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桐軍:培養有氣質的朝陽學子
視頻 | 呂桐軍:培養有氣質的朝陽學子

呂桐軍:培養有氣質的朝陽學子

25年堅守信念,結緣“梧桐”精神

呂桐軍校長從1992年走上教師工作崗位,25年間先後擔任過擔任過語文老師、班主任、教導主任、副校長、校長等多個不同的角色。當談及在從教師到校長的崗位轉變中有哪些令他印象深刻的地方時,呂校長説“一路過來,我自己內心始終有一種自己的信念。這個信念就是促進學生全面成長,為每個孩子燦爛的人生打實基礎。擔任校長以後,這種信念越來越堅定、強烈,感覺責任也更加重大。我自己的教育理想是修身養正,做一個氣質的朝陽學子。所以這麼多年來堅守在教育的不同崗位上,不僅僅是因為我熱愛教育,熱愛孩子,更主要的還是一種責任和擔當。”

呂校長深知成就一個孩子、改變一個家庭的教育使命。他説“這些年來,我也一直執著的在追求成就孩子就是成就自己的這樣一種職業幸福。所以在生活當中我非常喜歡梧桐樹,因為梧桐樹被人們譽為智慧樹,它有一種精神叫‘守獨梧桐',這種精神或許就跟我這些年來的堅守是相同的。”

要培養有氣質的朝陽學子

呂校長認為應該培養有氣質的學生,他説“我們學校培養學生的氣質主要包含三個方面的基本特點,第一包含正氣,也就是要求學生有良好的行為習慣和純正的品性,第二個基本特點是大氣,與人交往寬容,能夠尊重,能夠體諒和幫助對方,第三個基本特徵是靈氣,也就是我們的孩子會學習,活學、會學、善學,充滿智慧。

為了培養“正氣、大氣、靈氣”這樣的學生,桐廬實驗小學開展了一係列措施。呂桐君校長詳細的介紹道,“我自己在日常工作中,越來越深刻的體會到閱讀能為孩子燦爛的人生添彩,課程為孩子燦爛的人生助力,習慣為孩子燦爛的人生奠基。如何來營造學校濃厚的氛圍,如何讓學校的課程更豐富,更有選擇性,如何更有效的實施養成教育,讓好習慣陪伴孩子成長,這也是我最用心思考和探索的三項學校的工作。所以近年來,我在學校裏大力提倡並推行‘四個一百'閱讀行動,還有‘人人有喜歡的社團課’,‘人人爭做朝陽學子’這三項育人行動。‘四個一百’閱讀行動是指我們實驗小學的學生在小學的六年裏,能夠誦讀一百篇小古文,能夠背誦一百首古詩,積累一百句國學經典,閱讀一百本經典的兒童讀物。“人人有喜歡的社團課”是指學校開設豐富多彩的社團課程,以滿足我們學校每個學生的興趣培養和潛能發掘的需要。”

至于 “朝陽學子”名稱的由來呂校長解釋説“因為我們桐廬縣實驗小學前身是1905年清光緒年間的朝陽書院,我們想要培養的“朝陽學子”具有五個核心素養,這五個核心素養分別是陽光、睿智、大氣、孝道、可人。我們覺得有這五個核心素養的孩子就是我們講的有氣質的孩子,就是我們想要培養的“朝陽學子”。

不僅學生“減負”,老師家長也要“減負”

對于社會上喊了很多年的減負,呂校長有自己的看法“‘減負’在我的理解裏不僅僅包括學生“減負”,它裏面也包含了老師“減負”,家長“減負”,“減負”要減的是過重的負擔,所以學生“減負”目前來説已經成為社會高度關注的話題,這個過重的課業負擔嚴重危害學生的心理健康,當然是必須進行這個“減負”。造成學生課業負擔過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學校的原因、家庭的原因,也有社會的原因,所以“減負”是一個係統的工作。那麼作為我們學校要做好係統工作,必須要實現量和質的統一,這個“量”的統一是什麼呢?我們學校在管理學生課業負擔的量上主要實施了課業總量控制,第二是作業網上公示,第三是定期電話回訪,還有每周的無作業日等等有效的一些舉措,那麼我們在學生課業負擔“質”的管理上,著重是增強課業的趣味性、多樣性、選擇性、有效性、綜合性和實踐性上面進行大量探索,不斷的優化。因此,真正要做到學生課業“量”的控制和“質”的提升,其實對我們老師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此以外學校將語文教學、課程建設和學生活動全面進行整合。這樣做不僅達到“減負”的目的,同時也能實現全面提升學生氣質的效果。”

農村教師水準提高,城鄉教育資源日趨均衡

目前桐廬實驗小學在校生城鄉比例是七比十,呂校長認為這樣的比例是合理的,他説,“這個數據的影響主要還是現在城鎮化建設所帶來的對生源的影響,很多家長都到縣城來買房。近年來在解決城鄉教育資源不均衡問題上我們桐廬縣成效明顯,很多農村學校在辦學的硬條件上超過了我們縣城學校,城鄉教育資源不均衡主要體現在師資隊伍和生源上。近年來我們桐廬縣在實施提高農村教師的工作待遇,名優教師下鄉支教,還有新教師先在縣城裏工作三年,再下鄉工作等一係列人事制度的改革以後,較快的提高了農村教師的整體的師資水準,我們縣裏義務教育學校五年前就實行了陽光招生和零擇校的制度,所以這也有效的控制了農村學校生源外流。當然,在城鄉教育資源均衡上,今後再進一步穩定農村教師隊伍建設,提高農村教師工作積極性,提升農村教師專業素養培訓方面還可以做一些探索,做的更好。”

