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推動大國協調合作,維護國際核軍控體系
2020-03-16 09:02:13 來源: 人民日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今年是《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生效50周年。近日,中國、法國、俄羅斯、英國、美國外長髮表聯合聲明,強調條約是防止核武器擴散的關鍵基石,重申促進和平利用核能普惠共享,支持按照各國安全不受減損原則實現無核武器世界,促進條約普遍性和有效性,以應對新的核擴散挑戰。

    當前國際形勢中不確定和不穩定因素持續增多,嚴重損害全球戰略安全。五國發表上述聲明無疑是一個積極信號,將有助於維護國際軍控條約體系,維護國際和平與穩定。

    《不擴散核武器條約》是國際核裁軍與核不擴散體系的基石,也是戰後國際安全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條約於1970年3月5日正式生效,現擁有191個締約國。條約的初衷是防止核武器擴散,明確只有1967年1月1日以前擁有核武器的國家(即中、法、俄、英、美)才是合法的核武器國家。條約生效50年來,雖然其他個別國家擁有核武器,但從未獲得核武器國家地位,並面臨巨大國際壓力。同時,條約也照顧無核武器國家的關切,規定核武器國家需通過談判採取核裁軍舉措,並尊重無核武器國家和平利用核能權利。歷史地看,條約核裁軍、核不擴散與和平利用核能三大支柱總體得以平衡推進,為促進世界和平與經濟發展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今年,《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締約國將舉行五年一次的審議大會,正值條約體系面臨嚴峻挑戰。美俄核裁軍進程嚴重倒退。美為給核導力量發展松綁,去年退出《中導條約》,現又對《美俄關於進一步削減和限制進攻性戰略武器措施的條約》(新START條約)延期態度消極。如美一意孤行,美、俄這兩個核大國可能面臨數十年來首次不受核裁軍條約約束的局面。同時,國際核不擴散體系受到衝擊。美無視國際法,大肆推行“極限施壓”和雙重標準,導致朝鮮半島核問題和伊朗核問題延宕難決,個別擁有核武器的國家長期游離於條約體系之外。和平利用核能國際合作政治化苗頭顯現,日益淪為大國博弈的政治工具。

    正如五國外長在聲明中所説,《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的成功並非註定,其前景也充滿未知。中、法、俄、英、美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和條約法定的核武器國家,應共同維護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推動審議大會取得成功,賦予條約促進國際和平與發展的時代內涵。美、俄作為擁有最大核武庫的國家,應切實履行核裁軍特殊責任,實現新START條約延期,並進一步大幅削減其龐大的核武庫,為其他國家加入核裁軍談判創造條件。上世紀80年代,蘇聯領導人戈爾巴喬夫與美國總統裏根曾宣示“核戰爭打不贏,也打不得”理念。當前形勢下,如果五核國能重申這一理念,將有助於展示對核武器使用的克制態度,防止核軍備競賽,減少核風險。五國應堅持在國際法框架下推動地區核熱點的政治外交解決,維護國際核不擴散體系及地區和平穩定。五國也應在和平利用核能領域打造合作亮點,滿足無核武器國家日益增長的可持續發展需求。

    中國堅定維護包括《不擴散核武器條約》在內的國際軍控體系。中國始終恪守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無條件不對無核武器國家和無核武器區使用或威脅使用核武器的承諾。去年,中國重申“核戰爭打不贏,也打不得”理念,成為唯一這麼做的核武器國家。中國積極推動朝鮮半島核問題對話談判進程,堅定維護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中國還積極參與和平利用核能國際合作,向發展中國家提供援助。事實勝於雄辯,中國是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絕不是個別勢力誣衊的“修正主義國家”。

    美國大肆渲染大國競爭,中國則積極推動大國合作。去年1月,中國在北京成功主辦五核國年度會議,推動五國就維護《不擴散核武器條約》機制達成重要共識。不管國際風雲如何變幻,中國都應繼續推動五核國協調合作,加強國際軍控條約體系。同時,我們也要繼續抵制單邊主義和霸權行徑,維護好自身的戰略安全利益。(孔君​​)

+1
【糾錯】 責任編輯: 蔡琳琳
新聞評論
加載更多
南京:踏青郊野
南京:踏青郊野
布宮雪景
布宮雪景
一週看天下
一週看天下
廣西:春來農事忙
廣西:春來農事忙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199031210515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