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詩寫於唐肅宗至德二年(757)。前一年(756)六月,安史叛軍攻陷長安,肅宗被迫逃去寧夏靈武即位,七月,杜甫在陜西安排好家小,便去投奔肅宗,結果途中被叛軍俘獲帶到長安。因為他官卑職微而未被囚禁。次年(757)三月,杜甫寫下此詩。
此詩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結合。寫春天城內殘敗的景象,實則是對安史之亂的痛訴。後四句寫掛念親人境況,是對家人分離的思念。
全詩仄起仄落,鏗鏘有力,氣度不凡,又是作者飽經磨難之後,憂國憂民,真情流露。
國破、家亡,兩者都是不可承受之重。而一旦戰爭來臨,生命猶如草芥,慘劇連環上演,到處會是殺戮和苦難。
什麼是戰爭的滋味,詩聖杜甫用40字泣血訴説。面對家國殘破,親人渺無音訊,杜甫潸然成詩,悲傷透紙而來。
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此詩寫於唐肅宗至德二年(757)。前一年(756)六月,安史叛軍攻陷長安,肅宗被迫逃去寧夏靈武即位,七月,杜甫在陜西安排好家小,便去投奔肅宗,結果途中被叛軍俘獲帶到長安。因為他官卑職微而未被囚禁。次年(757)三月,杜甫寫下此詩。
此詩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結合。寫春天城內殘敗的景象,實則是對安史之亂的痛訴。後四句寫掛念親人境況,是對家人分離的思念。
全詩仄起仄落,鏗鏘有力,氣度不凡,又是作者飽經磨難之後,憂國憂民,真情流露。
詩寶
詩君,每次讀這首詩,都分外傷感!
詩君
的確是這樣。這首詩講戰亂後長安城內蕭索的景象,到與家人間的音信全無,再到寫自己的衰老,無不透漏着傷感,也容易引起讀者的共鳴。
詩寶
聽説這首詩講究一字傳神,能不能舉個例子呢?
詩君
比如首聯“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的“破”字和“深”字,“破”字直言頹廢衰敗的景象,讓人觸目驚心;而“深”字點明了草木的茂盛,卻暗示了此地長時期人跡罕至,讓人覺得滿目淒涼。
詩寶
頸聯為什麼説是花濺淚、鳥驚心呢?
詩君
這裡有兩種説法,一是這裡用了擬人化的手法,花鳥濺淚、驚心;二是觸景生情,傷感之時,看到花鳥也會濺淚、驚心。其實這兩種説法的精神實質是一樣的。
詩寶
原來如此,那詩人提到的烽火,是指什麼?
詩君
烽火就是指古代邊防用於報警的煙火,這裡指的是安史之亂的戰火。
詩寶
謝謝詩君指點!
來去匆匆為稻粱,
等閒翻作冷情腸。
游湖不識堤邊柳,
直把家鄉當客鄉!
少陵野老吞聲哭,春日潛行曲江曲。
江頭宮殿鎖千門,細柳新蒲為誰綠?
憶昔霓旌下南苑,苑中萬物生顏色。
昭陽殿裏第一人,同輦隨君侍君側。
輦前才人帶弓箭,白馬嚼嚙黃金勒。
翻身向天仰射雲,一笑正墜雙飛翼。
明眸皓齒今何在?血污游魂歸不得。
清渭東流劍閣深,去住彼此無消息。
人生有情淚沾臆,江水江花豈終極!
黃昏胡騎塵滿城,欲往城南望城北。
戰哭多新鬼,愁吟獨老翁。
亂雲低薄暮,急雪舞回風。
瓢棄樽無綠,爐存火似紅。
數州消息斷,愁坐正書空。
秋風秋雨欺心夜,了未了、空空也。
古壁蛩音猶似夏。菊黃香暗,層層灰瓦。
恍惚明燈下。
一聲嗟嘆還驚訝,翻作淒涼怎堪寫。
剩意殘情誰與話。
木窗之隔,黑雲漫野,水聚縱橫瀉。
人去窯洞在,
院淺彈痕深。
灶邊無煙火,
炕頭有油燈。
燕山天地遠,
延河日夜情。
悠悠行千里,
潺潺念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