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廢墟裏編織未來——記敘利亞阿勒頗工業區
2019-12-09 12:53:43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大馬士革12月8日電  通訊:廢墟裏編織未來——記敘利亞阿勒頗工業區

  新華社記者汪健 鄭一晗

  初冬,敘利亞北部阿勒頗市卡塔爾基工業區內,織布機從早到晚轟隆作響,像不停擺的鐘。這裏廢墟遍地,卻“聲聲”不息。

  工業區不大,兩條路隔著三排廠房。有些廠房損毀嚴重,水泥板斜塌下去,鋼筋懸在半空,被“揉搓”成復雜形狀的鐵皮堆在路邊。

  廠房有三四層,不少墻面被炸出大洞,機器在大洞旁運轉著。路面上,工人們忙著焊接、壓制板材。

  卡塔爾基工業區位于阿勒頗市東部,即此前敘政府軍和反對派武裝爭奪最激烈、破壞最嚴重的地區。這裏的生産活動圍繞紡織品展開,像卡塔爾基這樣的工業區分布在阿勒頗各處,造就戰前阿勒頗紡織業盛景。

  戰爭爆發後,工廠主們紛紛關廠外逃,工業區淪為戰場,直至2016年底政府軍宣布完全收復阿勒頗市,人們才陸續返回,試圖重啟停滯的生産活動。

  多年戰爭和經濟制裁陰影下,阿勒頗乃至整個敘利亞經濟凋敝、外匯緊缺。年輕勞動力大量外流,留下的人也很難找到合適工作。重啟生産,對工廠主而言,是血本不至無歸的唯一選擇;對工人而言,是養家飯碗。

  “戰前這是家設備齊全的工廠,而現在我們面臨很多困難。因為修復成本高、生産節奏慢,有些損壞我們無力修復,但我們還在工作。”在工業區內一家紡織作坊工作的穆罕默德·馬沙基尼告訴記者。

  作坊內部設施簡單,光線昏暗。炸彈轟出的洞口分布在墻面上,大的用塑膠布稍加遮掩,小的則不做處理。十幾臺織布機、紡線機佔據絕大部分空間,機器開動時,轟隆作響,地面震顫。

  從外地返回後,馬沙基尼修復、替換了無法使用的機器,重新接來水電,購置原材料,又解決材料運輸問題,隨即復産。

  機器運轉起來,電力供應又成了最大問題。“供電本應在2017年就恢復正常,現在都2019年了,還是沒有(供)電。”一家紡織廠廠主薩利赫·穆澤耶克説,他希望當地政府幫助解決供電問題。沒有公共電力供應,各家工廠只能自行負擔發電機和發電柴油,成本高昂,産能受限。

  “供電是影響生産的主要因素,如果我們有(供)電了,生産就能百分之百恢復。”卡塔爾基工業區委員會主任阿卜杜勒-薩拉姆·穆澤耶克説,目前工業區産能僅為戰前五成左右。然而進入冬季,阿勒頗電力供應更加短缺,電網修復進展依舊緩慢。即便如此,約七成工廠主已返回工業區重新展開生産,能運轉的機器幾乎都開動了。

  機器開動帶來外匯和工作機會,也編織著阿勒頗紡織業未來。

+1
【糾錯】 責任編輯: 楊婷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中國彩燈節在莫斯科開幕
中國彩燈節在莫斯科開幕
上海:冬日暖景
上海:冬日暖景
飛瞰大涼山雪景
飛瞰大涼山雪景
昔日舊廠房 今日“網紅”地
昔日舊廠房 今日“網紅”地

010020030300000000000000011199701125324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