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浙江頻道10月25日電 西子湖畔,夕照山上,和杭州闊別了近80載的雷峰塔今天重建落成。由此,曾引發人們無限遐想的“雷峰夕照”美景,在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後,終於得以重現。
在今天的夕照山上,昔日的頹唐老衲如今身着盛裝,帶着一抹醉人的夕陽,在西湖中倒映出偉岸、沉穩的身影。它與宛如處子的保亻叔塔遙遙相望,形成“一湖映雙塔,南北相對峙”的勝景。
雷峰塔歸來,讓落寞了近80年的西湖南線,從主題景觀缺失的遺憾中甦醒過來,更讓杭州老百姓從美景無限中體味出盛世太平帶來的甜蜜生活。“盛世修塔”展示的是新時代政通人和的繁榮景象,實現了社會各界期盼已久的心願。
老衲千年一朝仆
充滿傳奇色彩的雷峰塔,始建於公元10世紀,其倒塌前先後主要經歷3個階段,即:吳越王錢弘亻叔於公元975年建八面、七層樓閣式塔,後遭雷擊損毀。南宋初重修為八面、五層樓閣式塔。每當夕陽銜山,暮色漸起,這一帶就會顯現水天一色、霞光夕照的景象。古塔林巒,金碧璀璨,倒映湖面仿佛明鏡初開。當時的文人墨客把這一景致稱為“雷峰夕照”,名列“西湖十景”。明嘉靖年間,由於東南沿海遭倭寇入侵,雷峰塔的木檐毀於兵戎,僅存磚質塔芯,全塔通體赤紅,有如醉翁酡顏,與西湖對岸寶石山上亭亭玉立的保亻叔塔大異其趣,被人喻為“保亻叔如美人,雷峰似老衲。”
美麗的神話傳説《白蛇傳》及歷代文人墨客歌頌雷峰塔的詩詞,將雷峰塔詩化、神化,使雷峰塔聲名遠播,家喻戶曉。1924年9月25日,年久失修的雷峰塔殘軀轟然坍塌,當時杭城萬人空巷,爭睹雷峰塔倒塌的景象。但“西湖十景”從此也因為雷峰塔的消失而殘缺不全,西湖南岸的風景輪廓線大為遜色。著名園林建築大師陳從周先生就曾稱:“雷峰塔倒掉,西湖南面景皆虛。”
盛世修塔順民意
1999年下半年,浙江省委、省政府和杭州市委、市政府順民心、應民意,作出了重建雷峰塔的決策。這使大半個世紀來民眾“夢回苦憶雷峰塔,誰是湖山再造才”的疑問有了最終的答案,也為“再造雷峰,勝景來歸”奏響了序曲。
雷峰塔倒塌之後的78年間,社會各界人士多次提議重建。1931年,著名建築大師梁思成先生就畫了雷峰塔復原圖。1932年,保亻叔塔重建時,也有重建雷峰塔計劃,希望再現“一湖映雙塔,南北相對峙”的西湖美景,但終因資金不足而沒能實現。解放後,“再造雷峰”的呼聲更為強烈。已故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黃炎培先生曾多次疾呼:“雷峰再造更何人”。從1980年起,幾乎歷年的省、市人大、政協會議的代表們,都有重建雷峰塔的議案及提案。1991年後,不少專家還精心繪製了重建雷峰塔的方案圖。對此,歷屆省委、省政府和杭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曾廣泛聽取意見,多次醞釀方案。杭州市政府還將雷峰塔重建列入總體規劃,並早在上世紀80年代已報國務院批准。
俗語説:“盛世修塔”。世紀之交,重建雷峰塔,這一廣大市民群眾和熱愛西湖、熱愛杭州的海內外各界人士的共同夙願,終於將得以實現。1999年6月,省、市有關部門成立“浙江省西湖旅游南線雙景工程協調小組”,具體負責重建“雷峰夕照”、擴建“南屏晚鐘”等工作;1999年7月,又抽調人員專門組建“雷峰塔景區建設工程籌建處”,具體組織實施。
多方論證續文脈
作為一項延續杭州悠久歷史文脈,提升西湖文化品位的重點工程,雷峰塔的重建工程成了杭州新世紀初葉最引人注目的亮點。社會各界和廣大市民對這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工程,傾注了前所未有的熱情。
