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給青田石雕注入強勁的藝術活力,石雕創作進入一個蓬勃發展的黃金時期。一批名師脫穎而出,題材不斷革新,名作頻頻問世,連連得獎,石雕隊伍日益壯大,石雕市場逐步形成。
七十年代末期,一批中青年藝人從單一的傳統題材中超脫出來,他們面對現實,師法自然,革新題材,創作了一批豐富多彩的現實主義作品。
青田石雕經過文革衝滌,一批中青年藝人清醒地認識到:傳統題材的樣板創作,只能是走死胡同;藝術要發展,必須走生活的道路。他們從雕刻室走向社會,從田園裏汲取創作素材,從生活中捕捉創作靈感。20世紀80年代,石雕藝術家林如奎首先推出《高梁》,倪東方接而推出《秋》,他們採取特寫和誇張的藝術手法,運用嫻熟的多層次鏤雕、圓雕技藝,精工雕琢,把自然作物的形態和神韻表現得豐富多姿。他們的藝術創舉,在石雕界引起很大的反響。於是,以農作物為創作題材成為時尚,高梁、稻穀、小米、毛芋、南瓜、辣椒、扁豆、白菜、茄子等登上了大雅之堂。
1982年,周百琦成功地創作出《春》,這件以青田封門黃凍石精心設計雕成的藝術傑作,突破了傳統題材的框框,精雕破土而出的春筍,着意誇大鋒芒畢露的筍尖,突出了煙雨三月的勃勃生機,揭示了美的旋律,將藝術創作和藝術構思巧妙地結合起來。
1984年,中年藝術家留秀山,在繼承石雕名師張仕寬《葡萄》創作藝術的基礎上,推陳出新,他摒棄了葡萄藤依順石頭爬生的作法,成功地創作出多層次、多藤蔓、立體鏤雕的《葡萄山》。中年藝術家林福照運用大膽的藝術設想,以神話故事為題材,以赤石紅雲為陪襯,注重人物內心世界的揭示,成功地雕成大型石雕巨制《鍾馗嫁妹》。中年藝術家林耀光,在傳統題材上大做文章,他首先改變了馬在草地上奔跑的傳統造型,於馬腹後雕以飛卷塵土作帶筋,使奔馬後腿騰踔凌空,氣勢奪人,並以"赤兔追風,關公千里走單騎"的故事創制了《千里雄風》這一人襯馬、馬馱人,人馬合一的藝術傑作,使作品的內涵更加豐富,造型更加獨特。
這些藝術家師法自然,大膽創造,不斷革新,為青田石雕開一代新風。80年代以來,一件件充滿現實主義創作風格的精美石雕作品頻頻問世,連連得獎,石雕創作出現了全面豐收的黃金期。
青田石雕名師輩出,創作陣容整齊,藝術氛圍濃厚,各類題材的創作異彩紛呈。
青田石雕,歷史悠久,名師輩出,流派紛呈。大批藝人在花卉、山水、人物、動物創作上形成多種藝術創作風格,充分顯示了青田石雕雄厚的創作實力。
花卉創作 花卉創作是青田石雕創作的強項,尤以解放後為盛,其精湛的鏤雕技藝令世人讚嘆不已。該項藝術創作以現實為題材,創作類型呈多樣化。現代以來,從正面鏤雕到立體鏤雕,從單一的花類創作到複雜的花鳥群體創作,無不體現了幾代藝人艱辛的摸索。張仕寬、林如奎、朱正甫、吳如乾、倪東方、林福照、周百琦、留秀山、張梅同、蔣伯洪、林伯正、周金甫、林青民、黃銀松等老中青三代藝人的創作實踐,已經將青田石雕花卉創作推向一個新的高峰,受到世人矚目。
山水創作 山水創作是青田石雕的傳統題材,它講究構圖布局的整體性和隨意性,講究造型和章法。近代以來,以林讚卿、金精一等一代名師為代表,下啟杜正清、韓佔鰲、葉守足、林達仁、葉棣榮、周悟青、牛克思、(林漢立)以及青年藝人林觀博、潘克照、葉品然、李大白等,他們的藝術創作,時時體現着時代風貌,作品內涵豐富,情趣盎然。
人物創作 人物創作素來是石雕創作的難點,但青田石雕藝人勇於探索,挖掘歷史題材和革命題材,從單一的人物創作到複雜的群體形象塑造,取得了卓越的成績。近代周芝山、周旭卿、尹阿岩名播四海;當代潘雨辰、林挺椒、楊楚照、林福照、張愛廷蜚聲遐邇;青年藝人張志然、尹松平、徐永麗、傅獻軍、張愛光、陳小甫、林祖聖、麻成昌出手也不凡。
