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頻道

【雲南故事特別策劃·我的滇池③】“土著植物”復蘇記

2019年04月19日 08:43:44 | 來源:新華網

何鋒在試驗水域內取水樣。(新華網 趙普凡 攝)

  恢復湖泊良性水生態係統,是滇池保護治理的重要一環。在滇池草海最南端一片800畝的水域裏,科研人員于2015年開展了湖內生態修復示范工程,經過幾年的努力,部分水域水質已達Ⅲ類,海菜花等老昆明人熟悉的“土著植物”也重新出現在了這片“試驗田”裏。

 

何鋒在試驗水域內工作。(新華網 趙普凡 攝)

  “清流精靈”海菜花,重回滇池草海

  “海菜花,開白花,愛洗澡的小娃娃;清清的水,不帶泥也不帶沙;蓮池到處都是海菜的家。”老昆明的一首童謠,生動地描繪了一種沉水植物——海菜花,它是國家三級保護植物,只有在溫暖清澈的河湖裏才會出現,被稱為“清流精靈”“水質的試金石”。

  曾幾何時,作為“土著植物”的海菜花在滇池水面隨處可見,這種白花黃蕊的美麗植物,不僅裝點著“高原明珠”,還經常被昆明人採摘回家,化身餐桌上的美味。然而,隨著滇池水體被污染,海菜花漸漸隱去了蹤影,再難尋覓。

  令人欣喜的是,經過科研人員的努力,在滇池草海最南端一塊用作湖內生態修復的“試驗田”裏,海菜花又重新出現了!

何鋒在濕地內查看水生植物。(新華網 趙勇 攝)

  “試驗田”部分水質達Ⅲ類,種子庫萌發生機

  位于湖濱路一側的昆明市滇池高原湖泊研究院,從外面看起來並不起眼,轉進小門,眼前卻豁然開朗,迎面一片寬廣的水域,湖水清澈透明,遠處濕地水草繁茂,隱約還能看到一些翻飛的水鳥——海菜花就出現在這片水域裏。

  “整個滇池水最清、水質最好的,就是我們這片了!”昆明市滇池高原湖泊研究院高級工程師何鋒自豪地告訴記者,開展湖內生態修復示范工程的800畝水域,目前總體水質穩定在Ⅳ類,局部水域則達到了Ⅲ類水質。

  望著眼前的一池清水,很難想像這裏也曾遭受過嚴重的污染。昆明市滇池生態研究所(昆明市滇池高原湖泊研究院的前身)成立于2004年,何鋒就是在這一年進入研究所的,“我來的時候正好是7月份,藍藻水華最嚴重的季節!當時水面上布滿厚厚的、綠油油的一層水華,還漂著死魚,一股惡臭,辦公室的窗子都不敢開!”

  “擔憂、心痛,也感到肩上的擔子很重。”何鋒介紹,自2004年以來,昆明市滇池生態研究所一直專注于滇池水污染防治與生態保護等技術工作,為滇池保護治理提供科技支撐。2015年,依托滇池“十二五”水專項,研究所在滇池草海南部大泊口水域開展了湖內生態修復示范工程,通過外源污染控制、湖濱生態帶修復、湖內水生植物恢復等,來恢復湖泊的良性水生態係統,從而提高其自凈能力和穩定性。

  經過幾年的努力,“試驗田”水質不斷提升,“清流精靈”海菜花也出現在了這片水域,3月初記者跟隨何鋒乘坐小船到水中央採樣時,沿途就時不時地看到這種莖稈細長、白花黃蕊的植物漂浮在水面。它們是科研人員專門撒下種子,並進行培育的嗎?何鋒告訴記者,這些海菜花一部分是由湖內原有種子庫萌發而成的,“這些種子‘沉睡’在滇池的泥土中,達到一定的水質、光照條件就會重新萌發。”

  不只海菜花,荇菜、苦草、黑藻、菹草、金魚藻、茨藻、輪藻等水生植物也都出現在了這片“試驗田”裏——它們中的一些在上世紀80年代後曾一度消失在滇池水域中。

 

何鋒在實驗室內通過顯微鏡辨別藻類。(新華網 趙勇 攝)

  沉水植物“大戰”藍藻水華

  湖內生態修復使沉水植物萌發新生,這些植物又通過生物作用反哺並提升滇池水質,進而形成良性迴圈。其中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沉水植物能夠有效地跟藍藻“爭搶”生存空間。

  藍藻是一種浮遊藻類,個體大小只有一粒米的幾千分之一,在營養豐富的水體中,它們于夏秋季節大量繁殖,並在一些區域聚集,達到一定數量後,在水面形成一層綠色且有腥臭味的浮沫,稱為“水華”。

  藍藻水華防控,是當前滇池保護治理工作的重中之重。那麼藍藻水華産生的原因是什麼呢?何鋒告訴記者,主要是因為滇池水體的富營養化,通俗來講,就是水太“肥”了。

  在2015年以前,昆明市滇池高原湖泊研究院前的一片水域也避免不了有藍藻水華發生,但自從開展湖內生態修復示范工程以來,幾年裏均沒有發生藍藻水華,在何鋒看來,這跟沉水植物的恢復有很大的關係,“沉水植物可以直接吸收水體中的溶解態氮、磷,為滇池‘減肥’,藍藻缺少充足的養分,其生長繁殖速度就會大受影響,從而有效抑制水華的發生。”

  每個星期,何鋒都要帶上燒杯、網兜等工具,乘坐小船到“試驗田”中央採樣。“撈藻”是採樣工作中一項十分費勁的活,何鋒要站在搖搖晃晃的小船上,用小網兜反反覆復撈20次左右,才能在底部看到少量綠色的浮遊藻類,“2015年以前,在草海大泊口水域,撈一下就有好多藻類,現在反覆撈也只能撈到一點。”在顯微鏡下觀察,打撈到的浮遊藻類中,藍藻門佔比在30%以下——在2015年之前,藍藻門佔比高達90%以上。

  何鋒告訴記者,隨著湖內生態修復示范工程的持續推進,未來這片水域的沉水植物將越來越多、Ⅲ類水質的面積也將越來越大;而示范工程中積累下的經驗和方法,也將被推廣到更廣闊的水域,助力滇池全湖保護治理。“我相信,未來我們‘高原明珠’的水會越來越清、水質會越來越好!”(完)(念新洪 羅春明 趙普凡 趙勇)

  往期回顧:

  【雲南故事特別策劃·我的滇池②】“市民河長”來巡河

  【雲南故事特別策劃·我的滇池】漁政執法“兄弟連”

  【微紀錄·雲南故事】花從鬥南來

  【微紀錄·雲南故事】進城的孩子 

  【微紀錄·雲南故事】衝上雲霄!為雲南“代言”的女飛行員

  【微紀錄•雲南故事】把論文寫在竹林裏的“農民”教授

  【微紀錄·雲南故事】嗨,警犬!

  【微紀錄•雲南故事】歌唱的村莊

 

【糾錯】 [責任編輯: 丁凝]
01007021001000000000000001112010137985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