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青田主頁 ◎ 青田接觸 ● 黨政在線 ● 僑鄉人文 ● 石雕之鄉 ● 青田企業 ● 招商引資 ● 青田生活 ●報道青田
青田概況
青田縣經濟發展情況匯報(1)
青田縣經濟發展情況匯報 (2)
青田縣經濟發展情況匯報 (3)
城市建設
城 市 建 設

   許多人都知道青田,因為它是全國著名的華僑之鄉,有18萬華僑分佈在世界70個國家和地區;許多人知道青田,因為它是石雕之鄉,青田石雕以其獨特的工藝聞名於世;許多人知道青田,因為它是名人之鄉,明朝的劉伯溫、“七君子”之一的章乃器、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陳慕華等均為青田籍人士。青田還是個山川秀麗。自然條件得天獨厚、名勝古跡眾多之地,省級風景區石門洞是我國唐朝道教名山三十六洞天之十二洞天……但是,所有了解青田和正在了解它的人都看到,青田人並不僅僅滿足於大自然的饋贈,要想詮釋僑鄉的全部內涵,讓我們去看看撲面而來的越來越濃的城市化氣息的青田。

         qtyj.jpg創僑鄉都市特色品牌          
   談起水上城市,人們就會想起意大利的威尼斯;説起廟宇古街匯集的城市,人們就會想起日本的京都;在上海黃浦江邊的外灘,一條街成了建築物的“萬園博覽”;哈爾濱的中央大街,是俄式建築的大匯集……。到過青田的人無不為這裡山水相間、城在林中、林在城中,路網與水系的綠帶溝通內外環境,公園與廣場點綴環境的點、線、面複合結構的景色所陶醉。

  特色是城市的品牌,是城市的知名度,也是城市之競爭力所在,因而,特色也將成為城市的一種吸引力。在大力推進城市化的今天,青田縣建設局按照縣委、縣政府提出 的“東進外拓、興五業、強五鎮、富民建市奔小康”的發展戰略,根據産業和人文特點,完善規劃,創造特色、突現特色、打響品牌,使這片挾“華僑之鄉,名人之鄉,石雕之鄉”的神奇土地更加聞名遐邇。

   一座城市要有特色,一條街、一幢樓都應該有特色。青田有着它自己獨特的優勢,有着它內涵豐富的歷史文化,山水環繞,溪流縱橫的自然環境,兼具了濱江城市的風貌,造就了宜人居住環境。大力推進城市化,青田建設局為了使舊城適應城市發展,提高城市質量,樹立僑鄉特色品位城市,在舊城改造布局上,按巳有的歷史特色勾畫藍圖,完善規劃,根據産業和人文特點,保留寶幢街,打通少年宮路至西門街,開闢聖旨街,徹底解決了舊城區的橫向交通問題,加強了舊城與東部的城市新區的&&,同時保留了大街原有濃厚的商業氛圍,採用商業步行街形式,提高街道兩側地塊的商業價值。為大力挖掘、發揮、利用舊城商業價值,各塊建築盡量沿街佈置,特殊地段以底層裙房予以貫通,別具一格。從聖旨路與寶幢街交叉口分別沿聖旨路和寶幢街至新大街一帶為舊城核心部位,現狀已建有青田賓館和青田大廈等大些級公共建築,規劃將此區域定位為市級大型公建為主的商貿、服務中心區,高層建築相對集中,突出城市的現代化風貌。在臨江路、新大街及聖旨街與寶懂街交叉口幾個主要地段,為樹立良好的城市景觀,安排部分大型的公共建築,其他基本上佈置住宅及為居民日常生活配套的服務設施建築為主,這樣的舊城改造布局,強化了第三産業發展,拓展商住功能,理順路網結構,疏解 舊城交通,充分展示僑鄉風貌,把城區建設成為具有鮮明的特色,又不失歷經滄桑的魅力,既蘊含舊城韻味又充滿商機的城市中心區,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和現代氣息,發揮出它長久的人文、歷史和經濟效益。

精心描繪城市規劃

  規劃是城市建設的永恒主題,規劃決定着城市發展的方向,青田縣建設局為進一步提高城市品位,樹立城市形象,建設好以石雕藝術和僑鄉著稱的濱江旅游山城,以建市為目標,堅持“科學、合理、可行”的原則,從城市功能、生態建設、城市品位、科學布局等方面着手,高起點、高標準規劃城市,相繼編制了城市防洪、燃氣、綠化、環衛等專項規劃和舊城改造修建性詳細規劃,舊城改造修建性詳細規劃比較方案,油竹、高崗新區控制性詳細規劃,江南新區四至七號區塊修建性詳細規劃,龍津小區修建性詳細規劃、太鶴別墅小區修建性詳細規劃、江南新區8號區塊——飛鶴山莊修建性詳細規劃、僑鄉工業園區一期修建性詳細規劃、東山小區控制性詳細規劃、西門大橋和太鶴大橋轉盤的景觀設計等。到目前為止,縣城總體規劃區範圍內巳編制詳細規劃和建設用地面積為633公頃,佔規劃總建設用地84%。這樣,一個功能分區和城市布局結構合理,道路交通系統便捷,城市基礎設施配套,有良好的生態和環境景觀的現代化濱江小城市的藍圖在青田城市建設者手中誕生了。

