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頻道

【微紀錄•雲南故事】歌唱的村莊

2018年06月06日 08:51:24 | 來源:新華網

  

合唱團在演出。新華網 羅春明 攝

  新華網昆明6月6日電(羅春明 普凡)“月亮出來亮汪汪……”夜幕降臨,結束一天勞作的村民又聚在一起唱起了歌。

  村莊的夜晚十分寂靜,歌聲也顯得格外優美。

  “拿起鋤頭就幹活,放下鋤頭就唱歌”,這樣的生活在雲南省富民縣小水井村已經延續多年。

合唱團領唱張瓊仙在收割麥子。新華網 羅春明 攝

  拿起鋤頭幹活放下鋤頭唱歌

  小水井村是一個苗族聚居的村莊,這裏的男女老少都酷愛唱歌。2002年,小水井村成立了“小水井苗族農民合唱團”,目前已經有60多個成員。

  “都是整天跟泥巴打交道的人,如果按專業標準篩選,沒有一個合格的。”合唱團指揮龍光元説,大家都沒有受過專業訓練,因為喜歡而聚在一起唱歌,“簡譜都能看得懂,但沒有幾個人能識五線譜。”

  龍光元從合唱團成立起就擔任指揮,“指揮從來都沒有學過,也沒有人教,都是看看書照著比劃。”龍光元説,自己也利用出去比賽或演出的機會,向專業指揮請教,不斷琢磨和學習。

  合唱團成立16年來,在沒有樂譜、沒有伴奏、沒有記錄的情況下,演出曲目靠口口相傳至今,他們用苗文填寫的歌詞和融入了苗族民間音樂元素的歌聲,也讓合唱團更具有了獨特性。

  對于小水井村的村民來説,勞動和唱歌構成了他們生活的主要內容。

  “早上起來喂豬、喂牛、喂羊,然後去地裏幹活,晚上大家就聚在一起唱歌。”張瓊仙是合唱團的領唱,記者見到她的時候,她正在地裏收割麥子,“會有煩惱的事,也會很累,但大家聚在一起唱兩首歌,心情就特別舒暢。”

  “白天要幹活,晚上要排練,”龍光元説,雖然有時候也覺得很累,但能生活在一個歌聲裏的村莊“非常快樂,非常知足。”

  龍光元告訴記者,目前小水井村已經有了老、中、青三個合唱團,每天晚上三個合唱團就在不同的地方唱歌,“整年都在歌聲裏生活,我們小水井是一個歌唱的小水井。”

合唱團指揮龍光元在耕地。新華網 羅春明 攝

  為快樂而歌唱

  “一唱歌就特別快樂,”領唱張瓊仙説,“每次在舞臺上唱歌給觀眾聽,讓他們喜歡,對于我們來説是一種享受。”

  在這個業余合唱團裏,張瓊仙算是最“專業”的成員。初中畢業後,她曾到昆明一所藝術學校學習了五年的聲樂,畢業後在昆明一家培訓機構當了一年聲樂老師,但最終還是選擇回到了小水井。

  “在外面收入等各方面都要比在家強,但我還是割舍不下合唱團,因為這樣的生活很開心。”張瓊仙説。

  2003年10月,小水井合唱團參加了“中國首屆西部合唱節”,這是合唱團成立之後第一次參加比賽。那次比賽,他們摘下了青年組的桂冠。

  “驚艷”亮相的小水井合唱團收獲無數讚譽。“觀眾覺得非常了不起,掌聲也非常熱烈。”龍光元淡淡地説,“但我們並不覺得第一名就怎麼樣,覺得就只是唱歌而已。”

  “名氣”越來越大,合唱團參加比賽和演出的機會也越來越多。成立16年來,小水井合唱團在全國的重大音樂活動中頻頻亮相。2017年,在第二十屆北京國際音樂節閉幕音樂會上,他們還壓軸演唱了歌曲。

  “別人聽到我們的歌聲感到快樂,我們也就知足了,名次或其他方面都沒有覺得有多重要。”説起合唱團“不俗”的成績,龍光元語氣平靜而淡定。

  目前,合唱團成員出去參加比賽和演出都有一定的補貼,“出去演出就是圖個開心,我們從來沒有想過要靠唱歌來維持生活,或者改善我們的方方面面。”龍光元説。

  “唱歌只是我們的娛樂和愛好。”張瓊仙説,無論是排練還是演出、比賽,大家最看重的還是開心和快樂,其他的並不重要。

每天晚上,村民都自發聚在一起排練唱歌。新華網 羅春明 攝

  從田間地頭唱到國際舞臺

  18歲的龍俊美受父親的影響,從小就喜歡唱歌,而她參加合唱團的另一個初衷是“可以去看看世界”。

  2018年初,龍俊美圓了“看世界”的願望,她和小水井合唱團的50名成員一起登上國際舞臺,向世界展示了來自雲南大山深處的“天籟之音”。

  2月16日至3月2日,小水井合唱團應邀前往美國、英國參加音樂會,這也是合唱團成立16年來首次跨出國門,走上國際舞臺。

  “我看到觀眾都聽得十分投入,眼神裏流露出欣賞和喜悅。”談起首次登上國際舞臺,龍光元的語氣依然平靜,“能讓國外的朋友聽到我們的歌聲,大家都很開心。”

  合唱團團長張曉明説,小水井苗族農民合唱團從成立至今,一直在艱難、掌聲和鮮花中不斷前行,總算是從田間地頭唱到了世界音樂殿堂。

  “小水井合唱團是富民的,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希望小水井合唱團繼續當好文化使者和文化名片,為促進文化合作交流作出貢獻。”中共富民縣委書記李康説。(完)

合唱團成員龍俊美在彈鋼琴。新華網 羅春明 攝

 往期回顧:

  【微紀錄·雲南故事】康復村

  【微紀錄·雲南故事】老人與鷗

  【微紀錄·雲南故事】從小李到老李 漫畫家李昆武筆尖的眾生百相

  【微紀錄·雲南故事】一個都不能少

  【微紀錄·雲南故事】一個人的山林

  【微紀錄·雲南故事】文物醫生:穿越古今為珍寶“療傷”

【糾錯】 [責任編輯: 丁凝]
0100702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72293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