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天

學詩計劃|《明妃曲》:可憐青冢已蕪沒,尚有哀弦留至今

學詩計劃——明妃曲   來自新華網

明妃曲共有兩首,皆以《西京雜記》的故事為創作背景。前者主要寫絕代佳人離鄉去國的歷史事件。而後者更多表現的是昭君出塞時的心情。

今天要學習的這首詩,是明妃曲的第二首。“漢恩自淺胡恩深,人生樂在相知心”詩人通過對人物內心細膩的揣摩,刻畫了他心中王昭君的形象。

明妃曲二首

其二
王安石


明妃初嫁與胡兒,氈車百兩皆胡姬。

含情慾語獨無處,傳與琵琶心自知。

黃金桿撥春風手,彈看飛鴻勸胡酒。

漢宮侍女暗垂淚,沙上行人卻回首。

漢恩自淺胡恩深,人生樂在相知心。

可憐青冢已蕪沒,尚有哀弦留至今。

這是王安石寫的《明妃曲》第二首。其寫作手法與第一首一樣,也是抒情、敘述、議論相結合,並且韻隨意轉,顯得章法井然。

前四句是寫昭君出塞的場面。百輛車子前來迎接,很多胡姬侍奉,説明匈奴對昭君非常重視。但畢竟要遠赴異域,昭君心中還是很留戀,卻又不好表達,只能寄情於琵琶。中四句順承而下,寫昭君一路向北,仰望飛鴻,胡酒蕭索,甚是愴然。她彈起琵琶,漢宮侍女聽了不免垂淚,沙上行人也屢屢回首。

末四句轉入議論。“漢恩自淺胡恩深,人生樂在相知心”,這句話在當時被很多人批判。比如范衝就評論説:“漢恩淺而虜恩深也。今之背君父之恩,投拜而為盜賊者,皆合於安石之意。此所謂壞天下人心術。”意思是,王安石的政治立場不對,昭君是漢人,如何能夠埋怨漢恩淺寡呢?李壁打圓場説,“(王安石)語意固非,然詩人一時務為新奇,求出前人所未道,而不知其言之失也。”(兩處引文俱見李壁《王荊文公詩箋注》)可見,李壁也是不同意這句話的觀點的。

如何理解這句話呢?我個人覺得,應該從“人性”的角度去看,而不應該牽扯政治立場。王安石這句詩正是將王昭君還原為一個活生生的女子,寫她的所思所想。試想,昭君在漢宮被長期冷落,青春憔悴。等到國家有難,就想著送她去和親,這“漢恩”難道對她深嗎?嫁到匈奴,胡人能夠以禮相待,給予足夠的重視,這“胡恩”也不算淺吧?

所以,撇開政治立場,昭君發出這樣的感嘆,是完全可以理解的。這兩句,正反映了王安石對人物心理的細緻揣摩,本詩的高明之處也正在此。但不管如何,昭君的一生畢竟是悲劇,所以最後兩句寫青冢埋沒,哀弦仍留,與杜甫的“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咏懷古跡》)真是異曲同工。

詩寶

詩君好,請問可否解釋一下“春風手”的意思?

詩君

“春風手”是形容手能彈出美妙的聲音。

詩寶

請問“青冢”是什麼意思?

詩君

傳説在昭君墓上的草常青,所以名為青冢,在今呼和浩特市南。

詩寶

明白啦,多謝詩君賜教!

  • 李莊:

    病梅

    光景能新天一方,

    可憐欹曲獨心傷。

    怕聽人説朱顏改,

    與試徐妃半面粧。

  • 辣齋:

    徐公為根雕歌

    世俗唯重木,根荄棄如遺。

    徐公佚蕩士,神交和天倪。

    摹形全胸臆,擘理解刀觹。

    紛綸大匠手,玉屑斫霏霏。

    中有不測力,天花敷葳蕤。

    百年幽瘞物,一朝發光輝。

    世界豈能量,神靈實助之。

    偶像絲毫合,造化真小兒。

    仙人接可語,佛陀對展眉。

    拈花倚翠竹,排笏攀雲飛。

    徐公嗒然喪,方寸有所司。

    奚來復奚去,暫忘喜怒悲。

    回看秋山濕,不知雨多時。

  • 秋師妹:

    聞陳仁德詩長過惠州(步其韻)

    詩長逢春瀟灑過,

    西湖瀲艷柳婆娑。

    千年蹤跡殘碑冷,

    一點溫柔滿月波。

    問道西東仍宋韻,

    牽情蜀粵最東坡。

    鄉音未改唏噓處,

    且寄瑤杯可不歌?

  • 蘭師兄:

咏懷古跡

杜甫

群山萬壑赴荊門,

生長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連朔漠,

獨留青冢向黃昏。

畫圖省識春風面,

環佩空歸月夜魂。

千載琵琶作胡語,

分明怨恨曲中論。

明妃曲

曾鞏

明妃未出漢宮時,秀色傾人人不知。

何況一身寸漢地,驅令萬里嫁胡兒。

喧喧雜虜方滿眼,皎皎丹心欲語誰。

延壽爾能私好惡,令人不自保妍媸。

丹青有跡尚如此,何況無形論是非。

窮通豈不各有命,南北由來非爾為。

黃雲塞路鄉國遠,鴻雁在天音信稀。

席成新曲無人聽,彈向東風空淚垂。

若道人情無感慨,何故衛女苦思歸。


清明回鄉即景

學詩十五班
客居幽谷


泛白水田雲繞川,

花紅樹嫩燕簾穿。

鄉人執手殷勤語,

更話桑麻又一年。



鄉游偶得

學詩十四班


得閒鄉間游,

春意不勝眸。

花綻樹嬌艷,

柳垂絲媚柔。

鶯啼透碧浪,

蜂舞泛紅流。

心醉欲持盞,

邀雲對酒籌。



010020040410000000000000011106911293479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