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雪》是一首古絕句,以仄聲為韻,顯得斬釘截鐵,剛勁有力,這種頓挫的音韻對構造柳詩孤峭兀傲的詩風也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自《江雪》詩出,中國古代很多畫家都借鑒了詩中意象,創作出了各種獨具畫家面貌的寒江獨釣圖,可見柳宗元此詩影響之深。
一般而言,寫隱逸,寫山水,自會帶人進入一種平和靜謐的境界中去,如王維、孟浩然的山水詩便是代表。但柳宗元的《江雪》,卻一反古人的平和敦厚之旨,用語極為陡峭、強烈。
我們試看詩中意象,那茫茫雪原中,那千山萬徑的荒蕪中,突現一位孤舟獨釣者,這是一種何等的反差!讀者也許在此看到了“千萬孤獨”(第句首字),但我們更應看到的是這遍地荒蕪中,這“千萬孤獨”中兀傲的存在,這正是詩人苦悶而不屈的心靈。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寫雪景,卻不着一“雪”字,真可謂“不着一字,盡得風流”。詩歌雖未着“雪”字,但讀者似乎已經見到了荒寒寂寞的雪景,感覺到了凜冽逼人的寒氣。試問還有哪位詩人的筆下的雪景比這更廣袤、更寂寥、更荒蕪?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天地已寒冷如此,已荒蕪如此,我們當如何處之?很多人都會面對這樣的問題。作為有理想有抱負,曾有着一腔熱血的詩人,保持着自己高潔的心,雖然孤獨和寒冷,但初心不變。大雪又如何?孤舟又如何?我只寂然獨釣,決不妥協。
沈德潛評論此詩説“清峭已絕”。雖然中國的山水詩在盛唐時期已達到高峰,但柳宗元仍然在群峰環繞中開闢出了自己的新境界,那就是清峭峻潔的藝術風格,此詩正是此類風格的最好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