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天

學詩計劃|《滿江紅·登黃鶴樓有感》:何日請纓提銳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學詩計劃——滿江紅·登黃鶴樓有感   來自新華網

黃鶴樓,是最為人所知的歷史名樓之一。描寫黃鶴樓的詩句莫過於唐代詩人崔顥的“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那時的黃鶴樓白雲悠悠、芳草淒淒,正是太平盛世下的歲月靜好。

數百年之後的南宋,一代名將岳飛登臨此地,看到的卻是“到而今、鐵騎滿郊畿,風塵惡”。有感於此,岳飛寫下《滿江紅·登黃鶴樓有感》渴望提銳旅收復山河,再造海晏河清的美好時代,拳拳報國之心溢於紙外。

滿江紅·登黃鶴樓有感

岳飛


遙望中原,荒煙外、許多城郭。

想當年,花遮柳護,鳳樓龍閣。

萬歲山前珠翠繞,蓬壺殿裏笙歌作。

到而今、鐵騎滿郊畿,風塵惡。

兵安在?膏鋒鍔。民安在?

填溝壑。嘆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何日請纓提銳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卻歸來、再續漢陽游,騎黃鶴。

紹興三年,金人扶持的偽齊政權攻克南宋襄陽、唐、鄧、隨、郢諸州府和信陽軍,次年五月,高宗以岳飛為黃復二州、漢陽軍、德安府制置使,率軍征討,三月內剋復六州,襄漢悉平。岳飛欲借此機會乘勝追擊,收復中原,卻得到了朝廷不準進軍的命令。岳飛以襄漢大捷之功,封武昌郡開國侯。高宗有手札寵之,墨跡至今尚存。

此首上片開頭,“遙望中原,荒煙外、許多城郭”,黃鶴樓在長江邊黃鶴磯上,地勢較高,可以遙望遠處。因此作者站在樓上遙望中原,當然中原非目力所及,只見到一片荒煙,似乎可以看到許多城郭。

“想當年,花遮柳護,鳳樓龍閣。萬歲山前珠翠繞,蓬壺殿裏笙歌作”。這兩韻,寫的都是靖康之變前,汴京宮殿的繁華景象,這種繁華我們至今仍然可以在一些宋畫中見到。

值得一提的是,萬歲山、蓬壺殿皆實有其處:萬歲山即艮岳,悉用天下奇石堆成,中豢珍禽異獸;蓬壺殿即蓬萊殿。然後筆鋒一轉,“到而今、鐵騎滿郊畿,風塵惡”,可是繁華轉眼成空,如今胡騎憑陵,戰亂多年未息。

過片愈加沉痛,“兵安在?膏鋒鍔。民安在?填溝壑”,戰亂多年,大量的戰士為國捐軀,而老百姓流離失所,餓死溝壑。“嘆江山如故,千村寥落”山河依舊而人煙凋蔽,寫盡了金人南侵造成的深重苦難。

末兩韻,“何日請纓提銳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卻歸來、再續漢陽游,騎黃鶴”,作者表明主動請纓,收復河山的堅決態度和直搗黃龍的必勝信心。

詩寶

詩君好,“到而今、鐵騎滿郊畿,風塵惡”中的“風塵惡”是什麼意思呢?

詩君

風塵:指戰亂。杜甫《贈別賀蘭铦》:“國步初返正,乾坤尚風塵。“風塵惡,是説敵人佔領中原,戰亂頻仍,形勢十分險惡。

詩寶

“何日請纓提銳旅”中的“請纓”是什麼意思呢?

詩君

纓,指繩子。請纓:請求殺敵報國的機會。《漢書·終軍傳》記終軍向漢武帝“自請願受長纓,必羈南越王而致之闕下。”唐代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無路請纓,等終軍之弱冠;有懷投筆,愛宗愨之長風。”

詩寶

明白啦,謝謝詩君指點!

  • 李莊:

    游長興陳武帝故宮

    六朝擾攘感無窮,

    英武霸先誠可風。

    有漢文明延一脈,

    羨他略大與才雄。

  • 辣齋:

    放鱉

    爾本某海之波臣,想是赪尾勞某津。

    一朝誤入豫且網,販鬻將入先生唇。

    先生觀爾神飛動,背負一介足踆踆。

    長首昂竦口舌哆,如嘆中途值沉淪。

    與爾同感謀諸婦,予曰生之婦頷頻。

    去湖半裏知水氣,探首出袋自輪囷。

    豈懼碕危甘蹈險,努目搖尾疾赴軍。

    回首一別瞬千里,洋洋沒波逝無痕。

    默祝永免龍伯釣,南湖煙水遁爾身。

滿江紅·江行和楊濟翁韻

辛棄疾

過眼溪山,怪都似、舊時曾識。

是夢裏、尋常行遍,江南江北。

佳處徑須攜杖去,能消幾兩平生屐?

笑塵埃、三十九年非,長為客!

吳楚地,東南拆。英雄事,曹劉敵。

被西風吹盡,了無陳跡。

樓觀才成人已去,旌旗未卷頭先白。

嘆人間、哀樂轉相尋,今猶昔。

滿江紅·中秋夜潮

史達祖

萬水歸陰,故潮信盈虛因月。

偏只到、涼秋半破,鬥成雙絕。

有物指磨金鏡凈,何人拏攫銀河決?

想子胥今夜見嫦娥,沉冤雪。

光直下,蛟龍穴;聲直上,蟾蜍窟。

對望中天地,洞然如刷。

激氣已能驅粉黛,舉杯便可吞吳越。

待明朝説似與兒曹,心應折!




踏莎行·重上黃鶴樓

付鵬飛


極目江城,江流遠去,

龜蛇兩岸遙相踞。

遠觀鸚鵡草萋萋,

眼前景色羞於賦。

崔氏名樓,登臨幾度,

不知黃鶴今何處?

只留下太祖名篇,

滿園游客無重數。


010020040410000000000000011106911293479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