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青田主頁 ◎ 青田接觸 ● 黨政在線 ● 僑鄉人文 ● 石雕之鄉 ● 青田企業 ● 招商引資 ● 青田生活 ●報道青田
青田概況
青田縣經濟發展情況匯報(1)
青田縣經濟發展情況匯報 (2)
青田縣經濟發展情況匯報 (3)
城市建設
青 田 概 況

  
  青田縣位於浙江省東南部,甌江中下游。東接溫州,南連瑞安、文成,西臨麗水、景寧,北靠縉雲。全縣有23個鄉,10個鎮,總面積2493平方公里,人口48.7萬。
    青田縣歷史悠久,自唐睿宗景雲二年(公元711年)置縣,至今已有1200多年,原來隸屬處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屬溫州專區。1963 年5月改屬麗水地區。2000年7月,麗水撤地設市,青田縣隸屬麗水市。
    據縣誌記載,青田因太鶴山下田産青芝,而取縣名叫芝田,後改叫青田。


    青田屬山地丘陵地貌和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溫暖濕潤,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為18℃。境內溪谷縱橫,煙江秀麗,山巒連綿,奇峰挺拔,自然風景資源豐富,人文景觀星羅棋佈,相映生輝。最為突出的是“一江二石”。一江,指貫穿青田全境的甌江;二石,指省級著名風景名勝區石門洞和歷史悠久、聞名中外的青田石雕。
    “三縣”。一是革命老區縣,二七年就建立了黨支部,三五年劉英、粟裕率領的中國工農紅軍挺進師在青田一帶開展武裝鬥爭,三六年建立了永瑞田縣委。二是對&工作重點縣,據解放初期統計,青田籍在&人員將級以上有70多人,目前,約有萬青田籍人在台灣。三是經濟欠發達縣。97年全縣實現了基本脫貧。年實現國內生産總值15. 77億元,比上年增長8.35%;工農業總産值22. 39億元,增長14.7%;財政總收入1.0878億元,增長7.8%;農民人均純收入1560元,長5.98%;自營出口2392美元。今年 l-6月份,完成了業總産值9.5337億元,同比增長28,97% ;農業總産值2.136億元,同比增長2.1%;財政總收入0.609億元,同比增長24%;完成固定資産投資2.626億元,同比增長62.66%。但與沿海經濟發達地區相比,青田縣經濟底子還很薄弱,各類基礎設施落後,全縣還有約20%的行政村末通機耕路,9000多人生活尚處在貧困線下。 csjs2.jpg
    甌江水碧似藍,兩岸風景如畫,從古到今,潮來波涌,游人如織:傳説我們的祖先軒轅曾駕舟從縉雲來到青田,忘情地翻閱大自然的傑作石門瀑布,至今軒轅遺跡猶在;光武帝、宋高宗也曾在甌江浪裏飛舟,留下許多動人的故事;歷代名宦豪客,如謝靈運、李白、王安石、秦觀、沈括、文天祥、王十朋、陸游、高明、張孚敬、湯顯祖、袁枚、阮元、朱彝尊、郭沫若等人,面對滔滔江水,或高歌“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或讚美一篙綠水,兩岸青山……甌江,是連接中華歷史的通道,青田山川的驕傲!
    石門洞是洞天福地,世外桃源,它與劉基結下不解之緣。它以其無窮的魅力,吸引着歷代無數文人名士,寫下許多動人的讚美詩文。一千多年前,南朝山水詩人謝靈運便將石門洞譽為“東南第一勝”。
    太鶴山,神仙住過的地方。“何事別尋仙境界,此山原是鶴家鄉。”唐代清溪道士葉法善曾隱居這裡養鶴、點易、煉丹、試劍,得道成仙。唐玄宗讚他為“上天下天鶴一隻”。此後,太鶴山被人稱為“人間仙境”。 
    青田之享有盛名,更因它創造了燦爛的石雕文化。很早以前,青田就有女媧補天遺石下凡變成石雕石的傳説。1500多年前,青田人開始認識它,利用它。從此,青田石雕從無到有,從衰到盛,從國內到海外,從單一工藝到藝術精晶,似一條藝術長河,閃耀着一代代藝人們的智慧之光,從古奔流到今。
    青田又是著名僑鄉。青田人僑居國外已有300多年歷史,有18萬華僑分佈在世界70多個國家,且在逐年增加,2000年,全縣就有3萬人領取護照,1萬多人出國定居。近幾年來,國際貿易不斷擴大,年出口貿易額達30億美元。全縣私人外匯儲蓄高達3億美元,捐助家鄉建設累計人民幣1億多元,為兩個文明建設作出了巨大貢獻。獨具特色的華僑文化為這座歷史文化名城增添了絢麗繽紛的色彩。 
    青田還是名人之鄉,明代國師劉基、七君子之一章乃器、巾幗領袖陳慕華、還有南宋三朝宰相湯思退,國民黨副總裁陳誠……他們如雲環霧繞的奇峰,喚起人們尋源探秘的興趣。
    青田,多元文化,源遠流長。歷代文人墨客、政壇要人無不讚美青田:物華天寶,人傑地靈。
    青田,是歷史文化名縣!。


Copyright © 2000-2001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製作單位:新華社浙江分社新聞信息中心
本網站所刊登的新華通訊社各種新聞﹑信息和各種專題專欄資料,
均為新華通訊社版權所有,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華社主編信箱:zhejiang@xinhuanet.com
webmaster:zhejiang@xinhu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