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華網新疆頻道 文/記者劉兵 圖/記者沙達提 製作/周生斌 | |||||||||||||||||||||||||||||||||||||||
這是一座年輕的城市,比共和國還小一歲;這是一座特殊的城市,完全由軍人選址、設計和建造;這是一座神奇的城市,在戈壁灘上拔地而起,一片欣欣向榮。它就是屹立於新疆古爾班通古特沙漠腹地的"軍墾之城"--石河子市。 "石河子"因古老的瑪納斯河兩岸多石而得名,解放前不過是古絲綢之路上一個不起眼的小鎮,到處是荒地、沙丘和鹼灘,自然環境極其惡劣。1950年7月,和平解放新疆的10萬人民解放軍官兵遵照毛主席的指示,在司令員王震將軍的率領下來到石河子,一手拿槍,一手拿鋤,鑄劍為犁,進行開荒生産、屯墾戍邊。人類墾荒史上一個偉大的奇蹟從此誕生了。 在荒蕪的大漠戈壁中興建一座城市,其難度可想而知。但身經百戰的解放軍戰士們並沒有畏懼:沒有帳篷,他們就地取材,用蘆葦、乾草搭起窩棚;缺水少柴,他們咽下整粒的麥子當飯;面對成群的蚊蠅,他們把渾身涂滿泥巴,結成護身的"盔甲"。戰士們戰冰雪,鬥風沙,硬是用自己的雙手拉起犁鏵,在貧瘠的戈壁上開墾出一片片良田,引來天山雪水澆灌幸福的家園。那首膾炙人口的歌曲《邊疆處處賽江南》正是當時軍墾戰士開荒場景的生動寫照。 |
|
||||||||||||||||||||||||||||||||||||||
隨着煙波浩淼的大海子、夾河子、蘑菇湖等平原水庫相繼落成,數千里的綠色林帶拔地而起,"石河子"這個大漠深處的人工綠洲開始奇蹟般地展現在人們面前,每年都能收穫上百萬畝的棉花和小麥,濃香四溢的瓜果和數以萬計的細毛羊……,農林牧漁業的蓬勃發展促使紡織、制糖、食品、機械、交通業應運而生,石河子逐漸成為以國營農場為依託,以輕紡工業為主導的農工商聯合經營的新型、秀美的城市。著名詩人艾青自1960年起,在這裡生活了16年,他曾熱情地讚美道:"我到過許多地方,數這個城市最年輕,她是這樣漂亮,令人一見傾心。不是瀚海蜃樓,不是蓬萊仙境,它的一草一木,都是血汗凝成……" 改革開放二十餘年,尤其是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以來,石河子市得到了更加快速和全面的發展,今天呈現在人們面前的石河子是一個綠色、開放、文明的軍墾之城。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