車連254車車長荊坤。

    與此同時,通信綜合席參謀田耘豐與友鄰單位密切進行資訊共用,為空地火力協同提供資訊支撐。“指揮資訊鏈路不僅通聯更順暢,還實現了扁平化、跨兵種對接。”走出指揮方艙,田耘豐這樣説道。

    “小小整合方艙,折射出改革開放以來軍隊信息化建設發展取得的巨大成就。”該旅領導介紹説,這些年,和指揮方艙同步換代的還有各類功能齊全的技術支援類和保障類方艙。隨著淋浴方艙、冷藏方艙、炊事方艙等10余種方艙配發部隊,戰時後勤、裝備保障模式日趨專業化、係統化和精準化。

    前不久,又一批新式裝甲指揮車配發該旅。該旅80%的指揮機構已實現裝甲化、方艙化、整合化。得益于便捷的信息化指揮手段,部隊作戰協同也由原先的事先定計劃轉變為趨于智能化、係統化的戰場即時應變,部隊戰鬥力明顯提升。(李連軍、鄒貝)

【糾錯】 [責任編輯: 蔡琳琳 ]
新華炫聞客戶端下載

相關稿件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199031299987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