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軍人眼中的家國情懷丨永遠保持軍人的衝鋒姿態
2019-10-29 15:01:58 來源: 解放軍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原標題:永遠保持軍人的衝鋒姿態

    我家珍藏著一頂因年代久遠而發黃的軍帽,在我眼中,這可不是一頂尋常的軍帽。它曾伴著爺爺渡過金沙江,踏過鐵索橋,翻過皚皚雪山,走過泥濘草地。爺爺戴著這頂軍帽,風雨浸衣骨更硬,戰火燎身志更堅,始終保持著一名老紅軍衝鋒的姿態。

    帶著對爺爺的崇敬,我成為一名軍校學員。1998年那個濁浪滔天的盛夏,我有幸作為校派記者奔赴抗洪搶險一線。當我看到官兵們雙手腫得連碗都端不住,吃飯只能把碗夾在臂彎裏用嘴拱時;當我看到他們扛著沙袋拼命奔跑,用滿是泥水的身軀築起一道道堤壩時;當我看到一名17歲的戰士腳底扎傷也顧不得看一看,任憑鮮血灌進膠鞋時,我的心靈受到了強烈震撼。

    爺爺戰爭年代的衝鋒,抗洪勇士和平時期的拼搏,把為國為民勇擔當的家國情懷植入了我的血脈。夜深人靜,撫今追昔,我時常捫心自問,遠離了熱火朝天的基層一線,轉型為軍隊科研機構的一名研究員,自己是否還擁有軍人的家國情懷,是否還能保持軍人的衝鋒姿態?

    直到有一天,我讀到了林俊德院士的故事。他52年隱姓埋名,大半輩子扎根羅布泊,參與了新中國全部核子試驗,把最美好的時光融入大漠戈壁,把全部心血和智慧獻給國防科研事業。在生命的48小時,他仍保持著衝鋒的姿態。“我這一輩子只做了一件事,就是核子試驗,我很滿意。”在生命倒計時的最後10小時,極度虛弱的他仍頑強撐起身體,請求醫生讓他下床工作,進行一生中最艱難、也是最後一次科研衝鋒。面對妻子的勸阻,他説:“讓我坐著休息,我不能躺下,躺下了就起不來了。”看著時鐘,他心急如焚,只能和生命去賽跑,去爭奪!因為,電腦裏有他對中青年專家的培養方案,有關係國家核心利益的幾萬份科研資料!這些,他都要親手整理,字斟句酌。

    打造“國之重器”,幾代核子試驗人注定要在“寂靜戰場”上堅守一生、默默奉獻;在國家核心機密的領域耕耘,注定要淡泊一世、甘做隱姓埋名人;地處茫茫戈壁,注定要鏗鏘一生,苦幹驚天動地事。在林俊德身上,我感受到了一位軍事科研人員偉大的家國情懷,感受到了一切為使命、一切為打贏的頑強戰鬥意志,感受到了中國軍人捍衛和平與榮譽的時代精神與戰士風採。

    在我們軍事科學院,一代代軍事科研人始終以衝鋒的姿態傳承薪火、接續前行。“攻城不怕堅,攻書莫畏難。科學有險阻,苦戰能過關。”這是老院長葉劍英衝鋒的姿態。粟裕將軍擔任軍事科學院政委後,給全院官兵講的第一堂課就是《論現代戰爭》,傳授百戰常勝的心血結晶,枕戈待旦思戰勝,這是粟裕衝鋒的姿態。而今天,作為軍隊政治工作研究者,我們面對意識形態領域寸土必爭、絲毫懈怠不得的態勢,應該從思想理論上堅定自己、強大自己,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以筆為武器,在思想戰線上衝鋒陷陣奪取勝利。

    “新時代要有新氣象,更要有新作為”。作為新時代的軍隊科研人員,要在真實戰場上贏得勝利,必須做走在戰爭前面的人,必須率先回答好“勝戰之問”“價值叩問”“本領拷問”,必須在“寂靜戰場”上快馬加鞭、只爭朝夕,滿懷激情地投入到科研工作中去,拿出敢為人先的衝鋒姿態,切實履行好對國家、對民族、對人民的莊嚴使命。(軍事科學院政治工作研究院 范晶)

+1
【糾錯】 責任編輯: 蔡琳琳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醉美新疆金秋胡楊
醉美新疆金秋胡楊
走近第二屆進博會首件進館展品
走近第二屆進博會首件進館展品
水墨南迦巴瓦峰
水墨南迦巴瓦峰
甘肅敦煌:清潔定日鏡 提高反射率
甘肅敦煌:清潔定日鏡 提高反射率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199031210331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