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網絡中國節】中秋話團圓:佳節或許遲到,團圓不能缺席
2018-09-24 06:30:16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中秋佳節已至,美食、假期、商場折扣,濃濃地烘托著節日的氣氛。但在眾多的標簽裏,團圓是最不能忽略的一個環節。不管是賞月、觀潮、吃月餅,還是點燈、猜謎、喝桂花酒,在一起,團團圓圓才算是真過節。

  當地時間2009年10月2日,越南河內,兒童在少年宮中手持燈籠迎接中秋節。(圖片來源:東方IC)

  在韓國和越南,中秋節也是團圓節。韓國人會回家團聚,舉行莊重的中秋“省墓”和“茶禮”活動,修補破損的墳墓,祭祀祖先;在越南,農忙過後的中秋節,父母會抽時間陪伴和補償孩子。

  在沒有中秋節傳統的國家,“中秋熱”也在蔓延。華僑華人將中國的傳統節日“漂洋過海”帶到世界各地,永恒不變的是團圓的訴求。

  加拿大華人桑宜川,每到中秋時節都要去溫哥華的幾處華人超市和購物中心轉一轉,他戲稱,這是一種莫名的衝動,在那裏才能真切地感受到故鄉的節日氣氛。謝傳銘在英國經營中餐館,中秋時會從國內訂好月餅,供客人免費品嘗。雖不能保證每人吃到一個月餅,但都可以品嘗一塊;2017年,旅居西班牙的僑胞們舉辦了多場迎中秋活動,與熱愛中國文化的西班牙友人歡聚一堂,共度吉日良辰。

  “但願人長久,千裏共嬋娟。”中秋節寄托著海外同胞對團圓的美好願望和訴求。

  團圓並非無關緊要的事。對于那些背井離鄉的人,團圓是慰藉疲勞,紓解愁緒的暖心良藥;對于留守家園的人,團圓是放下牽挂,子孫繞膝的天倫之樂。

  團圓更非易事。曾經暗自許下常回家看看的諾言,總是因為各種事情推延:加班忙沒時間、沒搶到車船機票或要和好友外出遊玩。長輩常常輕描淡寫地説:忙就別惦記著回來了。殊不知,他們想説的話並沒有真正説完……

  2016年9月13日,在黎巴嫩貝魯特,中國掃雷官兵攜帶掃雷器材在雷區裏開辟出的安全通道內前進。中秋佳節,遠在黎巴嫩執行國際維和任務的中國第15批赴黎維和多功能工兵分隊掃雷連官兵依然堅守在滿布地雷、局勢惡劣的“藍線”上,執行被譽為“刀尖上的舞蹈”的掃雷排爆任務。新華社發(華迅攝)

  有的人能如願回家,有的人卻沒法團圓。在海外執行維和任務的中國維和官兵就是這樣的群體。既以身許國,舍小家顧大家,報國以為家,毫無怨言。2017年中秋節,在黎巴嫩參與維和的掃雷官兵王萬兵沒有回家。在此之前的15年,他都沒在家裏過一次中秋節。説起對家人的歉疚,這個鋼鐵般的漢子眼眶紅了。

  外交官們也是這樣的群體。2017年,中國駐敘利亞外交官劉宏偉度過了一個戰地中秋節。當同事們歡聚一堂品嘗月餅時,幾公里外的城郊炮火連天。幾天前奪走10多條鮮活生命的恐襲陰影尚未消散,這個“90後”小夥已經學會了只給家人報告喜悅的消息。

  9月18日,在中國江蘇省鎮江市和平路街道金江社區,來自烏克蘭的留學生和社區居民在月餅制作完成後自拍。新華社發(石玉成 攝)

  還有這樣一個群體:中秋節不是他們的節日,但和中國朋友們在一起,也撫慰著他們對親人的思念。2015年中秋節,來自印度尼西亞的留學生劉素心和中國朋友唱歌跳舞,與中國結對家庭吃團圓飯;2016年中秋節,在杭州工作的意大利建築工人和中國工人一起參加聯歡活動;今年9月16日,在江蘇工作的30多位外國友人,受邀走進江蘇省海門市,體驗中秋文化……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中秋是團圓的好時節,月圓人也圓是難得的歡欣喜悅;但好在,團圓沒有固定的期限。即便中秋節回不了家,忙完了,也要回家團圓。

  (編輯:李雪梅,綜合資料來源:新華社、新華網、環球網、中新網等)

+1
【糾錯】 責任編輯: 徐海知 袁錦林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第185屆慕尼黑啤酒節舉行盛裝遊行
第185屆慕尼黑啤酒節舉行盛裝遊行
賞“月”
賞“月”
煙花迎中秋
煙花迎中秋
馬爾地夫舉行總統選舉
馬爾地夫舉行總統選舉

010020030300000000000000011100521299578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