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烏魯木齊3月5日電 3月4日夜裏11時許,記者在巴楚地震重災區的琼庫爾恰克鄉村採訪,路上巧遇阿不都熱依木。
他騎着一輛摩托車,拖帶着一輛裝着小輪子的可移動售貨車。他説原來在色力布亞鎮做點小買賣,地震後打算回到本鄉來經營。晚上路上人少車稀,他就趁着天黑把售貨車搬運回家。
記者提出到他們家看看受災的情況,他一口答應,慢慢地駕駛着他的長長的"搬運車"在前邊帶路。
我們從公路上拐下去,兩邊是灌木樹叢,大約100米就到了位於五村的阿不都熱依木的"家"。他的小女兒從摩托車上下來,蹦蹦跳跳地跑進一處帳房。
藉&採訪車的燈光,眼前的景象讓我們感到吃驚:阿不都熱依木的家已經在2月24日的地震中被重創,成了一片瓦礫。
走進他們臨時搭建的帳房,屋子裏空蕩蕩的。床上一位老人見我們進來,吃力地想從床上下來,但明顯行動有些不便。記者趕緊趨前示意他不要下床。
老人名字叫沙力 肉孜,今年65歲。問起他們家在地震中的受災情況,沙力老人神情很悲傷:"地震中一個兒媳婦和一個孫子、一個孫女都沒了。孫子5歲,孫女才3歲。老伴和女兒也在地震中受了傷,現在還住在色力布亞鎮的醫院裏治療。"
記者一再安慰老人,然後問他災後生活還有什麼困難。老人臉上悲慼的神情有了轉變,顯得有些激動:"黨和政府對我們的救助實在很周到,地區、縣裏、鄉里的領導都來看望、慰問,還送來了各種救災物品,吃的、住的、穿的都有了。"他指着頭頂的帳篷對記者説,蓬頂帆布就是政府救助的,價值3400元錢。在講述這些災後救助的情況時,沒等翻譯過來,我們就聽明白了老人的心聲,因為那話語間反復出現的"熱合買提"(意為"感謝")和他的神色也感染了記者。説到動情處,老人幾次擦眼淚。他最盼望的就是早日重建家園、住上寬敞明亮的新房。
問起春耕備耕的情況,老人説,種子、化肥、農機具都有了着落。家裏沒有的,鄉政府和村集體都給解決了。今年他們家要種6畝棉花,種籽還是外地在災後捐贈的良種。再過20天,他們家的6畝承包地就該播種了。
看到記者對老人的跼踀坐姿有些疑惑,沙力的小兒子熱和曼江介紹説:"地震時他的腰被塌落的房頂砸傷了。本來想把他送到醫院的,可是家裏實在沒有人照顧。我是推土機手,鄉里安排我去將地震中遺留的危房推掉,以免余震中倒塌傷人,也給重建清障。這是大事,不能耽誤。這樣父親就留在家中養傷。"
交談中,記者得知,2月24日那天,本來是熱合曼江結婚的大喜日子,家裏歡天喜地準備迎接新人,沒想到災難瞬間降臨,好端端的一個家轉眼變成廢墟。記者趕緊問新娘子家裏在哪,有沒有受災。熱合曼江臉上有了一絲笑容:"她家的房子後墻塌掉了,幸運的是房頂沒有塌落,他們家沒有人傷亡。眼前都忙着救災,婚禮只好推遲舉行了。"
不過,熱合曼江考慮得很周到,他和家裏人商量,把他的未婚妻接過來&&照顧父親和住院的母親、妹妹,料理家務,未婚妻也很高興這樣安排,這樣可以讓熱合曼江安心為鄉里的救災工作服務。
時間已近夜半,我們和沙力老人一家告別,祝願老人早日康復,也祝願熱合曼江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
走出帳房外,連日雨雪後放晴的夜空中繁星點點。雖然春寒料峭,但氣象部門預報説,天氣很快就會轉暖,春耕春種大忙季節就要來了。
災區的夜晚靜悄悄,很多人家已進入了夢鄉。偶有一兩聲牛羊的叫聲,傳得很遠很遠。回望沙力的家,熱合曼江還在跟記者揮手告別。(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