2000年底,省市有關部門專門召開了重建雷峰塔專家論證會,杭州市古建築及建築設計、園林、文物、規劃等方面的專家出席了會議。2001年3月,來自清華大學、浙江大學、同濟大學、東南大學、浙江建築設計院以及杭州園林建築設計院的設計師們,對雷峰塔可行性及景區總體方案進行了設計,共提出10個雷峰塔設計方案和4個“雷峰夕照”景區方案。
重建的雷峰塔將是啥模樣,備受杭州市民和廣大海內外人士的關注。2001年3月27日起,雷峰塔設計方案和模型在杭州湖畔居展出,吸引了眾多市民和外地游客前往參觀。最早來到湖畔居參觀重建雷峰塔設計方案的是94歲高齡的包雲標老人。老人用放大鏡細細觀看了各種設計方案,然後又認真地看了各種模型,經過反復比較後,在徵詢意見表上慎重寫下自己的意見。據不完全統計,展示當天前往湖畔居參觀的市民和游客達1300多人次。
由於雷峰塔處於西湖藝術構圖中心,起着統帥西湖南線景觀的作用,為全社會所關注,省市領導高度重視雷峰塔重建工程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設計方案在廣泛徵求專家和群眾意見的基礎上,召開了多輪方案專家評審會。2000年4月1日,來自北京、天津、上海、雲南和浙江的29位專家匯聚在雷峰塔遺址旁的汪莊,對10個雷峰塔設計方案和4個“雷峰夕照”景區方案進行首輪評議。為期3天的專家評議進行了討論和投票等程序,最後選出3個雷峰塔和2個“雷峰夕照”景區入選方案,並提出修改意見。此次評議邀請的專家涵蓋相關的各個專業學科,包括建築、園林、規劃、城建、文物、旅游、歷史等各門類,其中有傅熹年、彭一剛、羅哲文、毛昭晰等全國著名的院士、專家和學者。專家們一致認為,重建雷峰塔要以切實保護好遺址為前提。多數專家建議,應當把重建的雷峰塔與保護遺址有機和諧地統一起來,塔形宜採用其歷史上最有價值時期的樓閣式塔。
應邀前來杭州幫助編制西湖申報世界遺産規劃工作的美國哈佛大學設計學院前院長卡爾教授,也饒有興致地考察了雷峰塔遺址。他就雷峰塔遺址保護和雷峰塔重建談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從文化遺産保護的角度看,將雷峰塔的遺址保護與重建結合成一體,是一個較好的方案,而且這種思路與西湖申報世界遺産相一致。
雷峰古塔展新顏
在經過多方論證和近兩年的緊張施工後,今天,雷峰新塔終於在杭州老百姓和社會各界人士的殷切期盼下,顯露真容。
雷峰新塔,由清華大學建築學院設計,建造在吳越雷峰塔原址上,它既是吳越雷峰塔遺址的保護設施,又以外觀五層FangSong新塔的俊美風貌,為西湖增添了一處與湖光山色相諧和,甚而能夠擔綱總領湖山形勝的風景建築。
重建後的雷峰新塔塔形為平座五層八面帶飛檐的樓閣式,風格基本與南宋畫家李嵩《西湖圖》中的雷峰塔相似。新塔採用鋼結構在原址建立,同時成為遺址的保護性建築。新塔&基以下兩層,平面呈八角形。&基周邊,裝飾有漢白玉雕制的石欄杆。&基以上,塔身聳立,塔剎金碧。
雷峰新塔各層屋面都覆蓋銅瓦,每個轉角處設銅鬥拱,飛檐翼角下懸挂銅制風鐸,整座建築風姿綽約,裝飾鮮麗,渾厚沉穩中透着秀氣,蒼古盎然中含有新意。新塔塔身的二層以上,每層都設有外挑平座,平座設欄杆,繞塔而成為檐廊,可供登塔的游人全方位觀賞湖山美景。
如果説,一個城市的標誌性建築,不但要在外觀風貌上能夠代表這個城市的形象品格,而且在內涵神采上也足以包容這個城市的文化底蘊,那麼,西湖南岸夕照山上的雷峰塔,便兼具了這樣的外貌與內蘊,堪稱歷史文化名城杭州的標誌性建築之一。它的建成不僅僅再現了“雷峰夕照”這一獨特美景,重現了杭州“一湖映雙塔”的歷史風貌,重圓了杭州老百姓和中外游客的“西湖十景”之夢,滿足了現代人懷古之情和興亡之嘆;同時,它還延續了杭州的歷史文脈,提升了西湖的文化品位,將為杭州建經濟強市、創文化名城和構築大都市、建設新天堂發揮出重要作用。
雷峰塔新的一頁歷史就在今天翻開,人們將會記住這樣兩個數據:整個雷峰塔重建工程,從方案提出、論證到施工歷時3年,總投資達1.5億元。(據《杭州日報》/陳瑋)