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詩前兩句“天下傷心處,勞勞送客亭”,絕非空言,而是斬釘截鐵直奔主題,極具概括力。
勞勞亭既然是送別之所,那必然要在詩中體現離別。如何體現?李白給我們示範了一下什麼叫“想落天外”。
他或許覺得用壯士酒、美人淚、離筵歌吹、祖道凝噎等去描寫離別,太老套陳舊了,了無新意,於是他用才華搞了點事:從春風與柳條的角度去寫。
春風在李白看來,是有思想的,它似乎是體味到了離人的痛苦,所以不忍心把柳條吹青。因為柳條要是被吹青了,那麼離人就會折柳送別;而柳條未青,無枝可折,這不是春風在故意留下離人,讓他們多相聚一會兒嗎?
這是逆向思維的偉大表演,也是獨屬於李太白的創作手法。用簡單的詞句寫出不簡單的意思,這正是李白的偉大之處。
清代學者李锳在《詩法易簡錄》中評論這首詩説:“若直寫別離之苦,亦嫌平直;借‘春風’以寫之,轉覺苦語入骨。”確實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