小學教育重要的就是養成教育

不論是對于城裏的孩子還是農村的孩子,小學階段都是人的一生中非常重要的階段,對于這一點呂校長説,“這個問題我也想到了錢學森之問,錢學森之問指向學校教育對學生培養的問題,特別是指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小學教育對于一個人的教育是最關鍵的基礎,小學教育最重要的是實施兒童教育,從小培養學校學生心智模式,保護好學生的好奇心,激發他的求知欲,喚醒學生對未知領域探索的渴望,所以當下教育我們更需要向陶行知學習,陶先生六個解放思想,牢固樹立以素質教育為核心的基礎教育主流價值體係的意識,提高每個教師實施素質教育的自覺性,《易經》當中有這樣一句,“蒙以養正聖功也”,他的意思就是説,從小培養一個人良好的習慣和純正的品性,對人的一生影響非常大。所以我認為小學教育其實就是習慣的養成教育,讓好習慣陪伴孩子成長。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先生他也説過,他説,教育者養成人格之事業也,所以小學教育也是為一個人的健全的人格打下扎實的基礎。我們學校的校訓是修身養正,教育的口號是全面修身,人格養正。

  • “一路過來,我自己內心始終有一種自己的信念。這個信念就是促進學生全面成長,為每個孩子燦爛的人生打實基礎。”

  • “我自己的教育理想是修身養正,做一個氣質的朝陽學子。所以這麼多年來堅守在教育的不同崗位上,不僅僅是因為我熱愛教育,熱愛孩子,更主要的還是一種責任和擔當。”

  • “這些年來,我也一直執著的在追求成就孩子就是成就自己的這樣一種職業幸福。所以在生活當中我非常喜歡梧桐樹,因為梧桐樹被人們譽為智慧樹,它有一種精神叫‘守獨梧桐',這種精神或許就跟我這些年來的堅守是相同的。”

  • “我們想要培養的“朝陽學子”具有五個核心素養,這五個核心素養分別是陽光、睿智、大氣、孝道、可人。我們覺得有這五個核心素養的孩子就是我們講的有氣質的孩子,就是我們想要培養的‘朝陽學子’。”

呂桐軍:教育沒有捷徑 唯有“把整個心靈貢獻給孩子”

新華網杭州7月7日電(黃浩博)浙江省桐廬縣實驗小學校長呂桐軍是為數不多的來自縣城小學的校長,在接受採訪的過程中,他始終面帶微笑,給人質樸、熱情而又不失文雅的印象。

呂校長是為了這次採訪專門從桐廬趕過來的。這位已經有25年從教經驗的校長,從未忘記當初的夢想,通過日常教學點滴實踐著自己的教育夢想。

和桐廬結下不解之緣 親身實踐“梧桐”精神

 

桐廬縣實驗小學坐落在美麗的富春江畔,是一所百年老校。呂桐軍是桐廬實驗小學的校長,名字中也有一個“桐”字,自從踏入這所學校,他感覺自己就與學校結下了不解之緣。

呂校長深知成就一個孩子、改變一個家庭的教育使命。他説,“這些年來,我也一直執著的在追求成就孩子就是成就自己的這樣一種職業幸福。所以在生活當中我非常喜歡梧桐樹,因為梧桐樹被人們譽為智慧樹,它有一種精神叫‘守獨悟同',這種精神或許就跟我這些年來的堅守是相通的。”

  

數十年如一日,他堅持著“促進學生全面加個性成長,為每個孩子燦爛的人生打實基礎”的教育信念,帶領桐廬實驗小學不斷前行。

小學教育重在培養良好習慣和純正品性

小學教育的終極目的是什麼?對于這一問題,呂校長有著自己的思考。他表示,我們需要向陶行知學習,牢固樹立以素質教育為核心的基礎教育主流價值體係,提高每個教師實施素質教育的自覺性。“蒙以養正聖功也”,《易經》這句話的意思是,從小培養一個人良好的習慣和純正的品性,對人的一生影響非常大。

呂校長認為應該培養有氣質的學生。這個氣質,包含三層意思:第一是正氣,學生有良好的行為習慣和純正的品性;第二是大氣,與人交往能夠學會寬容和尊重,能夠體諒和幫助對方;第三個是靈氣,讓學生會學習,活學、會學、善學,充滿智慧。他表示,桐廬實驗小學在培養學生時,就以這三個氣質為標準。

教育沒有捷徑 要“把整個心靈貢獻給孩子”

在呂校長的教育理念中,老師和家長與學生之間的心靈交流很重要。老師和家長只有真正了解孩子,才能對孩子進行有效引導。

他表示,老師和家長首先應該努力“發現孩子”,只有發現孩子的興趣和他們接受知識資訊的方式,才能找準引導孩子學習的方向;

老師和家長同時應該學會“走進孩子”,“走進”是教育的開始,只有逐步走進孩子的認知世界,生活世界和精神世界才能有效的實施對孩子的教育和引導,才能真正的對孩子的成長起到促進作用。

老師和家長還要全面自我提升,和孩子們共同成長。對于老師來説,這種提升不僅僅是教育教學方面專業素養的提升,而是更多地體現在生活、娛樂、藝術、體育等各個方面。只有老師和家長涉獵廣泛,才能夠和孩子更好地溝通交流,才能夠得到孩子的信任和喜愛。從而實現老師,家長,孩子的共同成長。

呂校長説,教育沒有捷徑,唯有“把整個心靈貢獻給孩子”。(完)

杭州市教育局 | 新華訪談室 | 新華網浙江頻道 | 浙江電視臺新聞頻道

聯合出品
01007007001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