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言川
孫言川,男(約1880-1921),青田縣仁莊鄉孫山村人。出身書香門第,受過良好教育,學過武功。青田時期受共産國際思想影響,毅然奔赴革命聖地--俄國,以經商為業,積極從事革命活動。曾任旅俄華工聯合會幹事和秘書,負責編輯《旅俄華工大同報》。該報由於手書石印出版傳播革命道理,分發在蘇紅軍中參戰的中國士兵閱讀。每逢星期日,孫先生親臨兵工廠宣講馬列,曾和列寧共桌用餐,列寧親熱地稱呼他孫先生。
1917年俄國大革命期間,旅俄華工聯合會為保護華僑人身安全及其合法權益,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努力促成大批僑胞返回祖國。其中一次就為青田籍和湖北天門籍二百多僑胞脫離戰亂、饑餒和顛沛流離之苦,並且不畏強暴與俄國政府交涉查清殺戳九名青田籍僑胞的兇手,使其被處極刑,為我僑胞申張正義,不屈中華民族之氣節。又如青田僑民楊廷豐,從日本進口價值四萬盧布的貨物,被俄羅斯海關以禁貨入為由扣留半年之久,華工聯合會應楊的請求逐派員前往交涉,據理力爭,終使貨物交還原主。
1918年6月18-24日,代表10多萬華工的全俄第三次華工代表大會召開,孫言川當選為名譽主席。大會期間,還建立了由12人組成的共産黨團體(為俄共所屬組織),被授權與俄共建立關係。孫先生乃是我國華僑中的夫産階級革命先驅。
1921年孫先生授命回國,行前列寧曾囑咐其回去發動革命。在途經杭州時得病,醫治無效,英年早逝。
從以上重大活動中,足見孫先生在俄國早期革命活動中所處的地位和重要作用,是我縣華僑為所在國革命和維護華僑合法權益作出貢獻的傑出代表。
林三漁
林三漁,男(1898~1987),青田縣仁莊鄉羅溪村人。一生僑居日本,是旅日著名愛國僑領。1987年11月23日,因病醫治無效,在東京逝世,享年90歲。
林先生出身農民家庭,家境貧寒,少年輟學,為謀生計,17歲跟鄉人東渡日本做工、經高。歷時70餘年。林先生以其堅忍不拔的精神,在創業的道路上披荊斬棘,用辛勤的汗水開創了自己的事業,成為我縣旅日華僑實業家。
林先生在日期間,以維護中華民族的尊嚴和華僑的正當權益己任,關心團結廣大僑胞,在促進祖國統一、發展中日友好等方面作出了積極的貢獻,贏得了旅日華僑的擁戴和信任,被推為旅日華僑東京總會常務理事,旅日浙江同鄉會副會長,受到了東京華僑總會的表彰。
1961年9月,林先生首次應邀回國參加國慶觀禮,受到周恩來、廖承志等中央領導人的親切接見,極大地鼓舞激發了林先生的愛國熱情,從此林先生就頻頻回國,他要把他的畢生成果饋贈給養育過他的祖國和故鄉。
林先生常説:祖國與海外赤子是母子關係。國富民強,國弱民辱,只有先國家後自己,才能使祖國強大,人民榮光。林先生不僅這樣想而且這樣做了。六十年代,他為青田華僑中學、溫州華僑中學、羅溪小學等十所中小學捐贈辦學經費、學習用品;七十年代,他捐資興建山口至湯洋公路,仁莊至大安的鄉村道路,又先後資助山口、下陳、阮洋、仁莊、羅溪等地的僑梁6座、涼亭4座;八十年代,他先後資助興建浙江華僑大數、青田華僑飯店、青中三漁禮堂,重建城鎮《謝橋亭》、上海師範大學實驗學校。
為獎勵師生勤教勤學,他分別在青田中學、溫州大學、麗水師範專科學校、羅溪愛國小學設 quot;林三漁興中華獎學金",並為上海師大提供實驗基地的資金。林先生深受缺少文化之苦,也深諳不興教則國家不能強盛的道理,因此在捐贈200余萬元中教育就佔70%多。
林先生生活十分儉樸,屬於他自己的只有極平黨的簡陋的居室和一輛用於清理垃圾和代步的破舊自行車,他把一生的辛勤積蓄全部奉獻給祖國和家鄉父老,他是炎皇子孫的優秀代表,是我縣華僑的光輝旗幟。"赤子戀故土、千里情深;丹心報國恩,一片誠意"。這是家鄉人民對林三漁先生愛國愛鄉的真實寫照。
胡錫珍
胡錫珍先生是旅意著名愛國華僑,青田縣前倉鄉車村人。1908年出生在貧苦農民的家庭。全家八口,只有一畝來地,生活艱苦,故從小失學。18歲那年,離鄉背井東渡日本,當小工,拉洋車。在生活低層掙扎了八年。1933年展轉到意大利,起始靠借貸買雜貨度日,歷經坎坷,省吃儉用,稍有積蓄,遂轉做皮包生意,後發展成為名問遐邇的皮革公司,並任經理。
胡先生在意大利期間,曾屢屢受挫,以至陷入困境。但他咬緊牙關,表現了中國人堅忍不拔的意志。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他的皮包廠被炸,損失慘重。戰後,按規定可以得到意大利政府三千多萬里拉的賠償,但前提必須加入意大利國籍。為了維護中國人的尊嚴,胡先生斷然:"我是中國人,為什麼要加入意大利國籍?""我是中國人"是一句極普通的話,但在當時特定環境中卻充分體現了胡先生作為一個中國人的浩然正氣和堅貞不屈的民族氣節。胡先生在意大利生活近五十年,他一直保留着中國國籍。
解放戰爭期間,國民黨駐意使館搞了個"俱樂部",企圖拉攏華僑進行反共活動,胡先生等愛國華僑發起了一個"旅意北部華僑工商會"與之相對抗。胡先生在華僑中歷數共産黨的功勞和國民黨的腐敗,不少華僑退出"俱樂部"加入"工商會"。胡先生的愛國正義行動受到了廣大愛國僑胞的擁戴,被選為該會會長。
1971年,胡先生受國務院邀請回國參加國慶觀禮,受到了周恩來總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他目睹祖國的巨大變化,激動得熱淚盈眶,從而更加熱愛自己的祖國。
1979年,胡先生首次回鄉省親,受到當地黨政和政府的熱情款待,為了發展家鄉經濟,他投資五十萬人民幣(五年免息)興建了青田華僑乳製品廠,開創了我縣華僑投資的先河。他還先後捐資故鄉小學、中學、醫院、太鶴公園、石門洞、華僑歷史陳列館等人民幣20余萬元,又捐贈省僑辦、地區僑辦和縣政府、政協、僑辦、僑聯等小汽車各一輛。赤子之情誠實可嘉。
"窮且益堅不屈民族之節,富而不吝永懷報國之心"是我國駐意使館送給胡先生的一副對聯,也是對胡先生人品的崇高評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