  在建好縣城規劃的同時,村鎮建設工作逐步一起上規範化管理軌道,全縣從事村鎮建設管理人員55人,基本實現“鄉鄉有人管,鎮鎮有人抓”的局面;規劃編制工作進一步加強,全縣已完成8個建制鎮和17個鄉的總體規劃修編工作,84個村莊建設規劃編制工作,一些重點鄉鎮的重點地段還編制了小區詳細規劃,青田縣規劃在城市建設和發展中發揮了龍頭的作用,極度大改善了居住和投資環境,推動了全縣經濟發展。

  青田山水相間,自然條件優越。該縣在基礎設施建設中,注重生態建設。城市綠地系統採取以外圍大面積綠化圍合城市為背景,規劃建設11個公園、3個廣場、6座大橋綠島,同時建設城市主街道行道林、鐵路防護林地、公路防護林地、居住區綠地、單位附屬綠地以及生産綠地。

  2000年,青田縣城新增綠化帶 1.5萬平方米,街道兩旁栽種各種花木 20 000多株,鋪草坪 10000平方米,城內街道樹木排列整齊、樹種優等,如今的青田巳形成“西岸纏繞、多國點綴、橫縱交錯”的綠化新格局。青田縣城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6.27平方米。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青田縣城市泛光照明工程,每當夜晚華燈初放.整個縣城流光溢彩,美不勝收,其效果達到了國內中等城市水平。

  幾年以來,青田縣建設局在全面推進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使青田縣城舊貌換新顏,朝着“路平燈明,城市披”的目標邁進,相繼建成了臨江路、龍津路、鳴山路、校場路、馬鞍山路、塔山路,搬遷了老城區內污染城市環境的化工廠、農機廠,開闢了龍津公園和臨江綠化帶,建設了西門入口轉盤,縣城城市雕塑標誌;青田縣老城區打通了西門山路和東山道路;貫通了塔山路、臨江路和水南新區的主要街道;拓寬了鶴城東路、鶴城西路,建成了太鶴大橋、趙山門天橋;城內街道四通八達,高樓鱗次櫛比。青田,一座初具規模現代化的濱江小城屹立在甌江之畔。

深化改革加強城市管理

   城市建設的目的是提高群眾的生活質量,促進社會經濟的更好發展。一個城市硬體設施改善的同時,軟體管理也必須與之配套。青田縣建設局認真把城市管理作為重要工作內容來抓,在城市管理工作中他們從平時抓起,從與老百姓生活息息相關抓起,把工作做實做細,青田縣在麗水市率先推出居民生活垃圾收集袋裝化;縣城街道店前配置保潔桶,店前環境衞生實行“三包”  ;同時不斷完善縣城環衛清掃作業競爭機制 。專門組織衞生監督隊伍,對縣城主街道及住宅定時或不定時地巡迴監督、檢查,使衞生質量顯著提高。

   眾所周知,甌江是麗水的母親河,甌江的水質好壞直接關係到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青田縣建設局制訂了嚴格的關於向河、坑、溝兩邊傾倒垃圾的制裁措施,專門成立甌江水質監測隊伍以及護河、護坑、護溝隊伍,實行24小時值班負責制。並在青田縣城甌江邊城墻下建設澆築人行道,起到防洪保潔作用,使甌江邊沿及城區內水碓坑、後半坑兩側無垃圾,水功能區達標率 100%。

   創建文明縣城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系統大工程,也是展示良好形象的窗口。青田縣建設局領導對創建工作高度重視,切實加強領導,加大投入,強化管理,以創建為契機,實施了縣政府《關於縣城禁止機動車鳴喇叭,禁止拖拉機等車輛進城,禁止亂放煙花爆竹,禁止飼養家禽家畜和禁止大辦婚喪事的通告》“五禁”通告發布後,城建監察大隊全體人員堅持上崗執勤,對市容市貌進行全方位監察管理。

   時光飛逝,日月如梭。青山縣建設局抓住機遇,加快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成為浙江大地上一顆璀璨的明珠,岳建新局長為此榮獲“全國建設系統先進工作者”之稱號。

   面對新的世紀、新的挑戰,青田縣建設局人人信心滿懷。2001年,世紀第一年的目標是:

   ————縣自來水廠擴建工程於7月份試供水;
  ————投資1000萬元建設油竹千米主幹道;
  ————繼建自來水廠擴建工程和溫溪自來水廠擴建工程竣工供水;
  ————續建東山主幹道2200米 ;
  ————完善水南道路網工程(720米);
  ————拓寬泥灣至石郭道路(1500米);
  ————建好水南垃圾中轉站;
  ————興建季莊垃圾處理場無害化工程;
  ————續建甌江北兩岸綠化帶3500平方米;
  ……

   在21世紀,僑鄉一一青田的城市建設將實現跳躍式的發展。一個經濟繁榮、文化發達、環境優美、特色鮮明的僑鄉將在浙西南的土地上如群星般放射出迷人的光芒。

 


Copyright © 2000-2001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製作單位:新華社浙江分社新聞信息中心
本網站所刊登的新華通訊社各種新聞﹑信息和各種專題專欄資料,
均為新華通訊社版權所有,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華社主編信箱:zhejiang@xinhuanet.com
webmaster:zhejiang@xinhu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