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絲路古今

  • 向海而生 夢想惟新——海上絲綢之路的歷史與今天

    世界史上,恐怕再沒有一條航路,像海上絲綢之路那樣,用千年丈量時光,用萬裏丈量跨度,歷久彌新。

    2017-05-13
  • 邊民阿林“扛包”記——海絲路上民心謠

    黃氏林喜歡稱自己為“跨國物流商”。多年來,她每天背著沉重的麻袋,一次又一次穿梭于中越邊境線,以扛包人的形式,從事邊境貿易,見證了時代的變遷。

    2017-05-12
  • 仰觀日月 牽手北鬥——海絲路上的技術指南

    時至今日,“大海彌漫”依舊,今人早已不用只靠觀日月來辨東西。現代海上絲綢之路沿線一些國家的舵手們正在用北鬥衛星導航定位係統指引方向。科技分享,讓勇氣沿著絲路傳遞。

    2017-05-11
  • 喚醒沉睡的老碼頭——海絲路上的古城新事

    “世界上最長暨最繁忙之海峽”。這句話用英文、馬來文、中文和阿拉伯文四種語言書寫,刻在一塊長石碑上,佇立在馬來西亞小城馬六甲。石碑背後,是以小城命名的海峽——馬六甲海峽。

    2017-05-11
  • 二維碼“西遊記”——海絲路上的貨幣傳奇

    從古代老銅錢到現代二維碼,貨幣作為財富和價值的載體,跨越了上千年的歷史時空,折射出的是國與國之間、商人與商人之間、乃至于每一個互動個體之間的信用和信任,這份互信演繹出海絲路上一個又一個傳奇故事。

    2017-05-09
  • 順風相送的智慧密碼——海絲路上美美與共

    大約600年前,就在這篇稿件發出的地方,新華通訊社大院,是一個與海上絲綢之路密切相關的場所。那時,一些南海周邊古國,沿海上絲路來訪,常捎給明朝一些大象,寓意“太平有象”。明廷選址宣武門西北角,專設養象馴象的“象房”。今天新華社西側的長椿街,原名象來街,就是那段海絲交往的見證。

    2017-05-08
  • 絲路古今:海絲路上的“一千零一夜”

    航海去中國,泛舶歸大食。不同文明的各自講述,共同復原出絲路的包容、交融與繁榮。這些特性,亙古不絕,延綿至今。這些故事,共同書寫出追逐夢想、實現願望的“新一千零一夜”。

    2017-05-07
  • 一葉蒿草播萬種——海絲路上的醫道真經

    今天,在絲路沿線國家,很多傳統中醫藥老字號仍受青睞,而新時期傳統中醫藥和現代醫藥的合力科研則在更廣泛領域傳承“健康絲綢之路”的要義。

    2017-05-06
  • “瘋狂”的瓶子--海絲路上的青花奇緣

    三百年剎那時光,制瓷技術與藝術在東西方流轉。西方人早年探索東方時那種財富、權力與欲望的張揚,在絲路交往中早已沉淀為技藝與文化的交融,這也許就是絲綢之路的最大魔力。

    2017-05-05
  • 一粒有信仰的米——海絲路上稻花香

    寮國農林部長連·提喬在接受採訪時説,寮國大米出口中國的全過程,“正是‘一帶一路’倡議讓雙方互相得益的最好詮釋”。

    2017-05-04
  • 六百年相遇與相知--海絲路上的元首外交

    蘇祿王來華600年後的今天,在菲律賓馬尼拉港,3艘倣古木船已經升起風帆,準備沿著那條海上絲路,北上中國,重溫當年那場元首外交,重返最初相逢的地方。

    2017-05-04
載入數據中
01002003030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