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作送別詩詞,內容一般是依依不捨、回憶不絕、把酒唱和的居多,以示情誼之深。但是王觀的這首送別詞,清新獨到,俏皮活潑,一種喜悅的情緒迎面而來,顯得與眾不同。
上片前兩句是名句,一上來就很驚艷,把水比喻成眼波,把山比喻成眉毛——一般而言,我們會把明亮的眼神比喻成水波(秋波),或者也有可能把眉色比喻成山色,但是反着用很少見,所以王觀在這裡大膽突破,取得奇效,一個橫、一個聚,又寫出了水長山高的好景致。
後兩句問行人(即是鮑浩然)去哪?繼續延續上面的比喻,去“眉眼”(山水)充盈的地方,也即是浙東,不過這裡詞人極有可能一語雙關,暗指有佳人在等友人回去,那麼這個眉眼盈盈又同時指一位女子。上片這幾句話寫得渾然天成,仿佛妙手偶得之,比喻用得不着一絲雕琢的痕跡。
下片首兩句終於看到送別的意思了,剛剛才送走春天,現在又要送你回去——這裡的語氣是有點哀怨的,好像剛遺憾了一件事情,緊接着又遺憾了另一件事。但是這種哀怨的情緒馬上在後兩句裏又反轉回來,若是你去江南,那邊春色還在,你可千萬要留住春天,享受這無邊的美景春色呀。你看,這哪是臨別傷感的態度,分明是盼望著友人去一個好地方呢。
這種歡快、輕盈的送別心態,使人想起李白的一首送別詩《贈汪倫》,“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哪有半點忸怩作態的情緒。我們會覺得,能寫出這樣詩詞的作者,正處在春風得意、心無挂礙的人生好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