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天

學詩計劃|《鄉村四月》:鄉村四月閒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學詩計劃——鄉村四月   來自新華網

春天是播種希望的季節,“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懷揣着對秋收的憧憬,農忙開始了,鄉村田野裏出現了一片忙碌而緊張的身影。

今天要學習的是翁卷的《鄉村四月》。和作者一起在春末夏初的四月裏感受江南農村田野風光和農家的忙碌氣氛。

鄉村四月

翁卷


綠遍山原白滿川,

子規聲裏雨如煙。

鄉村四月閒人少,

才了蠶桑又插田。

自北宋中期以來,江西詩派影響日廣,詩壇漸為其所盤踞。到了南宋初期,雖説因為大局劇變,國家民族危亡,人們的思想感情都趨於激昂奮厲,對於江西詩派不重視反映現實的卑靡詩風和生硬、拗澀、險怪的藝術形式,日漸厭棄,但一直到了南宋後期,“永嘉四靈”和江湖派出來,才公開反對江西詩派,他們用通俗樸素的語言,抒寫自己的思想感情,反映現實,取得了新的較大的成就。

翁卷卒年不詳,但薛師石《喜翁卷歸》詩云:“嗟余四友朋,驚見三化魄。一翁尚淒涼,六秩困行役。”又其《寄題趙紫芝墓》詩亦云:“世上如今一句無,一靈獨存勢欲孤。”可以確定翁卷享年在六十以上,為“永嘉四靈”之最後謝世者。

“永嘉四靈”的詩風承襲晚唐,選擇了晚唐詩人賈島、姚合的道路,要求以清新刻露之詞寫野逸清瘦之趣。他們繼承了山水田園詩人的傳統,滿足於嘯傲田園、寄情泉石的閒逸生活。在藝術上,又能刻意求工,忌用典,尚白描,輕古體而重近體,尤重五律,詩風平淡簡約,在較大程度上糾正了江西派詩人以學問為詩的習氣。

翁卷的這首寫江南初夏風光的《鄉村四月》,頗得清新淡遠的意趣,雖只寥寥數筆,卻有傳神之功。“綠遍山原白滿川”,詩人用“綠”“白”兩種對比之色,狀寫遠望中的整體自然景象,因時屆初夏,樹木蔥鬱,自然不同於芽葉方萌、新綠淺淡的初春景象,所以在“綠”字之後用一“遍”字。詩人目力所及,自然不會是一灣春水、幾畦秧田,所以又在勾勒水光映天的“白”字之後着一“滿”字。

“子規聲裏雨如煙”,以煙喻雨,把那如煙似霧、霏霏濛濛的細雨形象,描摹得非常傳神。雨是潤物無聲的細雨,再加上催耕的布穀聲聲,與首句一靜一動,呈現出無限的活潑生機。

後兩句敘寫農事。“鄉村四月閒人少”,七字括盡鄉村四月的景象。“才了蠶桑又插田”,補足上句之意。蠶桑,呼應首句的“綠遍山原”;插田,呼應首句的“白滿川”。句中“才”和“又”兩字尤為靈動,不言“忙”而“忙”意自見。四句詩,有靜有動,繪聲繪色,鮮明如畫,卻又能補繪事所不及。述事純用口語,頗似民歌,卻又比民歌深沉,詩人對鄉村生活之熱愛可見一斑。

劉克莊在《贈翁卷》詩中説:“非止擅唐風,尤於選體工。有時千載事,只在一聯中。”但今存翁卷集中卻只有極少數古體詩,如《思遠客》《送劉幾道》《山中採藥》《酬友人》等,更多的還是近體詩。其詩多咏景物,寫野逸之趣,追求一種平淡簡遠的情調。

詩寶

詩君好,能否介紹一下作者翁卷?

詩君

翁卷,南宋詩人,字續古,一字靈舒。永嘉(今為浙江省溫州樂清市柳市鎮,方鬥岩村)人。他參加過一次科舉考試,但未果,所以一直為布衣,一生為了生存也為了詩歌游走四方。

詩寶

請問“子規”為何物?

詩君

子規是鳥名,為杜鵑鳥。

詩寶

謝謝詩君,受教了!

  • 李莊:

    早春植物園喝茶即景

    天光雲影鳥聲喈,

    幾樹夭桃灼灼開。

    新焙露芽湯色好,

    清游刻漏莫相催。

  • 辣齋:

    自分

    自分微身樗櫟材,

    麤眉每向自然摧。

    數天寒去才逢霽,

    一線陽生先到梅。

    淥水尋源橋過盡,

    新苞出竹眼隨開。

    殷勤多謝差池燕,

    銜得無邊春色來。

  • 蘭師兄:

    偶書

    月寂山空溪送花,

    藤藏狐鼠欲偷瓜。

    才聞深樹羽輕落,

    又聽池塘幾處蛙。

野望

翁卷

一天秋色冷晴灣,

無數峰巒遠近間。

閒上山來看野水,

忽於水底見青山。

山雨

翁卷

一夜滿林星月白,

亦無雲氣亦無雷。

平明忽見溪流急,

知是他山落雨來。


清明回鄉即景

學詩十四班
客居幽谷


泛白水田雲繞川,

花紅樹嫩燕簾穿。

鄉人執手殷勤語,

更話桑麻又一年。



踏春

學詩二十一班
易樊


楊柳東風破嫩芽,

鄰家杏樹孕新葩。

凌波芹葉沁氳氣,

晨露黃梔沐霧霞。

枝上香椿防癌病,

草叢馬齒驅沉瘕。

摘來莼菜醫鄉緒,

春在溪頭野薺花。



010020040410000000000000011106911293479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