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的上片着重寫景。起句“菡萏香銷翠葉殘”。説“香”,點其“味”;説“翠”,重其“色”。味去葉枯使人惆悵。西風,秋風之謂也。綠波,寫的是瑩瑩秋水。
如果説上句是重在寫秋色,那麼這一句則重在寫秋容。一個“愁”字,把秋風和秋水都擬人化了,一個“起”字把外在的景物霎時同內在感情溶為一體,蕭瑟之感溢於言外。
三、四兩句,由景生情,韶光,指春光。在這裡,時空交融,在這蕭瑟的秋季,美好的春光連同荷花的清芬、荷葉的秀翠,還有觀荷人的青春和思念一起憔悴了。
最喜《攤破浣溪沙》詞牌比《浣溪沙》最後多的這三個音節,用的好既可結上文,又可留余味。“不堪看”三字,質樸而有力,明白而深沉,乾脆利落卻余味無窮。
詞的下片着重抒情。首句,托夢境訴哀情。一夢醒來,雨聲細細,夢境即便美好,但所夢之人畢竟遠在邊塞,可思可望而不可及。的確是“雨亦綿綿,思亦綿綿”。
“小樓”句,以吹笙襯悽清。風雨高樓,玉笙整整吹奏了一曲,因吹久而凝水,笙寒而聲咽。這兩句亦遠亦近,亦虛亦實,亦聲亦情,而且對仗工巧,是千古傳唱的名句。
最後兩句,直抒胸臆。環境如此悽清,人事如此悲涼,不能不使人潸然淚下,滿懷怨恨。“多少”,“何限”,數不清,説不盡。流不完的淚,訴不盡的恨;淚因恨灑,恨依淚傾。語雖平淡,但很能打動人心。
結語“倚欄幹”一句,寫物寫人更寫情,脈脈深長,語已盡而意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