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天

學詩計劃|《於潛僧綠筠軒》:可使食無肉,不可使居無竹

學詩計劃——於潛僧綠筠軒   來自新華網

若有什麼植物是古人的最愛,非梅蘭竹菊莫屬。梅,剪雪裁冰,一身傲骨;蘭,空谷幽香,孤芳自賞;竹,篩風弄月,瀟灑一生;菊,凌霜自行,不趨炎勢。古人稱之為“四君子”。

今天我們學習這首《於潛僧綠筠軒》,東坡先生用巧妙的比喻解釋了文人墨客人喜愛“竹”的原因。雖然全詩句句接近白話,卻又字字直指本心,歷來就是描寫竹的名篇。

於潛僧綠筠軒

蘇軾


可使食無肉,

不可使居無竹。

無肉令人瘦,

無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

俗士不可醫。

旁人笑此言,

似高還似癡。

若對此君仍大嚼,

世間那有揚州鶴。

從詩題《於潛僧綠筠軒》,我們可以看出這是一首題咏建築物的詩。軒是一種有窗的長廊或小屋,為詩詞中常見的古代中式建築。筠,是竹子的意思。軒名“綠筠”,可知竹子是此軒的主要景觀特點。於潛,舊縣名,在今浙江省杭州市臨安區境內。僧,指惠覺,當時為於潛寂照寺僧人。

題咏綠筠軒,自然要圍繞竹子做文章。為了寫竹子,蘇東坡拉來一個反角——肉,前者代表精神,後者代表物質。全詩就在這兩個角色的比較中展開。開頭兩句用“可”與“不可”,對於“竹”(精神)和“肉”(物質)的取捨,亮出了鮮明的態度。這話放在以肉類為“席上珍”的古代,算得上驚人之語。

緊接着的兩句,解釋了這種選擇的原因:沒有肉,大不了變瘦;沒有竹,會讓人變俗。不同於全民減肥的今天,在古代,“瘦”和“俗”一樣是負面詞彙,分別代表身體上的羸弱和精神上的貧乏。“人瘦”兩句,從另一個角度闡述“竹”的無比重要性:人瘦了,還可通過吃肉變胖;讀書人如果變得俗氣,那就無藥可治了。因為身體的肥瘦是可逆的,而讀書人一旦墮入惡趣,淪於卑俗,往往不知悟悔,迷而不返。

蘇東坡振振有辭地講完了道理,還不忘請出一個持不同意見的“旁人”。這個“笑此言”的“旁人”,就像《老子》所説的“聞道大笑之”的愚迷的“下士”,也是前面所痛斥的俗士中的一種。“旁人”譏笑蘇東坡的言論看似清高,實則迂腐,言外之意是二者可以得兼,既得美名,又得美食,精神物質兩豐收,各種便宜全佔盡。這種人圓滑世故,是古代的“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對此,蘇東坡用詼諧的語調予以還擊:如果對着竹子雅賞,還要大口吃肉,豈不是像“腰纏十萬貫,騎鶴下揚州”那樣癡心妄想!説明精神與物質層面的追求,是不可調和的。潛心修德、志趣高雅之士,必然看淡物欲;而追名逐利之徒,也必定與澡身浴德背道而馳。此君,指竹子,用王徽之“何可一日無此君”典。大嚼,語出出曹植《與吳質書》:“過屠門而大嚼,雖不得肉,貴且快意。”揚州鶴,比喻貪婪、妄想,典出南朝宋殷蕓《小説》。

相映成趣的是,綠筠軒主人是位茹素的僧人,不會面對“竹”與“肉”的選擇難題;此詩作者蘇東坡則是個發明“東坡肉”的美食家,在生活中並不排斥肉食。“竹”和“肉”,在詩中只是兩個象徵符號。不過生活中的蘇東坡確實很愛竹,寫過不少以竹為題材的詩文,“胸有成竹”這個成語,就出自他的《文與可畫筼筜谷偃竹記》。

此詩屬雜言古體,聲韻句式參差起伏。前四句押入聲韻,中四句押平聲韻,末二句又押入聲韻;句式上,以五言為主,第二句忽然攙入六言散文句式,末二句則用七言,避免了因整飭而致的板滯。

詩寶

詩君好,“若對此君仍大嚼”中的“此君”是什麼意思啊?

詩君

《晉書·王徽之傳》:“(王徽之)嘗寄居空宅中,便令種竹。或問其故,徽之但嘯咏,指竹曰:‘何可一日無此君邪!’”後人因稱竹為“此君”。

詩寶

“世間那有揚州鶴”中的“揚州鶴”是出自哪啊?

詩君

南朝宋殷蕓《小説》:“有客相從,各言所志。或願為揚州刺史,或願多資財,或願騎鶴上升。其一人曰:‘ 腰纏十萬貫,騎鶴上揚州’,欲兼三者。”

詩寶

謝謝詩君,受教了!

  • 山有木:

    湖濱隧道

    車如流水湖中出,

    人在游魚身下行。

    不恨東坡今不見,

    東坡應恨不遲生。

  • 李莊:

    游普陀山先雨後晴

    佛國望氤氳,波生菡萏紋。

    前塵憐暴雨,彼岸仰慈雲。

    苦厄皆能度,光明向已聞。

    行行天海暮,歸路映斜曛。

  • 辣齋:

    南山竹海

    南山有竹海,稅駕一游之。

    直幹被雲色,青葉泛華滋。

    岩穴奉青靄,淺溪茁蕨薇。

    鳳鶩同趨市,翩翩翔群隹。

    練實空自落,咄嗟令人悲。

  • 蘭師兄:

書晁補之所藏與可畫竹三首

其一

蘇軾


與可畫竹時,

見竹不見人。

豈獨不見人,

嗒然遺其身。

其身與竹化,

無窮出清新。

莊周世無有,

誰知此疑神。

豬肉頌

蘇軾


浄洗鐺,少着水,

柴頭罨煙焰不起。

待他自熟莫催他,

火候足時他自美。

黃州好豬肉,

價賤如泥土。

貴者不肯吃,

貧者不解煮。

早辰起來打兩碗,

飽得自家君莫管。


農家樂

寥詞客


碧水蒼橋日已斜,

牽牛戴笠向農家。

居山不問風塵事,

向晚臨溪覽物華。



無題

Tom


綺麗蜀山巔,

大雪正蹁躚。

林靜琴音遠,

初聽己忘言。


010020040410000000000000011106911293479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