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天 2017-09-14

學詩計劃|《漁翁》:仕途苦悶不如當個漁翁?

學詩計劃——漁翁   來自新華網

人們常説“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於是,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走近自然山光,用山山水水、淳樸人情來釋放內心的憂慮,這對於現代人而言是一種十分有效的解壓方式。同樣,當古人遇到難以排遣的愁思時,也喜歡寄情山水,聊以解憂。

《漁翁》這首詩就是柳宗元在被貶至永州期間寫的,他因政治上遭受了重大的打擊,只好寄情山水、撰寫詩文以排遣內心的抑鬱。

漁 翁

柳宗元


漁翁夜傍西岩宿,

曉汲清湘燃楚竹。

煙銷日出不見人,

欸乃一聲山水綠。

回看天際下中流,

岩上無心雲相逐。

這首詩畫面感極強,就像是柳宗元拍攝的一個小視頻:清晨,漁翁從停泊在山邊的漁舟中起來做早飯,燒的是玉石般的竹子,用的是清澈的湘江水;旭日升起,江面煙消霧散,隨着欸乃的櫓聲,漁舟出發了,眼前的山、水一片碧綠;船到中流,漁翁回頭一望,西岩已在天際,岩上那舒捲自如的白雲,像在無心地互相追逐着……

這清新脫俗、饒有詩意的畫面,體現的是取景與剪裁的功夫,表達的是拍攝者的審美情趣與此時的心境,至於真實的江上捕魚生活是否艱辛枯燥,已經不重要了。蘇東坡評此詩:“詩以奇趣為宗,反常合道為趣,熟味此詩,有奇趣。”

蘇東坡緊接着又説:“其尾兩句,雖不必亦可。”意思是最後兩句畫蛇添足了,截掉蛇足,作為一首仄韻七絕,反而更有韻味。這個説法引得後世詩評家聚訟紛紜,有的支持蘇東坡,有的予以反駁。

作為蘇東坡的鐵桿“粉絲”,我自然站在偶像這邊。寫詩也要學會“斷舍離”,見好就收,留不盡之意於言外,就是柳宗元這樣的大詩人,要做到這點也不容易啊。

詩寶

詩君好,“西岩”、“楚竹”、“欸乃”都是指什麼呀?

詩君

“西岩”是指永州境內的西山;“楚竹”是楚地的竹子,或即指湘妃竹,湘妃竹又名斑竹;“欸乃”是一個象聲詞,指槳聲。

詩寶

“欸乃一聲山水綠”這一名句妙在何處呢?

詩君

此句的奇趣在於使得耳聞之聲與眼見之景奇妙地結合起來,給人一種動態感。聲驟響,頃刻間眼前的一切皆成綠色。聲音和色彩相結合,清寥而又帶着神秘感,以聲襯靜,於悠閒恬靜的詩境中傳達出作者孤寂落寞的心境。

詩寶

明白了,那怎麼理解最後一句“岩上無心雲相逐”?

詩君

這一句運用了擬人手法,意為岩上那舒捲自如的白雲,像在無心地互相追逐着。這裡化用了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中“雲無心而出岫”一句,形容物我兩忘的境界。

詩寶

多謝詩君指點!

  • 大師姐:
    作詩一首。

    高山流水

    古曲無聞者,焦琴有斷時。

    相知從一夢,應悔識鐘期。

  • 龔師兄:
    漁翁主題已經被寫得差不多了,我來一首寫自己閒適生活的詞吧。

    水調歌頭

    木葉迎風落,秋菊抱霜開。

    我居觀自書舍、情貌不相猜。

    坐享青緗萬卷,笑看浮華二字,誤煞世人哉。

    烏鷺焉能少,雲竹更須栽。

    作詩賦,聊微信,會朋儕。

    長街樓枕、心遠何慮惹塵埃。

    已慣過河卒子,卻喜名山事業,明月入襟懷。

    幾盞余甘氏,流韻繞清齋。

  • 十師兄:
    閒來不言愁,無事且觀秋。沉醉秋色中卻總有飄零無依的淡愁,自古如此。

    觀秋

    濁色一為凈,明空何太清。

    桂香方泛起,木葉始凋零。

    仰觀送雲影,俯察迎長風。

    有心隨歸雁,無計安飄蓬。

  • 蘭師兄:
    柳宗元這首詩畫面開闊,來幅章法新異的隸書。


清湘詞二首(其二)

劉禹錫


斑竹枝,斑竹枝,

淚痕點點寄相思。

楚客欲聽瑤瑟怨,

瀟湘深夜月明時。

漁翁

釋行海


曆盡江湖白盡頭,

生涯惟有一扁舟。

醉來吹笛空沙上,

魚自相忘水自流。

咏梅

李長庚


花落凝香遠,

枝斜傲骨鈞。

芳蹤何處覓?

散作一江春。


天凈沙·秋

任(rén,姓也)


紅杏風煙殘霞,

古渡殘欄灰瓦。

青波綠苔魚叉,

盛景如畫,

歸來客入漁家。

010020040410000000000000011106911293479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