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浙江頻道11月13日電
新學期伊始,浙江諸暨市最後兩個鎮通過高標準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驗收。至此,該市在浙江省市一級率先實現全部鄉鎮高標準高質量“普九”。
諸暨市1994年起實施“放兩頭、保中間、活全局”的戰略改革,將幼兒和高中教育的部分成本由社會分擔。實施9年來,不但增強了高中段學校自我發展能力,而且騰出數億元資金用於義務教育,確保了義務教育的高速發展。
諸暨是經濟強市,早在1998年就提出“經濟強市,教育為先”的口號。近年來,諸暨市教育經費大幅度提升,每年總投入均在6億元以上;財政預算內對教育的撥款快速增長,1997年為7000多萬元,去年達1.97億元,預計今年可達2.5億元。這樣的投入,在浙江省也是不多見的。
“放開兩頭”的做法,使政府手中有了更多的資金,使窮鎮也能實現高標準“普九”。據統計,1999年以來,諸暨市僅校舍建設就投入8.2億元,新建擴建校舍79萬平方米,全市小學生校舍人均建築面積7.91平方米、初中生12.57平方米,遠遠超過“普九”標準。另外,諸暨市還對窮鄉弱鎮實行支教活動,每年派出30名35歲以下的優秀教師赴8個欠發達鄉鎮任教。同時,在城區和發達鄉鎮公開招聘校長,目前已有7個鄉鎮的校長到任。
高標準“普九”的重要標誌是信息化。諸暨市1999年就提出“實現教育信息化,搶佔教育制高點”的口號。近3年共投入4357萬元,用於現代教育技術裝備。已建成教育城域網,建立教育綜合信息&&和教育資源中心,內部可實現辦公自動化、教育資源共享和網絡化的教務管理,外部可連接互聯網。目前,該市鄉鎮中心小學以上學校和大部分完小已用光纜接入教育城域網,並建成校園計算機網絡,90%以上的鄉鎮中心小學建有多媒體教室。(《人民日報 華東新聞》/鮑洪俊)
“普九”新標杆(編輯點評)
張義普及九年義務教育,是整體提升全民族素質的重大政策,實行以來效果顯著。同時,“普九”又是一個動態的發展的概念。“普九”的基本含義,是讓所有的學齡兒童能念上書、達到初中水平,這也是現在欠發達地區正努力做到的事情。而隨着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相對發達地區也對基礎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孩子們不但要讀得上書,還要接受更現代化的知識。如果教育的投入不相應增加、課程不適時更新、手段不與時俱進,很可能出現“相對文盲”。
諸暨市的“高標準”特別是“信息化”等做法,近期不一定大家都有條件效仿,卻應是“普九”的新標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