動物創作 動物創作源遠流長,早在南北朝既已發現小石豬殉葬品。經歷代沿革,至當代,葉松長、林耀光等一批中年藝人博取眾長,開創動物創作新篇章。青年藝人葉建民、陳長青以雕馬見長,林觀博以龍鳳、張海正以熊龜、陳經平以十二生肖製作初露鋒芒。
近年來,隨着石雕創作隊伍的不斷壯大,創作實力的日益增強,由石雕藝術衍生出來的石雕鑲嵌藝術、園林雕塑藝術以及建築裝飾雕刻藝術也異軍突起,成為一門新興的門類。石雕鑲嵌以全國各地彩石雕刻為主,結合玉雕、牙雕、貝雕等多種雕刻藝術,形成獨特的綜合雕刻藝術。園林雕塑和建築裝飾雕刻藝術則利用青田本地豐富的花崗岩、青石資源進行雕刻,用於公園、廟宇、墳墓、樓堂、館所等建築。園林雕塑、建築裝飾雕刻非但在青田本地廣為應用,在國內各大城市也相當流行。一些青田石雕藝人走南闖北,飄洋過海,將雕刻藝術用於現代建築,他們的雕刻藝術在異國他鄉重放光彩,為青田石雕爭得了榮譽。
解放後,青田石雕藝人的文化素質普遍提高,創作實力非常雄厚。目前,青田石雕藝人被國家授予"工藝美術大師"的有林如奎、周百琦、倪東方、張愛廷等4人,其中倪東方被《香港商報》評為20世紀100個封面人物之一。被浙江省授予"工藝美術大師"的有1人,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授予"一級民間工藝美術 quot;的有4人,"民間工藝美術家"的有26人,加入中國工藝美術協會的有16人,浙江省工藝美術家協會的有23人,浙江省民間藝術家協會的有15人,還有數十人被有關部門評為高級工藝美術大師、工藝美術師。
1995年10月,青田石雕研究院宣告成立,它以磋商石雕技藝,提高創作水平,繁榮石雕市場為宗旨,廣泛團結石雕藝人,進行學術交流,促進石雕生産,全面提高石雕創作整體水平,進一步繁榮石雕市場。1998年8月12日,青田縣人民政府牽頭組織成立了青田縣石雕行業協會,這標誌着石雕行業開始依照市場經濟規律運作,逐步走上健康、有序的發展軌道。
石雕隊伍的不斷壯大和藝人素質的不斷提高,這是青田石雕的希望!
市場機制的確立,為石雕生産的空前發展創造契機,一批石雕經紀人應運而生,青田石雕市場初具規模。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確立,為石雕生産和經營創造了良好的契機。當地政府部門大力扶持石雕業,石雕生産從原來單一的計劃經濟走向多種形式的生産經營,石雕業得到空前的發展。
90年代以來,一批曾經是石雕生産和經營的骨幹紛紛走上石雕經銷之路,他們或徑直去港澳&搞石雕經銷;或在深圳、珠海、廣州、廈門、上海、蘇州、北京、西安等地開設青田石雕公司和商店;或直接到昌化、內蒙古巴林等地搞石料經銷。目前,青田,尤其是鶴城鎮、山口鎮已成為全國各地雕刻石的集散地,石雕、印章主要生産基地。縣府所在地鶴城鎮將鶴城東路辟為石雕街,營銷日旺;在水南車站建立石雕工藝品中心市場。山口鎮將永安街辟為石雕街,石雕商店林立,有的藝人還設有奇石、石雕珍品陳列室,如"惜石齋"、"奇藝坊"、"奇石齋"、"石上品"、"怪石齋"等皆遐邇聞名,可謂"山口多石齋,齋內多奇士"。
當今,石雕行業成為青田的支柱産業。全縣石雕從業人員高達二萬多人,石雕經紀人也達數千人,以鶴城鎮為龍頭,山口鎮、北山鎮、方山鄉石雕專業戶數以千計,年産值就達3億以上。
石雕經紀人的産生和隊伍的形成,有利地促進了石雕生産的發展,促進了地方經濟尤其是旅游業的全面起飛。
青田石雕,這支絢麗多姿的藝術奇葩,在新世紀曙光的拂照下,必將開得更加旺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