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稹的一生,是多情的一生。貞元十五年(799),元稹21歲,這年他在蒲州遇到了“崔鶯鶯”(即《會真記》的女主角,一般認為這是元稹根據親身經歷創作的傳奇),隨即與之相愛。然而,這段愛情持續時間不長。貞元十八年(802年),元稹初考落第,但高官韋夏卿看中了他,將小女兒韋叢嫁給他。這時的元稹貧窮落魄,韋叢卻不嫌棄他,她盡一個做妻子的本分,默默相夫教子。
元稹能娶豪門為妻,本來已經超出他的預期,而妻子韋叢又如此溫順美麗、知書達理,更讓元稹發自內心地敬愛她。元和四年(809年),元稹已經為官,眼看著美好的生活即將開始,但韋叢卻突然生病離逝。元稹懷着無比悲傷的心情,寫了很多詩來悼念妻子,這就是其中的一首。
本詩的一二句運用了兩個典故。《孟子·盡心上》説“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觀於海者難為水,游於聖人之門者難為言。”“難為水”,本義為看過了滄海,水就不必看了。宋玉《高唐賦》説巫山之雲是神女的化身。作者這裡的意思是,韋叢是滄海水和巫山雲,有了她,其他的女子便可有可無了。
接下來的三四句,將這層意思更加深化:就算我行走在萬花叢中,但我也不會回頭看一下,這一半是因為修道,還有一半是因為對你的懷念。元稹對韋叢的情感是真摯的,他對亡妻的懷念也是沉痛的,因此流於筆端,自足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