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説明:在日本東京,一名神道教祭司在靖國神社主持慶典儀式(2007年4月23日攝)。 新華社發
靖國神社逐漸變為節日祈願之地和廟會舉辦之所,日本人對其的反感正在淡化—— 平和面紗下傳遞歪曲歷史觀
暑假來臨,到靖國神社參觀的日本學生們便多了起來。從東京九段下地鐵站出來,常能看到排隊參觀的日本中小學生。“零式戰機!”在靖國神社“游就館”的大廳中央,學生們看到這架經過精心修復和粉刷的戰機,多會指指點點地發出感嘆。孩子們臉上多少有些興奮。他們當然不會想到,這架飛機,連同它背後的軍事狂人,曾給亞洲乃至世界帶來多少苦難。
遮蔽真實:看不到的真相
游就館是靖國神社的核心構成之一,功能相當於博物館。它從日本武士道講起,分篇章陳列着明治維新後與日本歷次大戰相關的圖文、影像、遺物和遺跡。在這裡,處處能感到布展者的“巧妙選材”和“良苦用心”:於不動聲色中傳遞着自己心中的歷史,於不知不覺中影響那些對戰爭本就懵懂的人。
游就館始建於1892年,是日本最早的武器展覽館,1908年大規模擴建,增添甲午和日俄戰爭展品。二戰後一度閉館,1961年重新作為“靖國神社寶物遺品館”展出,1986年恢復“游就館”名稱。
經過長年積累,這裡的圖文影像已相當豐富,但人們還是“看不到”許多歷史的真相。在這裡,“南京大屠殺”被稱為“南京事件”,其説法是日軍時任最高指揮官松井石根下令“將戰退的中國軍隊追至下關剿滅,此外對在市內換穿便服的殘部進行徹底追剿”,而對於中國平民被屠戮,只字未提,還配以一篇當年日本《朝日新聞》以“和平復蘇南京”為題的報道。戰後,松井曾供認“(在南京)戰鬥的同時俘虜越來越多,不得不殺掉”。日本駐華派遣軍總司令崗村寧次也在回憶錄中説:“南京攻略中,對數萬市民的掠奪和強姦暴行是事實”。而這類言辭都從未出現在游就館裏。
對於戰爭,靖國神社除了按住不提,還習慣於混淆和扭曲。關於中國東北,游就館不僅仍稱之為“滿洲”,還説“滿洲事變後以清朝的宣統帝為元首的滿洲國建立,現在被中國佔領,被稱為‘東北’”。坐在展廳二樓觀看錄像《我們不會忘記——從日清、日俄戰爭到大東亞戰爭》,一段“莊嚴”的旁白傳來:“日本本是遠東小國,之所以能生存下來,不受歐美列強脅迫,都是因為這些拼命為國而戰的英靈。”而據日本媒體報道,在2007年修改解説詞之前,旁白中還有一段話:“有人説大東亞戰爭是侵略戰爭,有人説日本進行屠殺。這都是沒有正確理解這場戰爭,很大原因是輕信了推行導致日本虛弱化佔領政策的美國的説辭。”
游就館內,解説有日英兩種文字,仔細對比,會發現玄機,特別是2007年之前的解説詞。對於九一八事變,日語解説詞説“美國政府不顧國內反對積極介入此事件,展開了使日本陷入孤立的外交戰略”,而英語解説中完全沒有這一段。2007年前的日語導游手冊寫着“為了自存自衛(而戰)”,英文手冊則沒有這句話。耐人尋味的是,靖國神社的解説詞和導游手冊都沒有中文和韓文。
因為歷史教育缺失而對二戰歷史本就一知半解的日本年輕人,走出靖國神社的那一刻,或許已被改變。在游就館留言簿上,一名署名“28歲”的人寫道:“戰爭是那時日本唯一的出路。如果不打,日本就會淪為歐美列強的殖民地。我深刻明白了這一點……”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展,怎麼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