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烏魯木齊3月19日電 樓蘭考古隊在對被盜墓葬清理後發現,這個墓葬的前後墓室、前室中心柱均有壁畫遺存。這是迄今為止在樓蘭發掘的墓葬中首次發現的壁畫。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長張玉忠研究員説,儘管部分壁畫中人物頭部畫面漫漶,但可辨部分也充分顯示出壁畫在線條、色彩運用上嫻熟、簡潔的風格。
在前室墓門右側,繪有一盤腿坐的側身人像,旁邊是一跪着的供養人。門左側繪一獨角獸(形狀似牛)。東壁繪有6個人物形象,有的留長鬚,或舉高角杯,或持碗,或一手在指着什麼。人物中有男有女,從華麗的服飾看,應為墓主人生活的寫照,但頭部或剝落或被涂了一層泥而辨認不清。西壁是一白一紅的兩駝相咬圖,白駝和紅駝相互咬着對方的後腿,在白駝和紅駝後各站立一人,手持長棍,直指駝嘴,試圖撥開咬着的駝腿。北壁墓後室門右側,繪有站立的一人,左側繪一前足騰空、後足蹬地的馬,馬的對面似也繪一人,圖形不清。墓前室的中心柱,直徑50厘米,底座呈方形,通體繪圓形圖案。後室四壁壁畫與中心柱相同,均繪圓形圖案。
張玉忠分析説,總體來看,壁畫造型技法單純,表現手段比較單一。東壁6個人物的構圖呈程式化的平穩橫向排列,人物造型亦無大的動態,整體風格穩重、平板,裝飾性強。繪畫技法使用“勾線平涂”的方法,線條簡潔,但有粗細及顏色的變化,以表現人物面部、手部及服飾不同部位的不同質感;平涂部分多用朱色、褚色和青色,色彩厚重但不失艷麗。
較為獨特的是獨角獸造型,富於動態,在技法上基本採用不勾線的“沒骨法”,筆法自由。眼、嘴、耳處勾以朱線突出局部,使形象更加生動。(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