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羅·魯塞薩巴吉納(資料圖)
電影《盧旺達飯店》中有多少謊言?
今年3月24日,撰稿人喬治亞娜·妮娜貝爾在美國《赫芬頓郵報》的專欄中寫道:“魯塞薩巴吉納只是導演在電影中塑造的英雄形象。”
妮娜貝爾&&,好萊塢改編自真人真事的電影常因失實而遭人詬病,《盧旺達飯店》並非完全與歷史吻合,“至少,真實的保羅·魯塞薩巴吉納不像電影中那樣偉大”。
妮娜貝爾的論據來自最近出版的《盧旺達飯店揭秘》一書。該書作者之一愛德華多·凱伊胡拉曾是棲身於米科林酒店的難民,這本書的內容包括他的回憶,以及其他難民和一些施暴者的證詞。
“在酒店裏,我們意識到自己有多重身份:難民、酒店僱員、受害者……有時我們認為自己是囚犯——很高興還活着,但被關在豪華的地牢裏。這個地牢有個糟糕的看守(指保羅·魯塞薩巴吉納),他剝削我們。但是,有個身份我們從沒想過,那就是人質。”凱伊胡拉在書中寫道。
這本書認為,這1268名難民是胡圖族武裝的人質,是胡圖族武裝交換被俘者的籌碼。
1994年5月下旬,在圖西族武裝“盧旺達愛國陣線”的進攻下,數百名胡圖族武裝分子和家人向聯合國駐盧旺達維和部隊投降。日夜“惦記”米科林酒店的胡圖族武裝收到了臨時政府的禁令:不得殺害酒店裏的難民,因為他們可以用來交換被俘人員。
1994年5月22日,聯合國觀察組和胡圖族武裝組織代表進行談判,達成了交換人質的協議。當年5月27日,100多名難民被轉移出酒店,其中包括保羅的家人。
凱伊胡拉寫道:“我們中的一些人感到奇怪。他為什麼這麼做?他是個重要人物,是屠殺者的朋友,別人被毆打、殺害時,他的家人應該可以安然無恙……有人一針見血地説,‘這説明他(在保護難民方面)沒有什麼作用’。”
按照凱伊胡拉的説法,保羅“是個胡圖族極端主義者”。比利時總部要求他將酒店內的食物免費提供給難民,可他仍然收取費用,要價極高,還常常威脅説,要把那些討價還價的人交出去。胡圖族武裝的頭目來到酒店時,保羅總會拿出好酒,與他們痛飲。難民們只能用垃圾桶從酒店的游泳池裏取水飲用。
“在上帝的注視下,魯塞薩巴吉納和魔鬼的走卒痛飲昂貴的酒水。”凱伊胡拉寫道。
在《盧旺達飯店揭秘》一書中,“盧旺達的辛德勒”成了卑鄙小人。妮娜貝爾説:“難民們時刻擔心武裝分子闖入酒店,讓人想起豺狼圍繞獵物伺機下口的場面。而此時,‘英雄’正在和兇手推杯換盞。”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展,怎麼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