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天

學詩計劃|《偶成》: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

學詩計劃——偶成   來自新華網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時間是很珍貴又容易流失的消耗品。“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自古以來文人墨客對時間的感慨與勸誡珍惜時間的詩詞不勝枚舉 。

今天要學習的這首詩,是朱熹的《偶成》。詩人通過這首七言絕句告誡世人青春易逝,要珍惜時光,好好學習。

偶成

朱熹


少年易老學難成,

一寸光陰不可輕。

未覺池塘春草夢,

階前梧葉已秋聲。

朱熹能夠成為理學宗師,與他日復一日珍惜時間、辛勤學習的品格是分不開的。他在《勸學文》裏寫道:“勿謂今日不學而有來日,勿謂今年不學而有來年。日月逝矣,歲不我延。嗚呼老矣,是誰之愆?”可見他寸陰必爭的理念是一貫的。這首詩也是講惜時,正可以做《勸學文》的注腳。

我們常説“擺事實,講道理”,本詩反過來:先給我們“講道理”,然後再“擺事實”。一二句就講了一個道理:少年時代是一生最美好的時代,但卻稍縱即逝。人很快就會變老,如果不在少年時代珍惜光陰,把握年華,那麼很可能一輩子學無所成。這的確是樸素的道理,但並不見得人人都能體味,朱子苦口婆心地勸諫一番,也是可以理解的。

道理講完了,接着三四句開始“擺事實”:我們在春天做著春草池塘的美好清夢,還沒醒來,轉眼秋天就到了,階前的梧桐樹葉已經在秋風中發出蕭颯之聲了。這兩句用極其形象的語言陳述了一個眾所周知的事實,並印證着前面兩句的道理,一下子就強化了本詩的主題,讓人印象特別深刻。

朱熹夫子自道,將自己的人生經驗通過詩歌傳達出來,既是勉勵別人,也是自警。據載,他在臨終前三天還在修訂《大學章句集注》,可見珍惜時間的習慣,貫徹了他的一生。

詩寶

詩君好,池塘春草是有什麼典故嗎?

詩君

據《南史•謝方明傳》記載,謝靈運特別欣賞族弟謝惠連的文采。謝靈運經常對人説:“我每次寫作時,只要阿連在面前,就會有好句子。”後來,謝靈運與謝惠連分開。謝靈運有次寫詩,想了好幾天都未得佳句,突然夢見了謝惠連,便立即寫出了“池塘生春草”這樣的妙句。於是他覺得:“此語有神功,非吾語也。”

詩寶

這首詩的創作背景是怎樣的呢?

詩君

慶元二年(1196年),為避權臣韓侂胄之禍,朱熹與門人黃幹、蔡沈、黃鐘來到新城福山(今黎川縣社蘋鄉竹山村)雙林寺側的武夷堂講學,偶然寫成了這首詩,所以取名為《偶成》。

詩寶

明白啦,多謝詩君賜教!

  • 山有木:

    臨帖感作

    少不臨池老學難,

    蹣跚步履困邯鄲。

    管城儘是疲羸卒,

    況有權臣號鍵盤。

  • 李莊:

    臨海羊岩茶場晨興

    流光容易老英雄,

    人面桃花轉眼空。

    不比柳絲才力薄,

    好茶天許挽春風。

  • 辣齋:

    戲贈帝鄉子一首

    為問襄陽風月主,

    邇來滬瀆事如何?

    春陽想是青君眼,

    暮氣忽來老我歌。

    心鄙市中千俗子,

    目成書內幾仙娥?

    朝朝逋負難寧處,

    不覺新詩比債多。

  • 蘭師兄:

    偶感

    一日復一日,

    光陰閒處多。

    池頭尚春草,

    樓下又秋波。

    幾許林花謝,

    一番風雨過。

    十年渾一夢,

    歲去嘆蹉跎。

春日偶成

程顥

雲淡風輕近午天,

傍花隨柳過前川。

時人不識余心樂,

將謂偷閒學少年。

白鹿洞

王貞白

讀書不覺已春深,

一寸光陰一寸金。

不是道人來引笑,

周情孔思正追尋。


鷓鴣天·題圖

學詩二十班
佳玉笏曉


又見墻頭春色濃,

小樓深院探芳蹤。

纖柔柳葉纏衣袂,

墜雪梨霜濕玉容。

千古恨,有時同。

年年樽酒待春風。

如今唯有花千樹,

飛落心頭意萬重。



卜算子·初春

學詩二十一班
易樊


含蕾杏花柔,寒峭紅梅瘦,極目煙嵐鎖瀛洲,春到當知否。

呢喃燕低翔,漪淺戲新柳,情寄東風暖枝頭,欲醉誇新酒。



010020040410000000000000011106911293479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